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本中小學創新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但是,中小學創新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教育資源、個性化教育、課程改革、學習氛圍四個方面分析日本中小學的創新教育特色,以期學習借鑒日本之經驗。
  關鍵詞:日本;中小學;創新教育
  一、日本中小學的創新教育特色
   二戰后,日本教育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就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從政府到民間,日本的各個階層對創新教育都極為重視,他們關注國家創造力的發展,培養創新人才。日本的創新教育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創新型國家之一,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不難看出,戰后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和科技強國的真正動因是創造、創新??梢哉f,日本中小學的創新教育功不可沒。日本中小學創新教育特點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均衡的教育資源
   日本人更注重公平的教育環境,在公共教育體系中,所有兒童都接受同樣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兒童創造力和生存能力。日本政府規定,所有公立學校都采用就近入學的原則。在日本,只要你的住處得到確認,你的孩子去哪所學校將得到確定。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學校都必須無條件地錄取適齡兒童。另外,教師輪流更換職位,這樣學校之間的師資沒有太大差別,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均衡。公平的教育環境激發了日本國民的創造力。
  1.2尊重個性化教育
   以個性化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改革對日本現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的教育改革高度重視個性原則,因此,日本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要求把重視個性原則作為教育最基本、最重要、貫穿始終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給予教師和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選擇權。[1]此外,日本小學充分尊重兒童的隱私,考試成績不公布,兒童的自尊得到保護,自信心得到提高,使他們在人格形成中有一個更加輕松祥和的環境。
  1、3突出創新能力的課程改革
   日本中小學的課程結構過去是由必修課、德育活動和特殊活動組成的。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著名的改革內容之一是小學和中學基礎課程壓縮,添加“綜合學習時間”?!熬C合學習時間”強調橫向全面的學習和體驗,結合學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促進學生個性、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
  1、4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日本是一個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要想發展,日本人感悟到必須立足于本國,依靠開發本國國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日本的中小學課堂氣氛是輕松而熱烈的,老師無論男女老幼都是親切、和藹的形象。教師盡可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如:在單元學習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就通知學生本單位內要進行的基本內容、計劃、目的、學習時間和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是成績好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觀點。[3]
  二、我國中小學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資源不平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資源不平衡發展在我國表現的尤為突出。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國農村地區的多數優秀教師都流向了城市,農村地區的優秀教師成了極為稀缺的資源。在我國,最好的教育基礎設施在城市,最好的師資在城市,最好的教育資源在城市。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農村家長想盡一切辦法,甚至節衣縮食也要把子女送到城市讀書。這就帶來了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學校尤其是師資力量好的學?!按蟀囝~”問題,而農村尤其是偏遠農村中小學無人問津的現象。班額大,學生多,教師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很難發現并培養那些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孩子。
  2.2“填鴨式”的應試教育
   由于“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們中小學課堂教學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時間比較少,缺乏主動參與等。課余時間,學生又有大量的作業負擔,部分學生還被動地參加了課外輔導班。在一些城市學校,四至六年級,小學生每天的課外作業量一般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完成,而中學生普遍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疤铠喪健闭n堂教學和沉重的作業負擔,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直接影響到了學生今后的再學習和后續發展。
  2.3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社會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不能“千人一面”。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一直強調學生的共性,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中小學開設的課程都是必修課,考試面對全班學生都是一張卷,考試分數向全體學生甚至家長公布。另外,學生在校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些學生稍微不聽話或違反苛嚴的紀律便被教師隨意體罰或變相體罰。這些因素很容易挫傷一些不擅長學習某些學科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他們學習擅長學科的積極性,抑制了孩子的探索和質疑精神。
  2.4課程設置有問題
   我國中小學課程結構總體而言配比不夠合理,重視文化課而輕視素質拓展課。課程都是文化課或德育課,沒有專門的創新教育課程或單獨用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課程時間設置。在課程內容上,雖然近年來中小學各科都增加了實踐性的環節,但大多數都是按圖索驥。一般都是教師先做,然后,學生按照參考書或者教師的步驟要求、方法來做,學生的結果只要和標準答案一致即為成功。學生也只是依葫蘆畫瓢,沒有思考的空間,也不準有創新的、與眾不同的結果。盡管一些中小學按照基礎教育課程規定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課程也是形同虛設,基本上都是自習課,學生做做其它學科課程作業而已。
  三、日本創新教育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啟示
   首先,應均衡教育資源。一方面,公立學校要積極落實就近入學原則,嚴禁擇校生;另一方面,城市公立學校教師在一定區域內實行輪崗制度,均衡教育資源。對于我國而言,政府部門還要在學?;A設施建設、學校資金投入、學校師資力量等三個方面向偏遠落后地區的學校、向相對薄弱的學校傾斜。教育資源配置一定要考慮到地區和類別差異,實行弱勢教育補償制度,維護弱勢群體利益,大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
   其次,完善課程設置.突出創新教育目前我們中小學的課程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大量的知識講授和學生大量的作業練習。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方面,學校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給學生留下玩耍和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培養各方面興趣和創新思維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所有現有的社會資源,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玩耍與體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在輕松的游戲和經驗中解決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再次,尊重個性化教育。從表面上看,日本的個性化教育是一種培養每個學生具有獨特個性的教育,實質上是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教育。在這方面值得借鑒學習。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尤其是要尊重學習上有獨到見解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助手,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思想和經驗來壓制和束縛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他們的自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經常關注以及鼓勵學生,對犯錯誤的學生采取寬容的態度,不對其進行言語攻擊和行為上的體罰或變相體罰。
   日本能走在全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與其中小學基礎創新教育是密切相關的。日本中小學創新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參考文獻]
  [1]龐宏偉.日本個性教育對我國素質教育的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08(1).
  [2]李明華,日本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中的“綜合學習時間”[J],高教論壇,2007(4).
  [3]田如瓊,日本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四個特征[J],課堂教學,2005(5).
 ?。ㄗ髡邌挝唬盒抨柭殬I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292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