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 根據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各34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顯效24例、有效8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12%;參照組顯效8例、有效16例、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0.59%;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研究組NIHSS評分為(10.27±1.36)分, 參照組NIHSS評分為(10.51±1.38)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NIHSS評分為(4.46±0.22)分, 參照組NIHSS評分為(6.79±0.19)分, 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中出現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3/34);參照組中出現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2/3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 不僅臨床效果顯著, 且安全性與復方丹參注射液無異, 值得今后推廣應用。
【關鍵詞】 低分子肝素;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復方丹參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短時間內突然腦梗死發病, 其病理復雜, 主要癥狀為局部腦缺血。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可根據不同類型的病因分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 臨床上治療該疾病主要通過藥物解決患者血管栓塞的病因, 從而達到治愈效果[1]。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藥物主要有復方丹參、尿激酶和藻酸雙酯鈉等, 低分子肝素屬于抗凝藥物, 有學者認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似乎不適用抗凝治療[2], 所以本文對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診的68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各34例。所有患者均進行排查, 均無藥物敏感史, 且均符合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研究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7例;年齡最大76歲, 最小 55歲, 平均年齡(64.85±3.72)歲;短暫腦缺血發作11例, 可逆性缺血性腦損害10例, 局限性腦梗死13例。參照組患者中男18例, 女16例;年齡最大75歲, 最小54歲, 平均年齡(64.62±3.46)歲;短暫腦缺血發作12例, 可逆性缺血性腦損害12例, 局限性腦梗死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8 ml的復方丹參注射液(國藥集團宜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51020167)與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進行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治療 2周為1個療程, 共治療2周。研究組患者給予0.6 ml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190)進行皮下注射, 1次/d, 共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NIHSS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定:分數越低, 說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越好。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神志清醒, 說話流利, 且能正常行走, 肌力恢復到5級判為顯效;患者疾病癥狀有所好轉, 肌力達到2級判為有效;患者疾病癥狀無明顯好轉或變化判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12%, 高于參照組的7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中出現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3/34);參照組中出現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2/3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 P>0.05)。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理機制復雜, 經研究可推斷為因血管壁病變或血液流動力學出現變化而導致腦缺血或腦梗死, 該疾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偏癱、肢體肌力弱、感知能力障礙等。臨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 隨著醫學的發展, 該疾病也可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但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3]。
本文研究和比較了復方丹參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效果, 其中復方丹參注射液屬于活血化瘀的中藥制劑, 其受現代藥理研究證明, 能夠增強冠狀動脈流量、心肌對缺氧的耐受力, 從而使梗死的心肌痊愈和再生[4];低分子肝素屬于抗凝血藥和溶血栓藥, 是多種普通肝素制成低分子量的肝素, 該藥物適用于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一些栓塞性疾病[5-7]。 通過本文的研究數據可知, 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12%, 高于參照組的7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復方丹參具有改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諸多作用, 因此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通過研究發現, 與低分子肝素相比, 其治療效果不夠理想。低分子肝素能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蛋白溶解酶, 從而能有效抵抗血栓。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低, 所以抗凝的Xa因子活性長于普通肝素, 且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生物利用度高, 僅使用1次, 藥性的發揮可保持很久, 半衰周期長。有研究表明, 低分子肝素能夠調節細胞作用, 從而增強抗血栓的效果[8-10]。本文研究數據表明,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 參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 P>0.05)。低分子肝素在控制劑量的情況下安全性與復方丹參注射液一致。該藥物在促進血管內皮細胞抗血栓的同時, 不影響其他功能, 所以對血小板的影響小, 不易引發出血或血栓合成的并發癥。本文對比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發現治療后, 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低分子肝素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具有一定的作用[11-15]。
綜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 安全性高, 是理想的抗血栓、抗凝藥劑, 值得今后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宜南, 郭艷霞, 王雅娟. 頸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展為腦梗死的血管因素分析.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5):609-612.
[2] 潘燕, 楊文瓊, 胡博. 白細胞CD11b和CD18的表達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再發急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12):1644-1646.
[3] 張文喜, 段達榮, 張震宇, 等. 參附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對小兒膿毒血癥血漿NT-ProBNP、Cys、凝血功能和預后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7, 27(2):61-65.
[4] 董佳佳, 程康安. 亞臨床心房顫動的認識與進展.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7, 22(5):373-376.
[5] 馮雪, 李四維, 李海霞, 等. 應用Sonoclot體外對比葛根素注射液與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的抗凝、抗血小板作用.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7, 9(2):183-186.
[6] 劉先文, 許靜, 唐學良, 等. 地爾硫卓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難治性心肌缺血的療效分析.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7, 9(4):456-459.
[7] 王曉軍, 孟祥海. 自擬活血益氣湯聯合低分子肝素對股骨骨折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11):1566-1569.
[8] 唱寬, 舒健, 毛志剛, 等. 術后強化抗凝方案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INR達標率、引流時間及不良事件的影響.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5):674-676.
[9] 趙明喜.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研究.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7, 31(5):77-78.
[10] 褚嫵邊. 舒血寧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 新中醫, 2015(8):44-45.
[11] 王敏. 低分子肝素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觀察與護理體會探討. 醫學信息, 2015(1):411.
[12] 王心珉. 低分子肝素鈣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與不良反應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4):102-103.
[13] 刁曉梁. 急性腦梗死患者開展降纖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對其血液流變學及臨床療效的影響探究.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6):687-689.
[14] 滕瑞紅, 范麗娟. 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10):2342.
[15] 黃波. 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與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23):8-9.
[收稿日期:2018-1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