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超聲吸引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為明確超聲吸引器(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結合國內外各學者的研究成果及筆者臨床經驗,闡述超聲吸引器的原理及適用范圍。基于此,主要對超聲吸引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探討。最終明確超聲吸引器的臨床應用優勢,證實該儀器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鍵詞】 超聲吸引器; 顱內腫瘤; 顯微外科手術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2-0-03
   顱內腫瘤發病率的提高,不僅對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對疾病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常規顱內腫瘤手術方法,以開放性手術為主。雖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有研究指出,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梢姡瑢Τ曃髟陲B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加以歸納意義重大。
  1 超聲吸引器的原理及適用范圍
  1.1 超聲吸引器的原理
   超聲吸引器(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為外科手術的常用儀器。該儀器具有振動切割、灌注、吸引三種功能。儀器運行后,鈦管可隨之縱向產生振動。接觸腫瘤組織后,會立即將其搗碎,并將細胞分離。此時,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并將粉碎后的腫瘤組織負壓吸出,既可完成手術。手術過程中,用于沖洗的生理鹽水,可經超聲吸引器探頭周圍不斷溢出。與腫瘤組織結合后,可實現乳化。因此,吸出腫瘤組織的過程,將更加簡單。
   賈鋒[1]在研究中指出,顱內腫瘤開放性手術,具有兇險性強、并發癥發生率高的特征。手術過程中,一旦觸及周圍神經血管,或周圍健康的腦組織,極容易對患者的預后造成影響。由于無醫療器械的輔助,開放性手術過程中,術者的視野往往較差。因此手術效率一般較高,術中出血量較大。顯微外科手術的出現,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而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將能夠進一步提高手術效率。超聲吸引器,具有較強的組織選擇效應,安全性更強。與激光治療相比,該儀器作用范圍更加精確,手術效果更好??梢姡搩x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2 超聲吸引器的適用范圍
   超聲吸引器在普外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手術中,均具有一定的適用性。王宇等[2]在研究中,選取肝葉切除術患者作為樣本,對超聲吸引器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觀察。指出,超聲吸引器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肝內各級脈管結構的清晰度。采用超聲吸引器斷肝,無須阻斷肝血流,既可完成手術操作。因此,手術效率更高,且血管與膽道保護效果更好。除此之外,由于超聲吸引器本身無止血作用。因此,將其與Tissue-link結合,共同用于手術,將能夠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
   曹軍[3]在“超聲引導下微創手術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研究”中指出,于超聲引導下,行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有助于尋找到腫瘤切除的最佳入路,提高切除范圍的精確度。但手術期間,部分操作容易導致病灶周圍區域血管產生損傷。為解決上述問題,可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治療過程中。利用吸引器,精確地將腫瘤組織吸出,使手術治療效果得以改善。通過隨訪觀察發現,采用超聲吸引器手術的30例患者,僅1例患者疾病于1年內復發。其余患者,均未見明顯異常。上述研究成果,證實了超聲吸引器在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2 超聲吸引器(CUSA)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方法
  2.1 術前準備
  2.1.1 儀器連接 尚亞軍[4]在研究中,對術中超聲聯合神經導航輔助顯微手術,切除顱內腫瘤的療效,進行了觀察。指出,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有助于提高手術效率及安全性。但如未做好術前準備,臨床療效將大打折扣。超聲吸引器的術前連接方法如下:(1)連接電源線、腳踏開關,將吸引瓶掛好。(2)準備沖洗鹽水,將其掛好。(3)將真空軟管,與吸引瓶及機器相互連接,確保吸引器的吸引功能能夠有效發揮。(4)對手柄進行滅菌,一次性吸引及沖洗管路。上述準備完成后,術者需視超聲吸引器的型號,對其連接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如發現連接錯誤,應立即給予調整。如發現儀器連接后,仍無法運行。則表明超聲吸引器,可能存在故障。需注意的是,為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降低術中感染率。術前,對超聲吸引器進行嚴格消毒較為關鍵。
