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大大提升了人才的競爭實力,為其日后的就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當前,繼續教育“互聯網+”混合型人才培養制度的缺失,在加上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使得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與時代嚴重脫節,不僅不利于學生個人發展,對于提升學校競爭力來說也具有消極影響。該文主要基于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對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繼續教育  互聯網+  校企聯合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122-02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繼續教育如果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無法完成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而且培養出來的人才也難以與時代接軌。因此,基于“互聯網+”視野下,繼續教育應該推進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為學生提供優質專業課程的同時,也能使其到相關企業從事實踐工作,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從而使其能夠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站穩腳跟。
  1  繼續教育“互聯網+”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的基本內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逐漸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進程,也逐漸優化了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當代院校緊緊抓住了這一趨勢,將互聯網與校企合作聯合起來,為不同專業的學生打造類型豐富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機會,使其將理論充分應用到實踐當中,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為院校和企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同時,依據互聯網+的現代化企業經營模式,也能為院校人才提供國際在線教育,保證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評價模式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從而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
  2  當前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 混合型人才培養政策的落實度不足
  教育部門曾經多次強調,如今院校的發展不能固步自封,需要現代化企業積極合作,一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動力支持,二來能夠將企業的資源內化為教育資源,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這些政策在具體的實施和落實當中,無論是相關單位、企業還是學校,都缺乏必要的執行力,而且監督和指導工作落實不足。具體來講,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所設置的實踐課程與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人才培養方案中也缺乏必要的實踐性內容。再加上院校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忽視了信息化的重要價值,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含金量不足,難以形成優質的競爭實力。
  2.2 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
  繼續教育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保證人才競爭力的提供時,使其能夠具備先進的思想和專業的技能,以此適合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在“互聯網+”視野下,雖然部分院校已經針對信息化的時代要求,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制定上做出了適當的調整,但是其主要的方向依然是教學方式的改進,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并沒有充分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部分院校、部分專業的學生依然以被動學習為主,甚至很多教師還在照本宣科。這樣一來,不僅難以滿足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企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嚴重不符,混合型人才的培養成果和企業需要不匹配,繼續教育的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預期。
  2.3 企業對混合型人才培養的認知度不足
  在校企合作中,其實是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基地,同時也是吸納人才的主要陣營。在與學校的合作過程中,部分企業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一味地擴大經營規模,盲目投資,卻忽視了人才建設和人才儲備的重要性。合作的時候對培養人才的認知度不足,缺乏人才培養規劃,以及系統性和全面性的人才培養機制。一些企業敷衍了事,直接到學校招納優秀畢業生,或者對實習生進行簡單的業務培訓,導致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不高,人員流動頻率快。
  3  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的策略
  3.1 促進人才培養的信息化、網絡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逐漸成了人們交流信息和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更為了能夠培養出與時代接軌的高素質人才,高校的繼續教育需要時刻以“互聯網+”理念為核心,創建優質的、信息化的人才培養平臺,其中包括微課資源的精選和制作,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學習需要;構建仿真實踐模擬基地,聯合企業共同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技能實踐平臺,企業定期派遣能工巧匠到院校進行指導,讓學生實地解決企業的項目;建立龐大的網絡數據庫,提供在線咨詢和信息檢索服務等,企業員工直接在線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為混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動力。
  3.2 優化教學流程的引導化、國際化
  繼續教育中,校企聯合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提升人才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是至關重要的?;诖耍盒3艘c企業聯合之外,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還應該掌握國內外相關行業的就業信息和動態,改革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流程,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具體來講,在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深入到企業發展的內部,考察多個相關企業的人才需要,與企業的管理者形成內外合力,共同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開發和應用。
  3.3 促進模式構建的立體化和融合化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日新月異,基于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想要提升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的構建質量,需要各院校建立能滿足當前人才需求發展的、能體現院校辦學宗旨的信息服務平臺,其中包括各專業課程資源、社會就業信息等。具體來講,首先院校應該構建統一的學歷教育模式,保障學生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其次,院校還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構建全面的考核考評機制。最后,促進企業員工和院校人才的交互式交流體驗,分配好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時間,從而為企業的發展輸入人才資源。
  3.4 推動教學評價形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院校和不同的企業合作,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也參差不齊。因此,在繼續教育中,不能盲目地和校外企業合作,在進行合作之前,應該先對企業的規模、資質、員工積極性和企業文化等項內容進行考察和鑒定,保證其具備優質的人才培養資格之后,再進行后續的合作。同時,也應該促進混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的多元化。首先,評價的主體除了學生之外,還包括企業、院校教師等,評價的方式可以是相互評價也可以是自我批評。其次,評價考核的內容包括學生學習實踐情況、校企合作成果以及實習鑒定結果等。最后,評價的平臺不僅局限于分數的出具,還可以在線上即時測評,以便及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后續的優化。
  4  結語
  基于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想要提升校企合作質量,構建有效的混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就要求院校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改革,以學生的需求為前提,以日后的就業發展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核心,強化校企合作的質量,構建積極有效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保證人才與時代接軌的同時,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丹,貢福海.繼續教育“互聯網+”視野下校企聯合培養混合型人才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16,36(8):44-47.
  [2] 仲堯明.互聯網+教育下,學校培養人才模式的新思考[J].華人時刊(校長),2016(Z1):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5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