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236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11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氯吡格雷口服治療方式, 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口服治療方式,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結果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為(16.6±2.7)分, 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為(15.9±3.2)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7.5±1.4)分, 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為(10.6±2.4)分,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7.4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甘油三酯(0.57±0.61)mmol/L、膽固醇(3.68±0.87)mmol/L、血糖(4.61±0.86)mmol/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23±0.48)、(4.56±1.02)、(5.65±1.14)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效果顯著, 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缺血性腦血管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43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 又稱之為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致殘率和致死率高, 且復發率較高[1]。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因患者的腦血管出現了缺血的現象, 從而導致的腦功能障礙,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藥物預防及治療尤為重要[2, 3]。因此, 需要選擇有效的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方式, 本文主要探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 為促進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盡快恢復提供合理的治療方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36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18例。納入標準:經頭部CT/磁共振成像(MRI)診斷證實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 實質性的器官疾病;對試驗藥物過敏者。對照組患者中, 男62例, 女56例;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39.41±10.20)歲;病程2~24 h, 平均病程(10.6±4.5)h。觀察組患者中, 男61例, 女57例;年齡21~69歲, 平均年齡(39.10±9.97)歲;病程1~22 h, 平均病程(11.0±3.7)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心臟病、 糖尿病等對癥處理, 同時給予鈣離子拮抗劑、自由基清除劑、他汀類藥物和改善微循環等支持治療。同時采用常規氯吡格雷口服治療方式, 氯吡格雷口服, 可與食物同服, 也可單獨服用, 1次/d, 2片/次, 75 mg/片, 長期使用, 使用期限根據臨床情況而定。
1. 2. 2 觀察組 給予心臟病、 糖尿病等對癥處理, 同時給予鈣離子拮抗劑、自由基清除劑、他汀類藥物和改善微循環等支持治療。同時給予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口服治療方式。氯吡格雷口服, 可與食物同服, 也可單獨服用, 1次/d, 2片/次, 75 mg/片;阿司匹林口服, 用法用量為100 mg/d, 1片/d, 25 mg/片, 長期使用, 使用期限根據臨床情況而定。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體征的變化, 并根據NIHSS量表進行評分, 并比較, 評分越低, 神經功能缺損越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4]:根據NIHSS評分改善情況對療效進行評估, 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等級, 顯效:NIHSS評分降低≥80%;有效:50%≤NIHSS評分降低<80%;無效:不滿足以上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7.5±1.4)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0.6±2.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 有效76例, 無效19例, 總有效99例;觀察組患者顯效46例, 有效69例, 無效3例, 總有效115例;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7.4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 我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顯著升高,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 又稱之為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致殘率和致死率高, 且復發率較高[5]。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主要使用阿司匹林與氯毗格雷, 其中阿司匹林是經典抗血小板聚集藥, 氯吡格雷也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療效確切, 有相關研究表明兩者聯合使用效果更佳[6-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16.6±2.7)分, 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為(15.9±3.2)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7.5±1.4)分, 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為(10.6±2.4)分,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7.4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甘油三酯(0.57±0.61)mmol/L、膽固醇(3.68±0.87)mmol/L、血糖(4.61±0.86)mmol/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23±0.48)、(4.56±1.02)、(5.65±1.14)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效果顯著, 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永杰, 劉丙陽, 馬小珂.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 北方藥學, 2017(2):100-101.
[2] 劉際林.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1):105-106.
[3] 雷光澤.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8):9.
[4] 賀顯君.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29):125-126.
[5] 李紅.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5, 23(17):104-105.
[6] 李嘉輝. 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臨床療效. 西藏醫藥, 2017, 38(4):53-55.
[7] 張成宗.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4):122-123.
[8] 任大為.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0):6-7.
[收稿日期:2018-09-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