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據隨機分層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單用阿司匹林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率、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LVEF、PA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A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A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2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4, 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為48.57%, 與對照組的45.71%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 P>0.05)。觀察組患者的再閉塞發生率為5.7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 P<0.05)。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5.7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 P<0.05)。結論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顯著, 可減少血小板聚集發生, 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持續性、急性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心肌壞死, 歐美等發達國家比較常見, 中國為該疾病低發區, 但其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當前抗血小板治療為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為臨床證實的確切有效的抗血小板藥物。本研究旨在研究應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心電圖、血清生化指標檢查確診,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將患者按照隨機分層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5例;年齡40~74歲, 平均年齡(60.5±8.2)歲;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2例, 前間壁梗死10例, 廣泛前壁梗死8例, 高側壁梗死5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齡41~76歲, 平均年齡(60.2±8.0)歲;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0例, 前間壁梗死7例, 廣泛前壁梗死12例, 高側壁梗死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 醫務人員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 再應用常規抗感染、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尿激酶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單用阿司匹林(沈陽奧吉娜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5051)治療, 初次用量300 mg, 1次/d, 3 d后用量100 mg/次, 1次/d, 溫水沖服, 連續治療30 d。觀察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結合氯吡格雷治療, 阿司匹林用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氯吡格雷(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73366)用量300 mg/次, 1次/d, 3 d后減少劑量75 mg/次, 1次/d, 溫水沖服, 連續治療30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LVEF、RAP 分別于治療前后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的LVEF、PAR。
  1. 3. 2 臨床療效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根據治療前后癥狀及心電圖變化進行判定, 顯著改善:惡心嘔吐、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等癥狀消失, 心電圖ST-T段恢復正常;改善:癥狀改善, 壓榨性疼痛癥狀有所改善, 心電圖檢查ST-T段下降0.05~0.20 mV;無效:均不符合上述標準[2]??傆行? (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100%。
  1. 3. 3 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率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再閉塞率。溶栓再通率判定標準:①胸痛2 h內基本消失;②心電圖抬高ST段在2 h內下降>50%;③2 h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現;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出現提前。發病14 h內, 至少具備其中2項, 可判定為溶栓再通, 但①③出現不能確定再通發生。
  1. 3. 4 不良心血管事件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主要包括梗死后心絞痛、再發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PAR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LVEF、PA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A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A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顯著改善16例, 改善9例, 無效10例;觀察組患者顯著改善20例, 改善13例, 無效2例;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2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4, P<0.05)。
  2. 3 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再閉塞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為48.57%(17/35), 與對照組的45.71%(16/35)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 P>0.05)。觀察組患者的再閉塞發生率為5.71%(2/3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8/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 P<0.05)。   2. 4 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梗死后心絞痛3例, 再發心肌梗死3例, 心律失常2例, 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22.86%(8/35);觀察組出現再發心肌梗死1例, 心律失常1例, 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5.71%(2/35); 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 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基礎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受便秘、過度勞累、暴飲暴食等因素的影響, 不穩定斑塊脫落導致血管腔堵塞, 心肌因缺氧而誘發的變性壞死疾病。心肌組織因血液循環異常而導致組織發生缺血缺氧壞死, 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 出現血壓水平下降、心室率加快, 心肌組織受損程度加重, 加大心肌梗死面積, 病情惡化加劇, 影響疾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效果。該疾病多合并心肌酶活性升高、心電圖變化, 可誘發心力衰竭、猝死等, 病情惡化發展快,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分析認為該疾病發生與血栓、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斑塊破裂等相關, 動脈粥樣不穩定斑塊碎裂激活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具有促血栓形成作用, 血小板活化可刺激血管活性物質釋放, 刺激冠狀動脈收縮, 加重動脈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并對心肌細胞再灌注形成不良影響, 因此臨床治療關鍵在于抗血小板聚集[3]。
  阿司匹林為臨床最早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藥物, 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活性、血栓素A2的形成, 發揮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而且該藥物還具有抗炎、退熱、鎮痛等效果, 口服用藥后見效快, 而且藥效持久。相關研究提出, 雖然阿司匹林用藥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 增強溶栓治療效果, 但可能會出現阿司匹林抵抗現象。少數冠心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藥物后仍會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即便加大劑量也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而且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此單用阿司匹林藥物不能降低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郭菊根[4]的研究發現, 在阿司匹林用藥的基礎上結合氯吡格雷治療, 其效果優于單用阿司匹林的治療效果, 而且聯合應用后患者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 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顯著。氯吡格雷為腺苷二磷酸受體拮抗劑, 用藥后與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體發生結合, 阻止纖維蛋白原與ADP受體結合, 有效抗血小板聚集[5]。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A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A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2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用藥, 兩者相互協同, 可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療效確切顯著。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為48.57%, 與對照組的45.71%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再閉塞發生率為5.7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5.7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 P<0.05)。上述結果表明聯合用藥治療時可促進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加快, 改善血栓, 而且聯合用藥能夠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提高臨床療效, 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顯著, 可減少血小板聚集,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莊美蘭.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影響分析. 醫學信息, 2016, 29(15):252-253.
  [2] 陳洪云, 劉玲, 吳猛, 等. 參附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體會.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6, 23(4):431-432.
  [3] 馬林, 胡素玲, 李愛玲, 等.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河北醫學, 2016, 22(3):402-405.
  [4] 郭菊根.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11):1448-1449.
  [5] 趙亞男, 王晨, 蔚有權, 等.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 47(8):595-598.
  [收稿日期:2018-1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