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氯吡格雷療效的相關性研究

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氯吡格雷療效的相關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療效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206例作為實驗組, 測定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型, 根據患者體內CYP2C19酶活性將患者分為快代謝型、中間代謝型和慢代謝型。實驗組患者均采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 采用血栓彈力圖(TEG)測定血小板抑制率, 根據血小板抑制率將患者分為氯吡格雷治療相關的血小板高反應組(HTPR組, 血小板抑制率<50%, 24例)和血小板非高反應組(nHTPR組, 血小板抑制率≥50%, 182例)。分析比較HTPR組和nHTPR組的臨床資料及CYP2C19基因型對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響, 比較不同CYP2C19基因型之間血小板抑制率, 并對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 記錄比較不同基因型患者腦梗死復發率。結果 HTPR組和nHTPR組患者的性別、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飲酒、使用β-受體阻滯劑、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類藥物、使用他汀類藥物、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HTPR 組和nHTPR 組患者的CYP2C19 基因型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頻率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實驗組不同CYP2C19基因型中, 快代謝型患者的HTPR比率0(0/85)明顯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的14.61%(13/89)和34.38%(11/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高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隨訪1年, 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1年內腦梗死復發率0(0/85)顯著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的11.24%(10/89)、21.88%(7/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YP2C19基因多態性可影響氯吡格雷在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療效, 對臨床中氯吡格雷的應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CYP2C19;腦梗死急性期;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應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2.011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 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1], 腦梗死好發于>50歲、有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的老年人。在腦梗死的急性期雖可以采取溶栓治療[2], 但卻存在治療時間窗(3~6 h) 較短, 醫院醫療條件有限, 易誘發腦出血等缺點, 不能在大多數患者中開展。因此目前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治療多以抗血小板凝聚治療為主, 常用藥物即為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一種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受體阻滯劑, 可與血小板膜表面ADP受體結合, 具有使纖維蛋白原無法與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結合的作用, 從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但氯吡格雷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 有研究表明, 其療效的差異可能與CYP2C19基因的多態性有關, 故本研究以206例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肇慶地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療效的相關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5日~2019年1月15日本院收治隨訪的206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作為實驗組, 男85例, 平均年齡(60.8±9.1)歲;女121例, 平均年齡(61.1±7.6)歲;合并高血壓185例, 糖尿病84例;高脂血癥35例, 有吸煙史78例, 有飲酒史15例。納入標準:①實驗組均經過頭顱核磁共振成像(MRI)證實, 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組制定的診斷標準;②實驗組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75 mg/d, 連續服用時間>7 d;③均禁用其他抗血小板、抗凝藥和溶栓藥。排除標準:①對以上藥物過敏或不能耐受者;②近期有出血傾向者;③有嚴重肝臟、腎臟疾病者;④凝血功能障礙者;⑤近1個月內有重大外科手術者;⑥使用其他抗血小板、抗凝藥和溶栓藥;⑦不配合治療或有精神病史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完全知情, 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上報至醫學倫理委員會, 并通過了審查。
  1. 2 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后, 均給予維持生命體征、處理并發癥等對癥治療, 并在此基礎上均給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維, 賽諾菲(杭州)圣德拉堡民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d, 口服, 并禁用其他抗血小板、抗凝藥和溶栓藥, 但可同時使用CCB、 ARB、β-受體阻滯劑、ACEI、他汀類或硝酸酯類等藥物。所有患者均治療7 d。
  1. 3 CYP2C19基因型測定 在治療前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 標本均外送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通過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聚合酶鏈反應(PCR-RFLP)方法進行基因檢測。首先使用DNA提取試劑提取DNA,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引物選擇根據CYP2C19的核苷酸序列。擴增后按照每20 μl PCR產物添加1 μl限制性內切酶和4 μl緩沖液進行酶切, 對其進行凝膠電泳后分析結果, 判斷基因型。而后根據患者體內CYP2C19酶活性將患者分為快代謝型(基因型為CYP2C19*1/*1)、中間代謝型 (基因型為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17、CYP2C19*3/*17)和慢代謝型(基因型為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   1. 4 血栓彈力圖測定血小板抑制率 實驗組患者連續服用氯吡格雷7 d后, 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 2 h 內用血栓彈力圖分析儀(TEG5000, 美國Haemoscope 公司)測定, 選擇血小板激活劑ADP計算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根據血小板抑制率將患者分為氯吡格雷治療相關的血小板高反應組(HTPR組, 血小板抑制率<50%, 24例)和血小板非高反應組(nHTPR組, 血小板抑制率≥50%, 182例)。
