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階梯式顱內減壓技術對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預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重度顱腦損傷采用傳統減壓術以及階梯式顱內減壓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40例重度急性顱腦損傷病患,分別采用不同手術方案治療。比較患者術后預后狀況及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結果:傳統減壓術下的對照組預后良好率為30%,死亡率30%,采用階梯式顱內減壓術的觀察組良好率達到60%,死亡率僅為15%;并發癥方面,對照組為45%,觀察組為15%。結論:階梯式顱內減壓術可有效解除神經壓迫,降低顱內壓力,提升預后效果。
  【關鍵詞】顱腦損傷;階梯式顱內減壓;預后狀況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急性重度顱腦損傷為急危重癥,易造成腦水腫、腦疝等具有高死亡率、致殘率的并發癥,手術是唯一治療方案[1]。臨床術式的不同,在預后效果、手術安全性方面存在差異性。本次研究以對比形式觀察了階梯式顱內減壓技術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急性重度顱腦損傷住院病患共40例,按照手術操作均分兩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1:9;年齡區間處于24-54歲,平均年齡(40.37±2.75)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12:8;年齡區間處于25-54歲,平均年齡(40.68±2.18)歲。入選對象因重力擊打、車禍、高處墜落受傷,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GCS評分處于3-8分,經我院MRI、CT診斷確診,伴不同程度顱內血腫、腦出血,至少一側瞳孔散大,顱中線偏移1厘米以上。
  剔除標準:合并休克或骨折病患。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減壓術,在勸弓上耳屏前一厘米向頂結節延伸,經中線旁3厘米與矢狀竇止額部,前至骨隆突、顳窩后部,后至乳頭方向做手術切口。采用小切口鉆開顳骨,將硬膜切開后放出血液。打開骨瓣并迅速清除血腫,敞開硬腦膜并放置引流管,嚴格控制血壓并監測生命指征,持續抗感染。
  觀察組實施階梯式顱內減壓術,在傳統減壓術基礎上將硬腦膜外切口縮小至5毫米內,硬腦膜切開后置入吸引管,控制顱內壓下降速度在每10分鐘10-15mmHg。將血腫逐漸吸出,若在顱內壓降低至20mmHg時不存在腦膨出則完全敞開硬腦膜并懸吊;若顱內壓未降低至20mmHg則及時采用甘露醇控制顱內壓,若無效則硬腦膜切開處理。
  1.3 觀察指標[2]
  將患者手術預后分為良好(神經癥狀輕微、可從事傷前社會活動及職業)、中度殘疾(無法從事之前社會活動及職業,可自主生活)、重度殘疾(無法自主生活,但意識清醒)、植物生存(肢體存在反射性反應、可睜眼或吞咽、存在自主呼吸)、死亡(臨床醫學定義死亡)共5個程度,統計術后腦梗死、遲發型血腫、急性腦膨出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疾病預后及并發癥以[n(%)]表示,以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預后狀況
  比較兩組預后狀況,顯示觀察組恢復良好率更高且死亡率更低(p<0.05),詳見表一。
  2.2 并發癥
  統計兩組內出現手術并發癥情況,包含術后腦梗死、遲發型血腫、急性腦膨出三項。顯示對照組三項并發癥發生例數分別為2例、4例、3例,總發生率為45%(9/20);觀察組發生例數分別為1例、1例、1例,總發生率為15%(3/20)。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在急危重癥中被歸為一類病癥,死亡率、致殘率可達到50%以上。主要由于顱內形成血腫、腦干損傷、顱骨廣泛性骨折、腦挫裂傷而造成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必須及時解除顱腦神經壓迫、清除血腫、消除水腫,否則將直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或在手術完成后患者長期處于植物生存狀態[3]。根據臨床數據統計,重癥顱腦損傷的致病因素大多為高處墜落及交通事故,這與我國建筑行業與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由于重癥顱腦損傷的發生與慣性力、接觸力具有明確關系,腦部在兩種力的作用下顱骨出現凹陷、骨折現象,腦組織在突發性受力下產生移位,最終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而引發壞死[4]。與此同時,顱腦內部的血腫會直接對腦干產生壓迫,導致患者呼吸抑制。
  傳統常規顱內減壓術術后容易出現遲發性血腫或彌漫性腦腫脹,導致急性腦膨出。即便在血腫清除后在壓力填塞影響下血管仍存在破裂出血危險,導致腦組織移位,對血管產生進一步損傷[5]。階梯式顱內減壓術從字面意義來說可理解為逐步減壓,其主要操作在于對顱內血腫緩慢釋放,避免突然間血腫清除導致顱內壓力過快下降,造成腦組織急性膨出。該治療手段強調血腫清除的循序漸進性,可有效避免腦缺血再灌注形成的二次損傷。相對于傳統手術操作而言可明顯降低腦組織移位發生率。腦組織移位會加重腦出血程度并損傷腦血管,階梯式顱內減壓術較好解決此問題。
  根據本次研究數據對比,采用階梯式顱內減壓術治療下觀察組死亡率僅為15%,遠低于對照組的30%,且組內60%患者恢復狀況良好;并發癥對比上,觀察組以15%遠低于對照組的45%。證實了階梯式顱內減壓術對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有益作用。
  參考文獻
  韓永強,李澤明,石斌. 控制性階梯式顱內減壓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03):420-422.
  程孟忠,李康成,吉康榮. 控制性階梯式減壓在重型顱腦損傷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38(03):83-85.
  張雄. 階梯式顱內減壓技術在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 當代醫學,2017,23(29):136-137.
  魏宇,李普. 分析在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中階梯式顱內減壓技術的應用效果[J].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6(04):399-400.
  周待令. 控制性階梯式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68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0):39-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