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專業,突出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學院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為實例,闡述改革背景,改革目標,改革特色,改革成效,突顯課程的服務專業、突出應用的功能與特色。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改革
一、改革背景
實施就業型發展戰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發揮優勢特色學科,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應該既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又與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這個目標緊密結合,使其對學生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和語文應用能力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為此,學院自2013年起,進行課程改革。
二、改革目標
1.教師角色雙師化
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應用性,那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則要同步進行,這樣要求大學語文老師的身份必須雙師化,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踐訓練,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應用技能。
2.教學內容針對化
在實際教學中,授課內容應該依據不同專業的實情,增刪不同內容或側重角度不同。
3.教學場所一體化
建設融“教、學、用”為一體的教學場所是在課堂教學上突出大學語文“應用性”的客觀條件和硬件保證。
4.教學方法多樣化
要在課堂上突出大學語文的“應用性”,教學方法上則應靈活化、多樣化。往往一堂課就要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競賽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欲望的同時,提升學生理解理論、掌握技能、懂得應用的能力,夯實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5.教學過程實踐化
為突出大學語文“應用性”,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得以實踐操作為主軸,圍繞實踐操作開展理論教學。課堂教學按教師講授、示范、學生應用、教師指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環節進行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學”與“用”存在的問題并快速解決。
6.考核方式革新化
第一,考核項目包含了任務完成、演講、現場模擬、階段性測驗,采用“筆試+口試+實踐”的形式,對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應用和素養提高進行全方面的考評。
三、改革特色
我們遵從實用性、基礎性、發展性的原則,對語文課程進行了總體規劃,構建了模塊結構的語文課程新體系,突出體現了我院課程改革特色:
1.課程設置
在新課程體系中,我們利用實施學分制的有利條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需要,將傳統的語文課程劃分出若干模塊,根據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結合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進行靈活的組合。
1.1必修課程:統稱語文基礎模塊和語文能力模塊。語文基礎模塊,先開設基礎語文,然后根據不同專業的崗位對語文知識與能力的不同需求,將語文課程又分為工科類專業模塊和文科類專業模塊,突出培養學生從事行業工作的基本的職業素質和相關的基礎語文能力,為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及今后的職業能力的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1.2選修課程:統稱語文素養模塊。這一模塊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主要有電影文學欣賞、詩詞鑒賞、文學名家與名篇、現當代文學閱讀等課程。
1.3能力培訓與講座課程:統稱語文能力強化模塊 (根據實際需要開設)。具體有三種:(1)有助于學生考取與語文相關的專業資格證書的課程。如秘書考證輔導等;(2)有助于學生順利通過求職面試關的培訓課程。如面試技巧培訓等。(3)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為不同專業學生開設相關的講座,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應用文體知識,完成撰寫必要的應用文書寫作任務,如調研報告與畢業論文寫作講座等。
2.教材編寫
在語文專業技能模塊和語文能力強化模塊教材的編寫上,我們力圖改變傳統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意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以及現代科技發展的聯系,根據行業、企業的需求和職業崗位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選取并開發新的教學案例,做到就業崗位需要什么讓學生學什么,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色。
3.教學實踐
大學語文課程在確立了以“人文為基礎、專業為導向、技術為手段、創新為靈魂、應用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理念后,在教學實踐中也漸漸建立起“一個核心,八個結合,兩大模塊,三個層次”的教學體系,即“以培養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注重“合作與交流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應用相結合、基礎與專業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建設與改革相結合、考核與評價相結合”,形成“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應用教學”兩大模塊,建設了由“基礎型、應用型和創新型”三個層次組成的相互銜接的本科大學語文應用教學新體系。
四、改革成效
1.教材出版
2014年8月,應用型本科系列規劃教材《新編大學語文》正式出版。同時,2016年8月出版與之配套的《新編大學語文》精品教材,兩本教材的出版標志著我院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全面深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課題與論文
除兩部教材外,中文教研室全體成員在相關課題的申報與論文寫作上也是收獲頗豐。截至目前,教師成功申報省級課題一項、院級課題兩項,發表教改論文十余篇。
3.學生評教
每學期末,學院都會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評教活動。自從開展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對該課程的整體評價較高,普遍認為:一、本課程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方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能根據專業需要,理論聯系實際;二、本課程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易學易懂,減少了理論和遠離實踐生活的闡述,效果不錯;三、本課程內容能根據專業需要,充分體現基礎課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的特點;四、語文老師對教學工作有熱情,講課認真、投入。根據改革后的學習情況調查來看,學生普遍認為該課程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有幫助作用,對老師的教學工作也表示肯定。
目睹今朝,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課程改革這艘船已破浪前行,我們都期待更多學生成為它真正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大學語文應當注重應用性(J)教育與職業2009.8.
[2] 王群、史國強《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學情況調查分析及教學改革對策》《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 伍曉莉 《突出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山東青年》2018年第12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