  1. 5 臨床隨訪 對實驗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門診隨診, 詳細記錄腦梗死復發情況。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 100%。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HTPR組與nHTPR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HTPR 組和nHTPR 組患者的性別、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飲酒、使用β-受體阻滯劑、使用CCB類藥物、使用他汀類藥物、使用ACEI/ARB 類藥物、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HTPR 組和nHTPR 組患者的CYP2C19 基因型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實驗組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較 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頻率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實驗組不同CYP2C19基因型中, 快代謝型患者的HTPR比率0(0/85)明顯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的14.61%(13/89) 和34.38%(11/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高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腦梗死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1年, 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1年內腦梗死復發率0(0/85)顯著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的11.24%(10/89)、21.88% (7/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該病急性期的病理表現為缺血區腦組織蒼白伴輕度腫脹, 神經細胞、膠質細胞及內皮細胞呈明顯缺血改變[3], 該時期的治療除一般治療外, 應及時給予抗血小板治療, 氯吡格雷即是抗血小板藥物的一種, 具有口服易吸收、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等特點, 其可通過選擇性抑制ADP與其抑制血小板受體的結合, 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4-9]。但氯吡格雷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 患者在應用常規劑量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功能不能得到有效抑制, 會再次引發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缺血事件, 稱為氯吡格雷治療相關的血小板高反應性(high on-clopidogrel 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血小板高反應性是腦梗死再發的主要危險因素[10-14], 從本研究結果分析出, 血小板高反應性的發生可能與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飲酒史、β-受體阻滯劑、CCB類藥物、他汀類藥物、ACEI/ARB 類藥物、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因素無關, 而與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態性有關。且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頻率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實驗組不同CYP2C19基因型中, 快代謝型患者的HTPR比率0(0/85)明顯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的14.61%(13/89)和34.38%(11/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高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說明氯吡格雷在快代謝型患者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謝物水平較高, 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發揮較好。且在后期隨訪的1年內, 實驗組快代謝型患者的1年內腦梗死復發率0(0/85)顯著低于中間代謝型、慢代謝型患者的11.24%(10/89)、21.88%(7/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赡芘c中間代謝型及慢代謝型患者氯吡格雷活性代謝物水平偏低, 出現氯吡格雷抵抗, 從而導致腦梗死病情進展加重, 影響神經功能恢復有關。
  綜上所述, CYP2C19基因多態性影響氯吡格雷在治療腦梗死患者時的療效, 對臨床中氯吡格雷的應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示醫師在用藥時應注重實施個體化方案, 根據患者的基因型合理選擇藥物。CYP2C19基因多態性對氯吡格雷這種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療效具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江霞. 丁苯酞軟膠囊聯合血塞通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5):118-119.
  [2] 黃彩球. 尿激酶靜脈溶栓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2):13-14.
  [3] 王斌, 吉沛華. 奧扎格雷鈉和疏血通聯合應用治療急性腦梗死40例臨床觀察.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3, 27(5):109.
  [4] 徐吉淋, 楊人強. 氯吡格雷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 廣東醫學, 2015, 36(21):3406-3408.
  [5] 饒子龍, 鄭華光, 王菲, 等. 血栓彈力圖凝血酶原通道檢測指標在評價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應性以及預測復發缺血事件中的價值. 中國卒中雜志, 2016, 11(3):207-214.
  [6] 陳慧, 嚴威, 吳小盈, 等. 血瘀證和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氯吡格雷抵抗和PCI術預后的關系.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30(12):1245-1249.
  [7] 李海蓬. 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氯吡格雷抵抗相關性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 2013.
  [8] 郭朝群, 孫建赟, 袁莉莉, 等. CYP2C19、PON1基因多態性與腦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治療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7, 36(4):329-332.
  [9] 洪丹丹. 細胞色素P450酶(CYP2C19與CYP3A5)基因多態性對氯吡格雷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療效的影響. 福建醫科大學, 2009.
  [10] 胡瑛, 談紅, 陳英劍, 等. 冠心病PCI患者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氯吡格雷抵抗及預后關系. 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 2015(2): 1250-1255.
  [11] 朱文瑤. 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氯吡格雷治療臨床療效的關系. 第三軍醫大學, 2016.
  [12] 蔡泓敏. MDR1, CYP2C19和CYP3A5基因多態性與氯吡格雷抗凝療效關系的研究. 河北北方學院, 2014.
  [13] 江秀龍, 張旭, 陳興泳, 等. CYP2 C19基因多態性與急性腦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關系.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5(4):255-258, 261.
  [14] 倪貴華, 趙衛東, 田向陽, 等. CYP2C19和ABCB1基因多態性對腦梗死患者的氯吡格雷反應性和血管性事件的影響.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6, 49(7):526.
  [收稿日期:2019-0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