  2.1.2 儀器調試 劉潔[5]在研究中,對圍手術期護理對超聲引導下顱內腫瘤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行了觀察。Aleksandrova等[6]指出,術前準備是否妥善,是影響顱內腫瘤切除術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為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術前使用超聲吸引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儀器連接完成后,應將其開啟,并進行調試,觀察儀器是否能夠正常運行。(2)準備蒸餾水1 500 ml,使之成為冷卻水。準備生理鹽水1 000 ml,將其作為沖洗鹽水,對粉碎的腫瘤組織進行沖洗。(3)可將高壓蒸汽滅菌方法,應用到儀器滅菌過程中,提高儀器滅菌的嚴格性。(4)開機后,如“Temp”紅色指示燈熄滅,則應對儀器吸引裝置的連接情況進行檢查。正確連接后,指示燈既可亮起。(5)調節振幅按鈕,觀察振幅是否存在異常。
  2.2 術中連接
  2.2.1 連接方式 楊紅等[7]選取顱內腫瘤患者作為樣本,對比了術中超聲與神經導航在顱內腫瘤性病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該學者指出,將術中超聲,與超聲吸引器,共同應用到腫瘤的切除過程中,可有效提高腫瘤切除術的安全性。術中連接方法如下:(1)將管路吸引裝置以及沖洗探頭,與手機連接。(2)將連線前端,與手機連接。(3)采用術前準備的沖洗鹽水,與沖洗管后端連接。連接前,需檢查管路是否暢通,以免術中無法及時沖洗。(4)沖洗管硅膠部分,應夾好蠕動泵。(5)將吸引管路的一端,與吸引瓶連接。上述連接建立后,如管路已確定暢通,既可隨之開始手術。為避免因操作問題,對病灶周圍健康組織造成損傷。臨床需謹慎操作,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2.2.2 操作步驟 肖宗宇等[8]學者對超聲吸引器在腦膜瘤手術切除中的應用方法進行了分析。指出,超聲吸引器,具有振蕩、粉碎、乳化及吸引等多種功能。手術過程中,儀器可首先將腫瘤組織搗碎。在此基礎上,采用沖洗鹽水給予沖洗,使腫瘤組織乳化。最后通過吸引裝置,將組織吸出。進而使腫瘤能夠被清除,抑制病情進展。術中使用超聲吸引器時,間歇期間,應將輸液管上的手輪關閉,避免沖洗鹽水流出。另外,為避免吸引瓶內容物流出,對真空負壓系統造成影響。臨床還需將內容物量,控制在瓶容積的1/2及1/3左右,避免容物量過大,避免導致手術中斷。嚴格控制吸引瓶內容物量具有重要性,且內容物溢出對手術安全性具有負面影響,臨床需對此予以重視[9]。
  2.3 注意事項及異常處理
  2.3.1 注意事項 孫麗軍[10]在研究神經外科鎖孔手術治療顱內腫瘤臨床效果的過程中指出,在顱內腫瘤治療過程中,超聲吸引器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手術效率。但超聲吸引器使用期間,一旦操作不慎,手術安全性同樣會有所降低。因此,如需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顱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中,必須注意以下問題:(1)術中如停止使用,吸引泵不會立即停止運行。在吸引泵持續運行的30 s內,術者需持續吸引生理鹽水,避免管路堵塞,導致手術中斷。(2)術后,術者應采用高壓水槍,或注射器,對管路予以沖洗,確保管路暢通。生長激素與顱內腫瘤的復發顯著相關。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能夠有效清除腫瘤細胞,降低復發率。而確保術中沖洗管路暢通,則是達到上述目的的關鍵[11]。
  2.3.2 異常處理 有研究對Smith-Lemli-Opitz綜合征顱內未分化惡性神經膠質細胞瘤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疾病治療效果,進行了總結與分析[12]。指出采用超聲吸引器治療該疾病后,患者的腫瘤清除效果較好。腫瘤組織粉碎后,全部被吸除。且術中未見沖洗管路堵塞、健康組織損傷,以及周圍血管損傷問題。上述研究成果,證實了超聲吸引器在提高顱內腫瘤切除術安全性方面的應用價值。該學者同樣指出,超聲吸引器應用期間,可能出現一定的異常。如未給予處理,極容易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術中無吸引、無滴水,為超聲吸引器的常見異?,F象。以術中無吸引為例,發生該異常時,術者應首先觀察吸引量。發現吸引量異常,應逐一排除吸引泵、吸引瓶故障。兩種故障,與吸引管均存在一定的聯系。調整吸引管的連接后,故障既可解除。
  3 超聲吸引器(CUSA)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3.1 減少并發癥
   蘆東根等[13]學者,對應用神經內鏡輔助鈥激光療法與立體定向放射療法,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效果進行了觀察。同時,評估了超聲吸引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將神經內鏡輔助鈥激光療法,與超聲吸引器聯合應用到腫瘤的治療中后。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2.5%。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共2例發生了感染,1例發生了神經功能缺損,1例可見病灶周圍水腫,并發癥發生率,僅10%。反之,采用常規方法手術治療者,有效率為72.5%,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則為27.5%。發生并發癥者,4例表現為癲癇,2例表現為感染,3例表現為神經功能缺損,3例表現為水腫。上述研究成果,證實了超聲吸引器在減少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患者并發癥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
