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對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并討論對急診內科昏迷患者進行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的具體效果和實際價值。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
1月-2017年12月急診內科昏迷患者265例,對所有患者進行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并對搶救和護理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在所有265例急診內科昏迷患者中,有218例經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后成功從急診病房轉入一般病房進行后續治療,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成功率82.26%;有47例急診內科昏迷患者在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下未得到及時救治,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7.74%。結論:急診內科昏迷患者應給予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 緊急搶救; 臨床處理; 急診內科; 昏迷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1.0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1-0-02
昏迷是急診內科中較常出現的一種癥狀,在所有急診患者當中,昏迷所占比例超過5%。出現昏迷的主要原因是人體處于精神高度緊張和強烈外部刺激時,會出現意識中斷,如果情況嚴重,則會造成患者死亡[1]。目前,昏迷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知曉,臨床上也沒有統一判定標準,但可以確定昏迷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并且出現原因較為復雜[2]。在昏迷狀態下,患者意識蒙朧,而且喪失語言功能,無法進行主訴,增加了內科診斷難度[3]。結合上述情況,急救內科展開經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該方法具有較強專業性,能大大增加患者生存率。筆者所在醫院對急診內科昏迷患者進行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急診內科265例
昏迷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滿足急診內科昏迷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
(1)嬰幼兒;(2)搶救前已死亡;(3)出現精神障礙。所有研究對象家屬均知曉本項研究,并在同意書上簽字。本次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女比例為164∶101,年齡14~94歲,平均(42.6±11.7)歲;心腦血管疾病引起昏迷患者137例,電擊引起昏迷患者90例,重度昏迷患者38例。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 患者入院時詳細向送診人員詢問昏迷患者的病史,對患者是否處于昏迷狀態進行迅速的判斷與確認,對患者行詳細系統的體格檢查,根據臨床癥狀與體征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進一步確診,對患者病史及誘發因素做詳細了解并迅速判斷,及時行常規大流量吸氧,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開放靜脈通道,可在急救時同時開展,以爭取充足的治療時間。
1.2.2 早期處理昏迷的方法 患者無論何種病發因素引起發病,心電監護在入院后即進行。(1)對因中毒引起昏迷的患者,明確中毒藥物和毒物后立即解毒。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并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迅速擴容和血管活化藥物對休克進行治療,患者血壓較高且可能發生腦出血情況時建議采用利尿、脫水及營養保護腦細胞措施治療,為防止機體血壓驟降使腦部出血加重,腦細胞營養供給不足,臨床不主張采用如靜脈推注硝普鈉、壓寧定等藥物進行強有力的降壓治療。(2)對酮癥酸中毒和糖尿病引起昏迷的患者要糾正脫水并給予胰島素滴注,立即行電解質實驗室檢查和生化分析,為進一步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3)患者為肺性腦病時應及時對酸堿平衡進行糾正,積極抗感染,隨時加用呼吸機在患者呼吸衰竭和血氧含量低時進行輔助呼吸。(4)患者為心源性昏迷時應及時對癥治療并行心電圖檢查。并發低血糖時需立即給予20~4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推注。所有患者均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暢通,患者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時及時行心臟電擊除顫及心肺復蘇術等綜合治療。
1.2.3 臨床護理方法 (1)確?;颊弑3趾粑〞?,在進行呼吸道處理時,確?;颊呖谇弧⒑粑乐袩o雜物,如果患者咽喉中有痰存在,可使用專業排痰措施進行吸痰。將患者雙肩墊高,伸展脖頸,在患者面部佩戴氧氣罩,并且快速搭建靜脈銅套。第一時間注入生理鹽水,保持體內酸堿平衡。(2)實時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對于身體參數出現異樣的患者要及時向上級進行詳細匯報,保證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快速處理。(3)在搶救和護理完成之后,如果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可將患者從急救病房轉入一般病房,并開展后續治療,在患者護送期間要確保醫療通道通暢,還要保證護送車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出現碰撞。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后成功率及死亡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所有265例急診內科昏迷患者中,有218例經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后成功,生存患者均從急診病房轉入一般病房進行后續治療,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成功率82.26%;有
47例急診內科昏迷患者在緊急搶救和臨床處理配合下未得到及時救治,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7.74%。
3 討論
急診內科每天都會接納昏迷患者,對于已經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我們不僅要對其進行高效治療,而且在緊急救助過程中還要添加一定護理干預[5]。隨著急診內科急救經驗的不斷提升,常用的診斷方法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1)根據患者昏迷時的生理狀況以及家屬的簡要描述,對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診斷,診斷內容包括患者昏迷前生命體征狀態、昏迷時間、昏迷前是否使用過其他藥物、是否有過敏史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2)在患者昏迷時,進行生命體征相關檢測,其中包括患者昏迷時心跳、血壓、脈搏跳動等情況,再根據其與正常值的差異做出疾病的再次診斷。(3)結合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相應評分,得出患者昏迷程度。結合整體情況,確定患者的病癥狀況。此外,根據患者昏迷原因,給予患者相應治療,確?;颊吣軌蛟诙虝r間內恢復意識,便于后續治療的進行[6-8]。由于患者不具備主訴能力,所以需要主治醫生進行多方交流,從家屬口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便于患者疾病的盡早診斷,做到對癥下藥[9]。搶救的核心原則是診斷和搶救的一致性,特別是短時間無法確定病因的疾病,必須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診斷,爭分奪秒的去贏得搶救時間[10]。當患者從急診病房轉入一般病房后,護理人員需要進行跟蹤護理,除牢固固定各種引流管外,還要保持管道通暢,事先預防引流管的脫落和扭曲,避免患者因這些原因導致昏迷再次出現,進而造成生命威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0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