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臨床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臨床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循證組, 每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循證組采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護理前, 且循證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2.56±1.01)d、(7.56±2.21)d以及(4492.56±243.24)元, 對照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4.56±1.35)d、(9.56±2.64)d以及(6392.21±245.89)元;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6%(1/39), 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0.51%(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效果理想。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臨床護理;循證護理;臨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礎一般是冠狀動脈疾病, 多為冠狀動脈供血中斷或急劇減少導致急性心肌缺血, 從而引起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后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有嚴重的威脅和影響[1]。循證護理是指將臨床實踐與基于科學證據的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以減少并發癥和改善臨床結果為目的的護理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臨床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循證組, 每組39例。循證組患者男25例, 女14例;年齡51~ 79歲, 平均年齡(65.25±4.75)歲;病程1.3~12.0 h, 平均病程(8.41±2.37)h;體重42~80 kg, 平均體重(62.24±6.75)kg;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例, 初中10例, 高中11例, 大專6例, 大學7例;體質量指數19~26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3.01± 1.34)kg/m2。對照組患者男26例, 女13例;年齡51~78歲, 平均年齡(65.11±4.71)歲;病程1.3~12.0 h, 平均病程(8.21± 2.31)h;體重41~80 kg, 平均體重(62.01±7.01)kg;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例, 初中10例, 高中12例, 大專6例, 大學6例;體質量指數19~26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3.25±1.42)kg/m2。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護理常規。循證組采用循證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識別循證護理問題 建立循證護理小組, 每個小組成員需要接受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培訓和教育, 明確循證護理問題, 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文獻檢索, 根據其評估實用性和有效性, 基于個體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卟町愔贫ㄓ嗅槍π缘难C護理計劃。
1. 2. 2 使用循證護理 ①加強對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卟∏榈挠^察, 因為心律失常發生在發病的第1~2 d, 尤其是24 h內, 應重點加強對這一階段的監測。②良好的病房環境護理, 適當限制探視時間和人數, 減少噪音、強光干擾, 使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哂辛己玫男菹h境, 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和心肌耗氧量;控制病房的溫度和濕度在理想水平, 提高患者的舒適度。③患者在排便困難的情況下, 應通知醫務人員采取措施避免排便時過度屏氣而增加心臟負荷。④用藥干預: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 5:00~16:00是疾病的高發期, 給藥過程中加強對患者黏膜、皮膚和意識等的監測, 發現并發癥則立即停止用藥并給予相應治療。⑤飲 食干預:引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哌M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避免進食過量。⑥心理護理:患者入院時應對其病情和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叩那榫w在疾病的早期階段波動很大, 護理人員應保持冷靜的語氣, 并積極與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邷贤?。了解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 并給出有針對性的護理策略, 耐心解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知識和心律失常的治療, 使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吒娴牧私饧膊。?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和消極心理, 并提高他們對疾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⑦康復訓練: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卟∏榉€定的情況下, 應合理指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哌M行康復訓練,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加強對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運動反應的觀察, 避免因不適導致病情加重。⑧出院指導: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叱鲈呵埃?護理人員應向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吆图覍僬f明在家中休息的預防措施, 嚴格遵照醫生的建議, 不要加藥或減藥;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颊叩拿庖吖δ埽?但不能劇烈運動, 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2, 3]。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循證組患者護理滿意39例, 護理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30例, 護理滿意度為76.92%;循證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 對照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4.31±1.24)%、(93.31±3.22)次/min、(66.31±1.79)分、(65.34±2.72)分, 循證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4.24±1.24)%、(93.23±3.11)次/min、(66.24± 1.72)分、(65.11±2.22)分。護理后, 對照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45.21± 1.72)%、(82.56±1.01)次/min、(40.31±1.57)分、(83.34± 2.72)分, 循證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52.21±2.79)%、(75.56±1.41)次/min、(26.31±1.51)分、(93.34±3.62)分。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護理前, 且循證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比較 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2.56±1.01)d、(7.56±2.21)d以及(4492.56±243.24)元, 對照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4.56±1.35)d、(9.56±2.64)d以及(6392.21±245.89)元;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循證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6%(1/39), 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0.51%(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后1~2 d易發生心律失常, 對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颊卟捎脴藴驶⒖茖W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循證護理可以促進患者康復, 確保護理服務的針對性和真實性, 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從而盡快緩解患者身體不適[4-9]。對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颊邔嵤┭C護理, 可確保臨床護理更加科學有針對性。以往臨床上, 常規護理是在患者出現并發癥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有一定的被動性。循證護理依賴于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 為具有不利條件的患者提供積極的護理, 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10-12]。本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護理常規, 循證組采用循證護理。結果顯示,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護理前, 且循證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2.56±1.01)d、(7.56±2.21)d以及(4492.56±243.24)元, 對照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4.56±1.35)d、(9.56±2.64)d以及(6392.21±245.89)元;循證組患者的病情逆轉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6%(1/39), 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0.51%(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 張榮榮. 循證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叩目祻陀绊? 雙足與保健, 2018, 27(18):61-62.
[2] 劉秀靈. 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45):3, 12.
[3] 王雙.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分析.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8, 31(11):1729-1730.
[4] 張晶. 循證護理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發生率、心功能分級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43):147, 155.
[5] 陳鶯, 戴紅英, 陳加林.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42):29, 40.
[6] 王明娟.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3):199-200.
[7] 黃春蘭, 朱輝群, 黎小惠. 循證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評價. 臨床醫學工程, 2013, 20(11):1441-1442.
[8] 楊麗娟.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衛生產業, 2014(14):82-83.
[9] 高艷紅.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25):160-161.
[10] 魯登桃. 循證護理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效果研究. 中外醫療, 2012, 31(35):163-164.
[11] 閆俊文.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7(5):953-954.
[12] 劉曉敏, 房立麗, 于大利, 等.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锰接?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15(19):211-212.
[收稿日期:2018-12-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