   有學者觀察了常規MR三維顯示顱內腫瘤皮質表面及血管的情況,并利用MR,觀察了超聲吸引器在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效果[14]。并指出,治療前,采用MR觀察顱內腫瘤皮質表面及血管情況,可見明顯異常。采用超聲吸引器,將腫瘤吸除后。再次采用MR觀察,可見病灶已消失。通過對病灶周圍區域的血管及組織損傷情況的觀察可以發現,超聲吸引器的應用,術中損傷較小,安全性較強。在減少術后并發癥方面,可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在研究過程中,通過CT血管造影,觀察治療前后顱內腫瘤患者的病灶及其周圍組織損傷情況發現,采用超聲吸引器切除腫瘤后,病灶周圍組織未見任何損傷,證實了超聲吸引器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有效性[15]。
  3.2 減少出血量
   劉正清等[16]學者指出,顱內腫瘤切除術后顱內感染,與術中操作不慎有關。將超聲吸引器,應用到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且可減少術中出血量。該學著選取35例顱內腫瘤患者作為樣本,將其分為了兩組。一組采用超聲吸引器清除腫瘤,一組采用常規方法將腫瘤切除。通過對兩組輸血量與輸液量的觀察發現。應用超聲吸引器的患者,輸液量為(2 136.92±716.13)ml、輸血量為(538.46±374.25)ml。
  進一步觀察發現,采用常規方法手術,患者術中輸液量為(2 190.00±546.00)ml、輸血量為(619.23±430.83)ml。對比發現,與常規手術方法相比,超聲吸引器的應用,有效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對患者預后的改善,以及住院時間的縮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有學者觀察了超聲吸引器在治療顱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指出,超聲吸引器的縱向振動幅度,一般為0.1~0.3 mm,對病灶周圍健康組織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17]。在術者操作無失誤的情況下,與常規吸引器,或瘤鉗相比,超聲吸引器不會對病灶周圍結構造成損傷。將其應用到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還可在顯微鏡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腫瘤切除的精確度,進而使術中出血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減少。文獻[18]指出超聲吸引器在減少顱內腫瘤切除術患者術中出血量方面的效果,強調了超聲吸引器的應用優勢。文獻[19]指出,將MRI應用到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可清晰的顯示患者的腫瘤變化情況。通過對超聲吸引器應用前后,患者MRI圖像的觀察,可證實超聲吸引器的應用價值。
  3.3 保護神經血管
   鐘偉偉等[20]學者,觀察了超聲吸引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對其血管保護價值,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采用超聲吸引器切除膠質瘤,當腫瘤體積為100 mm3時,切瘤時間平均為10.0 min,患者死亡率為0。采用超聲吸引器切除腦垂體瘤,當腫瘤體積為15 mm3時,切瘤時間平均為   5.2 min,患者死亡率為0。除上述顱內腫瘤外,采用超聲吸引器,將神經瘤及腦膜瘤切除,同樣未見死亡現象發生,切瘤時間同樣較短。術后,通過對患者血管神經損傷情況的觀察發現,患者均無任何損傷。上述研究成果,證實了超聲吸引器相對于常規顱內腫瘤切除術的應用優勢,證實了超聲吸引器,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有學者指出,在切除顱內腫瘤過程中,超聲吸引器之所以能夠發揮保護神經血管的功效,得益于其手術原理。手術過程中,術者可采用超聲吸引器,將腫瘤組織粉碎[21]。在此基礎上,經乳化后,將腫瘤組織吸除。在振蕩強度<50%的情況下,上述手術方式,可有效保留直徑>1 mm的血管。因此術后,患者往往不會出現過于嚴重的神經血管損傷癥狀?;颊叩淖≡簳r間,同樣會因此縮短。文獻[22]的研究成果,與前述研究一致,同樣強調了超聲吸引器在保護病灶周圍神經血管方面的功效,為分析超聲吸引器的應用,對患者預后的影響,該學者同樣對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了觀察與記錄;其結果顯示,采用超聲吸引器手術者,手術時間為(221.54±64.54)min、住院時間(8.49±0.88)d。
  采用常規方法手術者,手術時間為(236.15±48.53)min、
  住院時間(15.95±1.42)d。兩者對比,進一步證實了超聲吸引器的臨床應用價值[23-24]。
  4 小結
   超聲吸引器可用于治療肝腫瘤、顱內腫瘤等多系統腫瘤,適用范圍較廣。且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達到保護神經血管的目的。但目前,受成本的影響,該儀器并未在臨床推廣使用。未來,建議進一步加強對超聲吸引器的研究與普及。為顱內腫瘤患者顯微外科手術有效率及安全性的提升,以及患者壽命的延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鋒.超聲引導下微創手術治療52例顱內腫瘤的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3):290-291.
