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觀察和護理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于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中應用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 分析其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措施, 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100例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實施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體溫、白細胞個數、葡萄糖、氯化物)以及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予以比較。結果 100例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治療7 d后的體溫、白細胞個數、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優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中應用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的效果顯著, 同時在實施護理措施后顯著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鞘內階梯濃度用藥;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intrathecal ladder concentration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as treated with intrathecal ladder concentration medi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dicators (body temperatur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glucose, chlorid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in two groups. Results   10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had better body temperatur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glucose and chloride after 7 d of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6.00% than 7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trathecal ladder concentration medication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measures.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thecal ladder concentration medication;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Nursing
  顱內感染屬于一種在手術治療后產生的嚴重并發癥, 對預后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然而, 抗生素在血腦屏障的影響下使得其到達顱內的濃度往往不足, 且難以實現殺菌的的效果。通過深入研究發現, 導致顱內感染的因素主要為葡萄球菌, 而對該病菌實施單獨治療最為有效的抗菌藥物為萬古霉素。而進一步研究發現, 治療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為此本文就本院100例接受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的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組探究分析了不同護理措施的護理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中, 男23例, 女27例;年齡17~68歲, 平均年齡(38.5±9.84)歲。觀察組中, 男24例, 女26例;年齡18~69歲, 平均年齡(39.6±9.8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 具體內容如下:將20 ml生理鹽水和鹽酸萬古霉素聯合應用實施蛛網膜下腔行鞘內注射, 1次/d, 其中萬古霉素的初始用量為20 mg, 此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添加萬古霉素的用量, 最高用量為140 mg, 連續治療7 d。待患者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水平后仍繼續使用萬古霉素實施治療3 d, 用藥量為140 mg/d。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 主要分為注意事項告知、相關知識講解等。
  觀察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 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護理。顱內感染屬于一種常見嚴重并發癥, 該病癥的發生顯著增大了患者經濟壓力, 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繼而導致患者的心理壓力持續上升, 產生多種負面情緒, 比如焦慮、抑郁以及恐懼等。而心理護理的措施主要為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 講解與該病癥相關的知識和治療措施, 并回答患者存在的疑問, 促使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②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以及各項檢查?;颊咴诮邮苤委熐靶枰獙嵤┑臏蕚涔ぷ鬏^多, 其中腰椎穿刺應該在無菌狀態下實施, 同時保證體位不發生改變以及避免出現咳嗽。此外, 穿刺部位所涉及的敷料應處于干凈整潔狀態, 避免感染和并發癥的產生。③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颊叩牟∏榭赏ㄟ^觀察意識障礙程度、生命體征以及瞳孔變化情況實現顯現, 同時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存在頭痛、嘔吐以及頸抵抗等癥狀。當患者體溫開始降低和顱內壓開始降低時表示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④常規護理和營養支持。保證住院環境的干凈整潔, 可采取口腔護理、皮膚護理, 避免壓瘡的發生[1]。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體溫、白細胞個數、葡萄糖、氯化物)以及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予以比較。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實施調查, 總分為100分, 當分數>90分為非常滿意, 當分數為65~90分時為滿意, 分數<65分為不滿意[2]。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100例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治療7 d后的體溫、白細胞個數、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優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顱內感染屬于一種發生在顱腦手術的常見并發癥, 不僅發生率較高, 而且死亡率較高。顱內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療時, 受血腦屏障的影響, 導致抗生素在腦脊液中難以有效形成抑菌濃度, 因而增大了治療難度[3-5]。通過深入研究發現, 鞘內用藥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中所采用的萬古霉素具有抗菌譜廣、操作簡單、作用迅速以及用藥劑量較小以及費用較低等優點。進一步研究發現, 護理措施的應用對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6]。
  綜合護理措施主要從心理護理、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以及各項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以及常規護理和營養支持等方面出發, 充分提升了患者對治療以及康復重要性的認識程度, 有效幫助患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健康心態, 繼而提升了顱腦手術后的恢復效果[7, 8]。此外, 在多項基礎護理的作用下, 有效減少了墜積性肺炎和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同時有效降低了患者體溫。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看出,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體溫為(38.40±0.80)℃, 治療后體溫降低為(36.40±0.24)℃。劉麗君等[9]通過研究得到了與本文類似的結果, 治療前體溫為(38.50±0.90)℃, 治療后體溫降低為(36.50±0.25)℃。
  綜上所述, 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中應用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的效果顯著, 同時在實施護理措施后顯著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漢輝, 嚴建泉, 譚湘萍, 等. 萬古霉素鞘內階梯濃度注射治療顱內葡萄球菌感染的系統評價.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 16(9):1242-1245.
  [2] 李革軍, 孫建中, 劉俊超. 萬古霉素治療顱腦手術患者術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顱內感染的臨床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23):5817-5819.
  [3] 陳偉榮, 羊妹琴. 萬古霉素鞘內階梯濃度注射治療顱內葡萄球菌屬感染的臨床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16):3955-3957.
  [4] 黃益洪, 李平雨, 王劍靜, 等. 萬古霉素鞘內階梯濃度注射對顱內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療作用. 當代醫學, 2013, 19(14):140.
  [5] 田學成. 鞘內注射萬古霉素治療術后葡萄球菌所致顱內感染.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14(3):55.
  [6] 向進, 郭偉, 王莉莉, 等. 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07, 12(9):540-542.
  [7] 郭偉, 向進, 王莉莉, 等. 鞘內階梯濃度注射萬古霉素治療顱內葡萄球菌感染. 實用醫學雜志, 2007, 23(24):3933-3935.
  [8] 杜春雷. 鞘內給藥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研究. 江蘇大學, 2009.
  [9] 劉麗君, 管驊. 鞘內階梯濃度用藥治療術后顱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8, 25(1):217-218.
  [收稿日期:2018-12-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3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