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效果差異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98例冠心病患者, 根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兩組患者均應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 對照組使用劑量為20 mg/d, 觀察組使用劑量為40 mg/d。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清總膽固醇(TC)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0%, 與對照組的12.2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2, P=0.749>0.05)。觀察組患者HDL-C、LDL-C、hs-CRP、TC水平分別為(1.96±0.56)、(1.56±0.41)、(1.26±0.62)、(2.56±0.51)mmol/L, 均優于對照組的(0.89±0.65)、(2.85±0.85)、(2.55±0.52)、(3.93±0.84)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730、9.569、11.159、9.759, P<0.05)。結論 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應用40 mg/d阿托伐他汀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安全性強, 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不同劑量;冠心病;不良反應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管壁硬化造成的心臟病, 臨床上較為常見。產生該疾病的原因主要為患者機體脂質異常代謝, 動脈內膜上出現脂質沉積, 致使管腔狹窄、管壁硬化、心肌供血不足。該疾病人數逐年上升, 并且患病群體趨于年輕化, 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國內對臨床上應用阿托伐他汀的劑量無統一規定, 相關方面研究較少, 因此, 本研究以本院冠心病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觀察阿托伐他汀不同劑量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觀察組中男26例, 女23例;年齡42~72歲, 平均年齡(53.65±6.84)歲;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6.46±1.65)年;惡心15例, 心悸19例, 頭暈15例;體質量48~95 kg, 平均體質量(60.68±12.62)kg;心肌梗死13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17例, 穩定型心絞痛19例;文化水平:小學以下學歷4例, 中學學歷9例, 中學及高中學歷16例,
大專及本科學歷10例, 其他學歷10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4例;年齡40~76歲, 平均年齡(53.66±7.84)歲;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6.34±1.56)年;惡心16例, 心悸19例, 頭暈14例;體質量49~96 kg, 平均體質量(60.34±12.52)kg;心肌梗死16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18例, 穩定型心絞痛15例;文化水平:小學以下學歷4例, 中學學歷10例, 中學及高中學歷16例, 大專及本科學歷12例, 其他學歷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颊邔Υ舜窝芯烤橥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功能損傷患者;②合并心力衰竭患者;③對此次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④治療前1個月服用過抗凝藥、環孢霉素、維拉帕米、胺碘酮藥物患者;⑤具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⑥近期具有糖尿病、急性肝炎患者;⑦具有低蛋白血癥、惡性腫瘤患者;⑧6個月內出現過心肌梗死及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冠心病, 符合該疾病診斷標準患者;②總膽固醇>5.77 mmol/L患者;③血脂水平異?;颊?④>18歲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商品名:立普妥, 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8), 每晚1次, 20 mg/次;觀察組口服阿托伐他汀, 每晚1次, 40 mg/次。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于患者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 并檢測hs-CRP、TC、LDL-C、HDL-C變化。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LDL-C、HDL-C、hs-CRP、TC水平。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并比較, 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異常、皮膚瘙癢、大小便性狀改變、肌痛。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肝功能異常1例(2.04%), 皮膚瘙癢2例(4.08%), 大小便性狀改變1例(2.04%), 肌痛1例(2.04%),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0%;對照組患者發生肝功能異常1例(2.04%), 皮膚瘙癢1例(2.04%), 大小便性狀改變2例(4.08%), 肌痛2例(4.08%),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2, P=0.749>0.05)。
2. 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LDL-C、HDL-C、hs-CRP、T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是冠狀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而造成的血管阻塞或者狹窄導致的心肌壞死、缺血心臟病。并且遺傳因素、環境改變、血管病變等也可導致該疾病。該疾病發病率較高, 危險因素不斷增加[2]。冠心病早期表現為乏力、心悸等, 后期出現慢性房顫、心慌、悶脹感、胸骨后疼痛等, 嚴重者甚至出現心律失常、窒息, 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冠心病危險因素分為可逆性及不可逆性。可逆性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HDL-C過低、TG偏高、LDL-C偏高等。應用血管內皮改善藥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腦血管意外風險[3]。臨床上主要通過他汀類藥物對其血管內皮進行保護, 因為該藥物可有效對炎性細胞浸潤及血管平滑肌增殖進行抑制, 減輕患者血脂濃度, 進而達到炎性遞質釋放的效果, 可有效預防患者血栓, 降低患者血脂[4, 5]。阿托伐他汀在臨床上使用廣泛, 可有效舒張患者血管, 改善其內皮舒張功能, 緩解炎性癥狀, 并有效降低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 上調肝細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 提升血液LDL清除率, 進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和LDL-C的效果, 并可提升HDL-C、降低TG[6]。目前研究之中反應冠心病達標率低, 可能是由于擔心高劑量使用阿托伐他汀會造成不良反應, 用藥時劑量比較保守。
使用阿托伐他汀會出現一定不良反應, 如:①肝功能異常:該藥物通過肝臟進行代謝, 具有一定肝毒性, 可造成轉氨酶異常升高。并且因為藥物原因, 細胞膜通透性會增加, 這也是造成轉氨酶上升的因素之一。但經研究, 轉氨酶上升大部分為暫時性升高, 后期可恢復正常, 且無明顯癥狀, 如患者有明顯轉氨酶升高表現, 可短期停藥。②皮膚瘙癢:患者用藥后會產生皮膚過敏癥狀, 會出現皮膚瘙癢干燥現象, 后期可逐漸消失。③肌痛:患者服用藥物后, 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肌肉組織造成破壞, 導致其出現肌力下降及疼痛現象, 表現為局部疼痛或者彌漫性疼痛。該癥狀具有逆轉性, 如疼痛程度超出患者承受范圍, 可暫停服用藥物。④消化道癥狀:患者服用藥物后, 藥物會刺激患者胃腸道功能, 出現便秘、食欲降低、惡心等癥狀[7, 8]。
本研究以本院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LDL-C、HDL-C、hs-CRP、T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劑量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 且兩組不良反應率相差不大, 說明大劑量使用阿托伐他汀無明顯不良反應, 安全性較強。
綜上所述, 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應用40 mg/d阿托伐他汀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安全性強, 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孟輝, 王宇平.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合并高膽固醇血癥患者hs-CRP及sVCAM-1的影響.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7):1125-1126.
[2] 侯全基, 張倢, 譚榮任.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 海南醫學, 2016, 27(11):1756-1758.
[3] 梁宇, 談繼玉, 姜明燕.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響的回顧性研究. 中國藥師, 2016, 19(3):521-523.
[4] 劉彥.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3(11):100-101.
[5] 趙春軍.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5, 15(3):367-369.
[6] 孫麗麗, 智永超.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9):112-113.
[7] 楊樸, 薛樺礂.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陜西醫學雜志, 2014(12):1597-1598.
[8] 郭學武.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5, 24(12):116-117.
[收稿日期:2019-0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