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互聯網+”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會計教學中不僅要加強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給學生提供較好的實踐機會。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會計專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認識不全面、形式單一、缺乏有效的利益驅動機制等問題。文章提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應遵循戰略、互贏、多樣化的原則,采用網絡化、外包,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加強校企溝通,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實現網絡化的校企合作等模式。
  【關鍵詞】  會計;互聯網+;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5-0104-02
  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企業和學校的項目合作。企業需要借助學校克服技術的短板、解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學校需要借助企業推廣成熟的科研成果等。二是高校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學校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尋找長久、適合的合作方。對校企合作,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不僅僅是基于企業、學校雙方的需要,也是學校和企業彼此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形式。學校有為企業服務、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企業也有為學校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為學校培養社會、企業需要合格人才提供助力的義務。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首先,從學生角度看,通過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有利于在扎實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環境,掌握相關職業的崗位技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便將來能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增強就業的信心和競爭力。
  其次,從學校層面說,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學生和教師的雙培養。學生方面,校企合作企業給學生提供實習基地,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教師方面,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教師可以積極深入企業一線,獲取實踐知識和技術水平,拓寬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通過與企業的密切合作,教師可以針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第三,從企業角度看,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理論方面的服務和員工的培訓教育服務,幫助企業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接受學生實習的過程中,企業還可以從中選擇企業需要的人才,獲得人才儲備。
  二、校企合作應遵循的原則
 ?。ㄒ唬鹇孕栽瓌t。戰略強調長期性、全局性。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應是長期的、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這需要學校和企業改變對校企合作的認識,改變以前的短視性觀念,不要只看當前的利益。學校的目標是為社會、為企業培養人才,人才是社會發展、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學校在專業設置、制定培養方案時一定要有前瞻性、戰略性,能真正滿足企業、社會發展的需要。企業經營的目標不僅包括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如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等,企業要把校企合作、配合學校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視為企業的一項責任。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高質量的人才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的循環。
  (二)校企雙贏原則。校企合作應是互惠互利的,建立在雙贏的原則之上。目前校企合作中企業之所以積極性不高,原因之一是:企業認為接受學生實習增加了其成本,沒有給企業帶來正效益;學校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適用等。校企合作要實現長期合作,必須能滿足企業和學校雙方的需要,建立在雙贏的原則之上。
 ?。ㄈ┛尚行栽瓌t。會計專業的實習一般是去企業的財務部門,若把大量學生集中在同一個企業的財務部門實習是不現實的。對于一般規模的企業來說,一個企業接受3到4名實習生是可行的,這對高校來說,就需要聯系很多實習單位,難度有點大。所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具有可行性。
  (四)多元化原則。多元化是指合作層次、合作形式、合作內容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包括教師層次和學生層次兩個層次的合作。教師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或員工教育培訓,通過與企業間的合作,教師能更加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根據在企業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形式不僅限于項目合作和學生實習,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新的合作模式,如網絡化、外包等。合作內容的多元化,是指會計專業的合作內容不僅是會計核算的實習,還應包括稅務、財務管理及管理會計方面的實習。
  三、基于“互聯網+”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當今互聯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工具,校企合作也應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不斷完善校企合作。
 ?。ㄒ唬┬F蠛献髂J讲捎镁W絡化。大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讓學生去企業實習,這種模式企業不是很歡迎,因為實習生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在“互聯網+”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采用網絡化,學生可以通過ERP系統等網絡手段對企業進行認知實習,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和業務流程。學生也可以通過企業的在線網絡為企業提供一些服務,降低學生的實習成本,也避免給企業帶來困擾。針對會計實習,企業可以將會計業務部分原始憑證通過掃描上傳到網上,當然,為了不泄露企業商業秘密,掃描的原始憑證應是隨機的,最好只是企業的基本業務。如此操作,一是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無縫銜接,學生接觸的是企業的真實原始憑證,會計核算流程與企業實際一致,不再只是在教室里簡單的模擬,提高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二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學生實習的內容與企業真實業務一致,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單位工作,減少用人企業的培養成本,從而受到聘用單位的歡迎。三是降低了學校和企業的實習成本。  ?。ǘ┩獍?。業務外包是一種創新的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其內涵是將企業的部分業務委托給其他機構、組織來完成,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
  外包的前提是企業開發一個軟件平臺,在外包前企業首先將其信息進行碎片化處理,以防泄密;然后將會計業務的處理或財務信息的處理外包給學校,學生在軟件平臺注冊認證后就可進行業務處理,既可以在學校實驗室進行,也可以在個人電腦進行,時間自定,方便時間安排。外包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具體業務的會計處理,也可以是財務信息的分析,比如計算企業所需要的各種財務指標比率,以供企業分析、預測、決策等。
  通過外包的形式,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的工作量,為企業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解決了高校學生的教學實踐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了企業、高校、學生的多贏。
 ?。ㄈ├没ヂ摼W,學校和企業間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學校和企業的溝通。學校和企業之間應加強溝通,不僅是領導層次的溝通,更重要的員工層次的溝通。通過溝通可以使企業和高校之間保持信息的充分了解。企業員工與教師的溝通有利于開闊企業員工的思維,增加其理論知識、提高其知識素養,從而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有利于教師加深對企業實際業務的了解,能更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為企業提出一些提高效率或節約資源的方法或策略,并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因此,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企業的員工和學校的教師,若有疑問可在交流平臺上留言,互相交流,相互學習,不斷提高學生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加強校企間的溝通,學??梢约皶r了解企業對學生能力的需求,以便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和企業的需要。
  (四)資源共享,共同研發創新。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創新就要進行研發,研發一般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這對企業而言是很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學校也面臨科研經費不足的現象。企業和學??梢怨餐顿Y成立科研中心,人員由企業技術人員、學校相關教師等組成。通過校企合作,既滿足了企業創新的需要,又降低了研究的風險;既彌補了學校科研經費不足,又為教師創造了較好的科研條件。學校和企業共享資金資源、人力資源,共同研發,實現有限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學校和企業可共同投資建立實驗室,地址可在企業或學校,此舉可以避免雙方的重復投資,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滿足彼此更多的需要,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ㄎ澹┙⑿F蠛献髌脚_,實現網絡化的校企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都是單一點式的合作,即單個主體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為保持校企長期合作,由學?;蛘_發建立一個合作平臺,只要是簽約企業和學校的企業員工、教師、學生都可以登錄,只是登錄的入口不同或權限不同。企業通過登錄平臺上傳企業最新的需求信息,或一些需要教師、學生可以完成的工作;教師登錄可以發布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或科研課題,也可以是教師下企業鍛煉的信息等,企業若有需要或興趣可以一起合作;學生登錄可以了解不同企業的業務類型,對企業有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對企業上傳的業務進行處理。
  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會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和企業應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校企合作方式,共同為會計的發展做出貢獻。Z
  【主要參考文獻】
  [ 1 ] 易新河.我國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綜述[J].高教論壇,2014,(02).
  [ 2 ] 李致磊.基于校企合作的代理記賬云服務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9,(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71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