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prise支架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Enterprise支架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5例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 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療,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15例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均采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技術, 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患者中, 采用支架先釋放技術6例、支架后釋放技術9例, 其中半釋放技術、彈簧圈成籃或多枚彈簧圈完全填充再釋放支架分別為7例和2例。15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順利并成功釋放, 支架位置后期復查放置良好, 成功率為100%。對患者術后6個月的隨訪中, 無患者發生臨床癥狀加重, 無復發腦出血或新發梗死, 未見支架移位或支架內狹窄。結論 顱內動脈瘤采用Enterprise支架手術治療, 術中操作簡便, 對于血管彎曲位置容易處理, 為治療顱內動脈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途徑, 能準確快速放置支架, 應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Enterprise支架;顱內動脈瘤;臨床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12
顱內動脈瘤在腦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 可直接導致自發蛛網膜下腔出血[1]。顱內動脈瘤形態多為囊狀、柱狀等, 囊狀占比較高, 但顱內動脈瘤所占體積較小, 多存在于腦底部動脈環中, 在破裂前并無臨床癥狀, 不容易被發現, 但是一旦發生破裂對患者健康乃至生命構成威脅。相關研究指出[2], 在發生破裂后患者死亡率在35%左右, 并且會發生再次破裂的可能。顱內動脈瘤臨床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隨著血管內微創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該技術已經成為顱內動脈瘤的標準治療方法[3]。支架輔助栓塞技術已經成為顱內動脈瘤的主要手術治療方法。本次研究分析Enterprise支架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現將研究成果進行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15例, 所有患者均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例, 根據Hunt-Hess 分級法分級, Ⅰ級血栓8例, Ⅱ級血栓4例, Ⅲ級血栓3例?;颊呓涍^頭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學檢查及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
1. 2 方法 在手術前3 d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300 mg, 急診手術患者可在麻醉前給予肛內放置或頓服氯吡格雷225 mg、阿司匹林300 mg, 術中進行肝素化[4]?;颊咴谌砺樽硐逻M行全腦血管造影明確動脈瘤形狀、位置、大小、動脈瘤關系, 應用三維重建模擬及微導管, 選擇合適的工作位, 對動脈瘤的血管直徑和大小進行測量, 明確放置填塞彈簧圈和載瘤動脈位置, 在全身肝素化后, 將導管送入椎動脈和頸內動脈, 通過微導絲指導將Enterprise支架系統送到動脈瘤頸遠端20 mm處, 選擇合適的Enterprise支架長度, 要求支架長度大于動脈瘤頸4 mm, 從尾端推入到前端, 緩慢撤回微導管后緩慢撤回支架。支架先釋放技術是先放置好支架, 再通過微導管, 在可視系統引導下將支架網置入動脈瘤內, 同時選擇適當彈簧圈進行栓塞處理。支架后釋放技術是將輸送支架和輸送彈簧圈一同送到制定位置, 應用多個彈簧圈在動脈瘤囊內填充進行釋放[5]。支架半釋放技術是支架遠端釋放用彈簧圈將動脈瘤完全填塞后再釋放支架。術后繼續給予阿司匹林, 術后3個月服用劑量為300 mg, 術后6個月服用劑量為100 mg。
2 結果
15例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均采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技術, 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患者中, 采用支架先釋放技術6例、支架后釋放技術9例, 其中半釋放技術、彈簧圈成籃或多枚彈簧圈完全填充再釋放支架分別為7例和2例。
15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順利并成功釋放, 支架位置后期復查放置良好, 成功率為100%。對患者術后6個月的隨訪中, 無患者發生臨床癥狀加重, 無復發腦出血或新發梗死, 未見支架移位或支架內狹窄。
3 討論
