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護理配合針刺對周圍性面癱患者SAS、SDS評分及睡眠質量的 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周圍性面癱患者實施情志護理配合針刺對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110例周圍性面癱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針刺組與干預組, 各55例。針刺組行針刺治療, 干預組行情志護理配合針刺治療, 對比兩種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28.6±3.1)、(27.5±3.2)分均明顯低于針刺組的(37.1±3.8)、(39.1±4.5)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PSQI評分(8.7±2.8)分明顯低于針刺組的(13.1±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周圍性面癱患者實施情志護理配合針刺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及睡眠質量。
【關鍵詞】 周圍性面癱;情志護理;針刺;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睡眠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101
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管內面神經出現非特異性炎癥導致的面部疾病類型, 患者以周圍性面肌癱瘓、口眼歪斜、眼瞼下垂、無法抬眉、無法鼓嘴等為主要癥狀, 直接影響患者面部美觀度及日常生活。針刺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常用方式。但周圍性面癱患者常因擔憂預后、疾病影響面部美觀等因素而出現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狀況, 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 也影響患者睡眠質量[1, 2]。本科室對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治療的55例周圍性面癱患者在針刺治療中實施了情志護理配合, 現將干預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室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治療的110例周圍性面癱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針刺組與干預組, 各55例。針刺組患者中, 男31例, 女24例;年齡20~64歲, 平均年齡(42.2±9.4)歲;病程1~12 d, 平均病程(5.6±4.2)d。干預組患者中, 男30例, 女25例;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2.3±9.6)歲;病程1~12 d, 平均病程(5.7±4.1)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實施面部檢查確診為周圍性面癱患者:患者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 額紋消失, 眼裂變大, 露睛流淚, 鼻唇溝變淺, 口角下垂歪向健側, 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后疼痛, 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癥狀;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內容。排除標準:其他因素引起的面部異常表現患者;實施其他方式治療患者;嚴重臟器合并癥、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患者;惡性腫瘤疾病患者;認識、精神障礙患者。
1. 3 方法
1. 3. 1 針刺組 行針刺治療, 選擇患者患側太陽穴、四白穴、翳風穴、迎香穴、魚腰穴、陽白穴、地倉穴及雙側太沖穴、合谷穴、陽陵泉穴等相關穴位針刺治療, 并對癥加穴, 人中溝歪斜者加水溝穴, 頰唇溝歪斜加承漿穴, 迎風流淚者加晴明穴、承泣穴, 口歪者加夾承漿穴, 乳突部疼痛者加完骨或翳風穴。發病時間<7 d患者淺刺穴位后留針20 min/穴, 1次/d;發病時間≥7 d患者針刺穴位后留針30 min/穴, 1次/d。持續治療6 d后, 休息1 d, 治療4周。
1. 3. 2 干預組 行情志護理配合針刺治療。針刺治療方法同針刺組, 情志護理方案如下。①情緒疏導: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耐心、積極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周圍性面癱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針刺治療的優勢等, 耐心回答患者的治療疑問, 減輕患者對治療過程的恐懼、擔憂心理;向患者介紹針刺治療預后良好病例, 改善患者負面情緒, 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過程。②情緒轉移:指導患者進行靜坐、靜臥等方式保持全身放松, 緩解負面情緒;并可根據患者實際喜好指導患者進行興趣愛好培養, 并可指導患者根據喜好進行上網、看書、看電視、下棋、唱歌等, 轉移注意力, 緩解負面情緒。③勸導家屬重視患者, 經常探視, 創造溫馨氛圍, 增強其治病信心。④鼓勵患者間相互交流治療體會, 使其提高認知, 調攝情志, 增強信心。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負面情緒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評價患者焦慮癥狀, SAS>50分表示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患者抑郁癥狀, SDS>53分表示抑郁。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狀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評價, 總分0~21分, 評分高低與患者睡眠質量優劣呈負相關。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針刺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PSQ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PSQI評分(8.7±2.8)分明顯低于針刺組的(13.1±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周圍性面癱是臨床常見病, 患者主要因病毒感染、寒冷刺激、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等相關因素引起, 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面神經缺血水腫是患者主要病理特征[3, 4]。中醫認為周圍性面癱的發生主要因脈絡空虛、風寒及風熱侵襲面部經脈引起氣血阻滯而致病[5, 6]。針刺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主要方式, 該方式治療效果顯著, 已受到臨床肯定。在王兵等[7]的相關研究中實施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9.0%, 療效顯著。周圍性面癱患者多急性發作, 許多患者常擔憂預后, 進而易出現多種負面情緒, 并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狀態, 易導致患者睡眠治療下降, 甚至出現失眠狀況, 進一步影響患者病情, 延緩患者神經修復。本研究中治療后,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針刺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PSQ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干預組PSQI評分明顯低于針刺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針刺治療基礎上實施情志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及睡眠質量, 與蔡南哨等[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是人體七情是影響生理調節的重要因素, 通過情志護理可改善患者陰陽失衡狀況, 促進臟腑平衡, 改善患者睡眠質量[5-8]。此外, 蔡南哨等[8]研究還提出聯合組(針刺聯合情志護理)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9.06%明顯高于針刺組的75.00%, 本研究尚未明確情志護理對患者療效的影響, 未來需進一步探討。綜上所述, 周圍性面癱患者實施情志護理配合針刺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及睡眠質量, 運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馬春花, 劉海永, 白如玉, 等.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周圍性面癱之乳突部疼痛患者的效果.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2):164-167.
[2] 王聲強, 王子臣. 周圍性面癱針刺臨床路徑的研究.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7, 32(4):50-54.
[3] 王艷平, 袁洋. 淺談中醫對老年患者情志護理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30):199-200.
[4] 林美容. 情志護理在精神科開放式病房的作用. 內蒙古中醫藥, 2014(36):156-157.
[5] 康玉萍, 劉海永, 白如玉, 等. 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8):155-158, 171.
[6] 盧欣華. 中醫情志護理——七情相互為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7):287-288.
[7] 王兵, 楊金洪, 陳楓, 等. 不同中醫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評價. 中醫雜志, 2017, 58(22):1929-1933.
[8] 蔡南哨, 于海波, 馬曉明, 等. 針刺治療配合中醫護理干預對肝郁型面癱的臨床觀察. 護理研究, 2015, 29(23):2851-2853.
[收稿日期:2018-08-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