  [2]王宇,趙英,張峰.超聲吸引手術刀在肝腫瘤切除手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6,37(12):1255-1258.
  [3]曹軍.超聲引導下微創手術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6):49-51.
  [4]尚亞軍.術中超聲聯合神經導航輔助顯微手術切除顱內腫瘤的療效觀察[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168-4169.
  [5]劉潔.圍手術期護理對超聲引導下顱內腫瘤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4):144-145.
  [6] Aleksandrova K,Boeing H,Nofhings U,et al.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c biomarkers and risk of liver and biliary tract cancer[J].Hepatology,2014,60(3):858-871.
  [7]楊紅,陳妮,黃曉玲.術中超聲與神經導航在顱內腫瘤性病變切除術中的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12):748-751.
  [8]肖宗宇,陳曉娟,裴杰.超聲吸引器在腦膜瘤手術切除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5,20(10):626-627.
  [9] Arabsalmani M,Mirzaei M,Ghoncheh M,et al.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in the world[J].Biomedical Research & Therapy,2016,3(9):41.
  [10]孫麗軍.神經外科鎖孔手術治療顱內腫瘤臨床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3):1753-1754.
  [11] Petrick J L,Braunlin M,Laversanne M,et al.International trends in liver cancer incidence,overall and by histologic subtype,1978-2007[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6,139(7):1534-1545.
  [12]舒亞梅,王秀容,喻明,等.綜合康復護理應用于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3):559-562.
  [13]蘆東根,洪濤.應用神經內鏡輔助鈥激光療法與立體定向放射療法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3):51,53.
  [14]楊峰,譚慶,孫煦勇,等.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1):99-101.
  [15]漆建,茍章洋,唐曉平,等.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15(6):538-540.
  [16]劉正清,買買提艾力·吐爾遜,羅琴.顱內腫瘤切除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8,13(4):206-207.
  [17]于萍,侯佳彤,陳適,等.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替代治療對顱內腫瘤復發的研究進展[J/OL].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1):122-125.
  [18]邢春陽,楊海城,蔣傳路,等.顯微鏡下鎖孔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4):6761-6763.
  [19]王輝,李文勝,蔡梅欽,等.經眉鎖孔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J].中華外科雜志,2012,50(5):477-478.
  [20]鐘偉偉,鄭祖安,劉慶.六維床在顱內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8,33(5):511-514.
  [21]張海波,卜博,李晉江,等.三維個體化數字影像融合技術在顱內腫瘤顯微外科治療術前評估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1):39-43.
  [22]曹杰,繆星宇,師蔚.神經內鏡輔助遠外側鎖孔入路顯微解剖學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4,13(3):220-223.
  [23]唐朝芳.顯微外科手術經不同入路治療顱腦腫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8(6):19-20.
  [24]鄒青,范義國,正剛,等.探討治療顱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J].醫學信息,2016,29(9):50-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989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