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講解員的角色定位以及講解技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博物館的建設目的就是要將歷史以見證物的形式客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自從博物館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免費開放以后,觀眾的數量與日俱增,而且還在呈上升趨勢。由此,我們看出了博物館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更加彰顯了博物館講解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客觀來說,講解員其實也就是博物館和觀眾之間的一座橋梁,在講解溝通過程中,講解員不僅能夠對游客起到引導作用,同時更是博物館的形象代言人。文章通過觀察、研究對博物館中的講解員做了角色定位,并且就如何提高其講解技巧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角色定位;講解技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休閑理念以及文化品味都在發生著變化,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精神生活的質量,人們在工作之余開始走入博物館,了解人類的文明發展以及當地的文化淵源。當前,國家在文化建設中非常重視博物館建設,各地也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更加重視博物館的作用,很多單位特別是學校也經常組織學生進入博物館參觀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講解員成為了引人注目的角色,他們不但能夠引導游客更好地參觀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博物館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傳達給參觀者。這就要求講解員要具備更好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巧。
1 博物館中講解員的角色定位
1.1 講解員是博物館的代表
觀眾在進入博物館之后,首先第一眼接觸到、認識到的就是博物館的講解員,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引起觀眾的注意。因此,講解員的氣質形象、行為舉止、職業素養都代表著博物館的形象。從這一意義上來看,博物館的講解員就是博物館的代表、博物館的文化名片,他們的工作形象能夠在觀眾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進一步來說,講解員的形象和他的工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到參觀者的參觀興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參觀者對博物館展品以及其歷史內涵的接受程度。一般來說,講解員優雅的氣質、豐富的文化知識、優秀的職業素養能帶給觀眾大方得體、有文化內涵的感覺,能夠營造嚴肅凝重的文化氛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參觀者對歷史文化的了解興趣。反之,如果講解員形象不佳、文化水平較低、職業能力較差,就會降低參觀者對博物館近一步了解的興趣。因此,講解員是博物館向觀眾傳遞文化歷史信息的使者,也是溝通歷史與現在的橋梁。
1.2 講解員是博物館中的宣教者
博物館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向大眾傳遞文化歷史信息,并且通過具體的展品將當地的文化淵源和文化內涵呈現在觀眾面前。一般來說,觀眾對博物館中的展品了解都比較少,只能通過講解員這一媒介才能夠達到對博物館展品的深入了解。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就承擔著把博物館展品所蘊含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轉化為觀眾所能接受的文化知識,并且以觀眾所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參觀者進行文化傳播和宣傳教育,從而讓更多的觀眾在更深層次上了解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內涵,進而激發游客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講解員明顯承擔著宣教者的角色,他們的講解技巧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博物館的宣教效果。
1.3 講解員也是博物館參觀活動的組織者
博物館是國家文化建設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向人們呈現歷史信息的同時,更多承擔著一些社會教育職能?,F如今,我國博物館大多都處于免費開放狀態,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走入博物館,去了解中華文明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在這種深邃的文化內涵中培養國民的人文情懷。因此,博物館中的參觀人數一般來說會比較多,人員層次也比較雜,參觀者如果進入博物館漫無目的地參觀,就不會對博物館中的歷史文化知識系統形成整體的了解,再加上人流量大也會形成一些秩序問題。這就需要將這種學習參觀活動有效地組織起來,講解員在此時就充當了組織者角色。通過講解員有效的組織,觀眾可以隨著講解員基于專業素養上對館內文化內涵的了解,有序地進行參觀學習,從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對館內的展品以及歷史文化形成系統的認識與理解,起到更好的參觀效果。
2 博物館講解員如何提高講解技巧
2.1 提高語言技巧
首先,要注意語音和語調。在博物館講解工作中,講解員要注意自己的語音和語調,因為這兩個因素都能夠有效地調節現場氛圍,使觀眾能夠很快地融入肅靜的聽講氛圍中來,從而產生更好的講解效果。這就要求講解員要使用普通話,嚴格杜絕方言。因為參觀者大都來自全國各地,用方言講解有礙于信息的傳達。另外,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吐字清晰,要做到標準普通話的字正腔圓。在語速上也要結合對具體產品的介紹,做到適中而適宜。并且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觀眾的情緒變化,要根據觀眾所表現出來的喜好程度,適當地增減自己的講解內容。還要根據觀眾的情緒變化,適當地調節自己的語速變化,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緒,利用語音、語速進行氛圍渲染。
其次,講解員要注意與觀眾的互動溝通。一般來說,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大都來自四面八方,他們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有著明顯的文化差異?;诖?,講解員要想讓自己的講解內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與理解,在講解過程中就必須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要根據觀眾的情緒變化引導他們提出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問題,并且及時創建一種觀眾與講解員之間、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討論態勢。講解員要在其中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從而引導講解工作順利進行,并且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2.2 提高肢體技巧
首先,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積極地利用自己的眼神,以達到對觀眾的信息傳遞與參觀引導目的。眾所周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眼神交流是尤為重要的,它能夠起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者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就要求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積極地和觀眾形成眼神溝通。例如,講解員在講解某件展品時,要保證將眼神專注于這件展品上,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要適當的做到用眼神環顧觀眾,從他們的眼神中了解自己的講解效果,從觀眾的眼神交流中了解自己講解過程中的遺漏和缺憾之處,并且及時予以補充。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和周圍觀眾的眼神交流,能夠使他們產生普遍的重視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參觀體驗。 其次,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還要重視自己的姿態和手勢。前文我們已經說過,講解員就是博物館的形象代表,也是博物館的文化名片,講解員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會讓觀眾對博物館以先入為主的心理意識產生第一印象。因此,博物館講解員要注意自己的姿態,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最好不要化濃妝,要穿職業裝,這樣可以使觀眾產生肅靜而凝重的歷史厚重感,更有利于觀眾在歷史與現在之間實現穿越。另外,講解員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做一些具體的動作時盡量要保持舒展、自然、優雅。具體來說就是在指向某一展品的時候,手指要并攏并且要伸直,上臂與下臂之間要有一定的弧度,在引領觀眾向前參觀的過程中,手臂的擺幅也不宜過大,要做到自然流暢。在回身與觀眾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手臂也要做到協調。在前進過程中盡量使用側進或側退,手臂自然向觀眾做出請向前的姿勢,這樣能夠讓觀眾普遍產生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對博物館留下好的印象。
3 結語
綜上所述,講解員就是博物館的名片,也是博物館的形象代言人,更是聯通博物館與觀眾的橋梁,他們對于博物館向民眾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宣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館講解員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努力學習、認真實踐,積極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彭潔.高校博物館學生講解員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館為例[J].知識經濟,2017(7):131-132.
[2]王曉芬.博物館特色課程的設計與應用——以山西博物院2016暑期“小小講解員團隊”活動為例[J].文物世界,2016(6):54-57.
[3]王雪萍.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知識構成——以中國客家博物館為例[J].客家文博,2014(2):45-48.
[4]徐曉娜.博物館講解服務中的語言藝術與技巧[J].明日風尚,2017(23):51-51.
[5]陳燕萍.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技巧[J].中國民族博覽,2018(3):217-218.
[6]邱新生.關于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藝術性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1):152-153.
【作者簡介】張瑞婷(1983—),女,漢族,甘肅瓜州人,本科,文博助理館員,主要從事博物館文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4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