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討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華文明經過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物質文化遺產極為豐富。歷史文物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承載著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重任。數字媒體技術為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提供了保障,為文化發展、交流與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文章將針對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修復
  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文化進程,其中產生了大量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稱其為文物。但時間長河是無情的,在現在的環境下不利于文物長久保存。怎樣才能有效保護文物是從古至今的難題。如今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媒體技術的研發為文物保護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數字媒體技術對文物的精密修復和復原、虛擬展示、登記記錄查找等方面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1]。
  1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難題
  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包括了對文物的發掘、搶救、修復和保存。為文物創造適宜的存在環境,讓文物能夠清晰地展示,為文物構建特定的保存環境進行長期有效保存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在傳統的文物保護中存在現階段難以解決的問題,文物保護與經濟利益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部分人為了追求個人的短期利益,放棄了對文物的保護,導致買賣文物的違法案件屢禁不止。只看重文物的經濟價值,忽視了文物歷史價值的投機主義者大有人在。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國民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整體有所提高,世界經濟的快速進步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部分人面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時考慮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經濟利益,所以物質文化遺產還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被破壞的現象。此外,除了人們的觀念問題,在如何更好地進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還存在著不少技術難題[2]。
  2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缺陷
  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2.1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夠
  雖然我國一直致力于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但是部分國民素質跟不上文化發展的腳步,缺乏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物質文化遺產是對全民族歷史的承載,每個人都有保護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和義務。
  2.2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不完善
  部分管理單位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目前保護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現有制度約束性的薄弱。因此,很難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足夠的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西方文化傳播到了全球各地,我國的年輕一代越來越多地接受了西方強勢的文化融合,無論是生態文化還是思維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文化觀念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蘊含著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傳承,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便是傳承中華民族文明內涵[3]。
  3 如何制定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策略
  3.1 加強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
  換句話說,就是要增強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自發的責任感。工作人員首先要意識到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自發地進行自我提升,嚴格要求自己。同時根據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實時監督,并對其進行逐漸完善。要對所有的工作部門進行統一的管理整合,更要面向全社會宣傳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提高國民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4]。
  3.2 提高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監督意識
  國家相關單位應當加強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監督保護。不斷完善相關的保護制度和工作方法,時刻關注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摒棄以文物價值來提高經濟效益的想法,提升相關責任人的工作態度,明確落實到人的保護責任。要根據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責任進行實時考評,約束工作人員的不當做法,并適當地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工作人員進行鼓勵,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3 提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
  相關部門應該定期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進行訓練和培養,加強專業培訓,讓工作人員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工作技巧,尤其是數字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更要注重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教育,讓工作人員能夠嚴格地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做有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不做損毀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情,杜絕侵害國家財產、歷史文化遺產的行為。
  4 國內外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發
  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是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和世界各國對文化資源逐漸重視的基礎上出現的跨學科、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的重要研究課題。因為其注重對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實用性,所以國內外都積極開始了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應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英國和日本,這些國家很早就開始研發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來進行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5 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具體來說,數字媒體技術是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歷史遺跡進行掃描、計算、數據輸出,最終進行三維立體顯示,利用計算機將歷史遺跡進行全方位還原,為大家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歷史文物或遺跡原貌。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對考古專業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為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最為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那么,利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具體途徑有哪些呢?
  5.1 對歷史遺跡進行數字模擬還原
  數字媒體技術能夠準確地搜集發掘出歷史遺跡的基礎數據,再根據數據進行現場歷史遺跡的還原。很多歷史遺跡因為太過古老,受到自然環境或是人為影響,普遍存在風化、氧化、液體侵蝕、在自然災害或者戰爭中受損等現象,對歷史遺跡的損害非常大,難以觀察出歷史遺跡的原始狀態。而最常出現的是在歷史遺跡進行發掘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對歷史文物或遺跡現場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而這些損傷可能會導致一些重要的歷史信息無法被解讀,造成信息缺失,這對呈現完整的歷史文化遺跡將是致命的打擊。
  5.2 針對歷史文物進行完美修復及還原
  當前針對歷史文物修復工作最為有效的技術就是數字媒體技術。眾所周知,文物的出土是給文物換了一個生存環境,這并不利于文物的長久保存,所以要為出土文物盡快營造一個比較適宜的環境,這就需要盡快完成對文物的修復。對于已經殘缺的文物和年代久遠難以修復的文物,我們采用數字化修復技術,通過電腦軟件進行計算,利用三維立體成像根據文物現存的部分進行原始數據的測算和構建。
  5.3 為歷史文化遺產建檔,建設數字博物館
  數字媒體技術收集、存檔的文物數據不但可以為考古人員和研究人員進行歷史研究時提供快捷的數據查詢,還可以在龐大的文物數據基礎上讓文物信息通過互聯網進行公開展示。通過互聯網展示文物大大方便了對此感興趣的民眾,足不出戶即可隨時瀏覽,同時也為打造數字博物館建立了基礎。
  6 結束語
  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應用彌補了傳統技術手段中的不足,使大量的殘損文物得到了重現,將很多之前無法了解的歷史資料進行了還原,不得不說這對璀璨的中華文明歷史傳承的保護和延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本身所體現的價值無法估量。根據當前的科學技術發展態勢,可以預見未來數字媒體技術還將更加進步與完善。期望數字媒體技術繼續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出杰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萬展豪.新媒體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以中國茶文化為例[J].視聽,2018(3):207-208.
  [2]周世明,李東垟.初探數字媒體藝術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J].電腦迷,2017(2):170.
  [3]葛保周.淺論新媒體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新聞研究導刊,2017(3):256.
  [4]高瑩.新媒體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實踐與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2):2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43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