血管內栓塞治療動脈瘤經過大量研究數據, 臨床效果得以肯定, 血栓內栓塞手術與夾閉手術優勢明顯。在手術中微小動脈瘤、菱形動脈瘤、寬頸動脈瘤3種顱內動脈瘤仍然屬于治療的難題。血管內支架治療手術方式成為治療動脈瘤的主要方式, 對動脈瘤頸上進行支持, 阻止彈簧圈侵入到載瘤動脈, 讓彈簧圈動脈瘤形成致密栓塞, 通過支架改變血流流向, 減少動脈瘤內的血流沖刷, 有效防止動脈瘤再復發, 對動脈瘤能夠起到治愈效果。
Enterprise支架在手術中操作簡便, 并且容易在血管中輸送, 利用閉環設計釋放后支架兩端呈喇叭狀, 在血管中不容易發生移位, 支架兩端安裝有金屬標記, 能夠準確定位支架位置, 支架傳輸70%能夠回收, 支架的支撐力較強, 聯合彈簧圈能夠防止支架塌陷, 但Enterprise支架的規格較少, 只有4種長度規格。相關報道稱[6], 利用Enterprise支架聯合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 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 患者術后恢復好, 彈簧圈和支架均能準確置入, 未發生死亡病例。新型支架與傳統支架比較術中操作更加簡便, 在術前對工作位進行3D預示更能明確支架位置。支架能夠通過彎曲的血管, 對于大部分動脈瘤特別是形狀不規則動脈瘤, 采用半釋放技術能夠進行治療[7]。Enterprise支架更適合治療微小動脈瘤、棱形動脈瘤和寬頸動脈瘤, 由于規格等其他因素的限制, Enterprise支架只適合在直徑為2.5~4.5 mm的血管中應用。
本次研究選擇本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15例, 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療顱內動脈瘤。研究結果顯示, 15例顱內動脈瘤栓塞患者均采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技術, 在支架聯合彈簧圈置入患者中, 采用支架先釋放技術6例、支架后釋放技術9例, 其中半釋放技術、彈簧圈成籃或多枚彈簧圈完全填充再釋放支架分別為7例和2例。15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順利并成功釋放, 支架位置后期復查放置良好, 成功率為100%。對患者術后6個月的隨訪中, 無患者發生臨床癥狀加重, 無復發腦出血或新發梗死, 未見支架移位或支架內狹窄。在本次研究中雖然未發生缺血性事件或出血并發癥, 但Enterprise支架在臨床應用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Enterprise支架與其他顱內支架相似, 具有潛在導致血栓發生的性質, 在術中應對患者進行肝素抗凝處理, 在置入支架手術結束后很長時間內, 患者應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 防止因放置支架發生血栓。頸動脈遠端分躲在遠端血管, 在血管發生扭曲時血管直徑更小, 支架能夠減少重復操作, 減少回收, 防止支架在血管中移位。在本次研究中Enterprise支架手術操作較簡便, 為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途徑, 特別是對于血管彎曲位置可進行回收再進行準確釋放。本次研究無病例發生與手術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在隨后連續隨訪中患者無死亡或復發病例, 證明Enterprise支架對于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效果較明顯, 并且安全性較好, 對于患者長期治療效果有明顯提升作用。
綜上所述, 顱內動脈瘤采用Enterprise支架手術治療, 術中操作簡便, 對于血管彎曲位置容易處理, 為治療顱內動脈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途徑, 能準確快速放置支架, 應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高峰, 左其龍, 高陽, 等. Enterprise支架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 12(3):269-271.
[2] 朱迪, 杜任飛, 梁旭光. Enterprise支架在顱內動脈瘤栓塞治療的療效分析.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6, 48(4):417-420.
[3] 鄭永濤, 冷冰. 血管內彈簧圈栓塞后顱內動脈瘤復發的影響因素.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3, 21(4):316-320.
[4] 賴挺, 劉俊, 楊輝, 等. 網孔支架輔助微彈簧圈治療已破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3, 35(4):339-342.
[5] 黃德章, 李壯志, 張學軍, 等. Enterprise支架后釋放結合微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13, 36(3):185-188.
[6] 王朝華, 謝曉東, 張昌偉, 等. Enterprise支架輔助栓塞治療頸內動脈眼動脈段動脈瘤的療效分析. 海南醫學, 2013, 24(11):1573-1576.
[7] 王寧, 凌峰, 張鴻琪, 等. 外科手術和血管內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手術后療效分析. 吉林醫學, 2012(3):106-107.
[收稿日期:2018-09-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