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100例高血壓伴腦梗死患者,隨機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降壓藥物治療,同時給予胞二磷膽堿1 0 9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疏血通6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睡前口服普伐他汀1O mg,1次/d,連續治療2周。結果:觀察組治療24 h平均收縮壓(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9±4.5)mmHg;治療后24 h平均收縮壓(121.3±9.5)mmHg,24 h平均舒張壓(83.6±6.6)mmHg。對照組治療前24 h平均收縮壓(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4±4.2)mmHg;治療后24 h平均收縮壓(144.9±11.1)mmHg,24 h平均舒張(96.9±4.8)mmHg。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相比較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下降速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在接受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失評分(25.5±6.9)分,治療后(17.9±6.1)分;觀察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失評分(25.7±7.2)分,治療后(14.4±3.1)分。比較接受治療前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治療后評分明顯降低,與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下降幅度明顯小于觀察組,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托伐他汀是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的有效藥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高血壓伴腦梗死
高血壓伴腦梗死是常見的并發癥,危險性極高[1],近年來,我們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多采用阿托伐他汀,臨床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高血壓伴腦梗死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58.0%),女21例(42.O%),男女之比1.38:1,年齡57-79歲,平均(69.9±3.3)歲;24 h平均收縮壓(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9±4.5)mmHg;病程0.5 -1年,平均(4.1±0.6)個月。對照組男30例(60.0%),女20例(40.O%),男女之比1.5:1,年齡58- 81歲,平均(69.5±3.6)歲;24 h平均收縮壓(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4±4.2)mmHg;病程0.5 -1年,平均(4.0±0.5)個月。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降壓藥物治療,同時給予胞二磷膽堿1.0 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疏血通6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l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睡前口服普伐他汀10 mg,1次/d,連續治療2周。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平均血壓比較:觀察組治療前24 h平均收縮壓(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9±4.5)mmHg;治療后24 h平均收縮壓(121.3±9.5)mmHg,24 h平均舒張(83.6±6.6)mmHg。對照組治療前24 h平均收縮壓(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張壓(102.4±4.2)mmHg;治療后24 h平均收縮壓(144.9±11.1)mmHg,24 h平均舒張壓(96.9±4.8)mmHg。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血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血壓相比較明顯降低,與接受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下降速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對照組在接受治療前神經功能缺失評分(25.5±6.9)分,治療后(17.9±6.1)分;觀察組在接受治療前神經功能缺失評分(25.7±7.2)分,治療后(14.4±3.1)分。接受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接受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下降速度明顯低于觀察組,接受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腦梗死是目前比較普遍的疾病類型,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如今嚴重的社會老齡化,導致現在高血壓伴腦梗死發病概率也在逐年增長。大部分臨床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廣泛使用的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缺血性卒中、冠心病的發病概率。所以在治療高血脂、高血壓患者時,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是他汀類藥物[2]。
據相關文獻報道,人體能迅速吸收阿托伐他汀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率985,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臟,血藥濃度在1-2h達峰值,原藥在血漿中的半衰期t1/2約14 h,但其活性代謝產物對還原酶抑制作用t1/2 長達20 - 30 h[3],說明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患者效果顯著。并且阿托伐他汀對活性氧族的產生以及能調節炎癥反應,對炎癥反應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壓明顯得到改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也明顯下降,由此可見,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的有效藥物是阿托伐他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麗霞.人性護理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7):5584-5586.
[2]陳小龍.普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伴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中外醫療,2014(23):132-133.
[3]金濤,譚建萍,暢龍,等.阿托伐他汀鈣片與普伐他汀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對比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8):1209-12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