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分層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計算機的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社會分工。因此該文簡要闡述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并從學生、備課、教學目標、授課以及考核分層方面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大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109-02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重點為實用性以及實踐性。這一課程本身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應用計算機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所應用的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且大學生應用計算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對計算機了解并不多,大城市的學生對于基本的操作并沒有任何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1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優勢
  1.1 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許多學生在初中及高中階段都有計算機教學課程,但有些偏遠地區的學生而言卻缺乏相應的計算機實踐應用教學,對于已經具備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的學生,大學課程不僅不能吸引其注意力,還會浪費其學習實踐,不能真正地發揮教學作用;對于缺乏實踐應用能力的學生,則需要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若基礎教學課程缺乏實效性,學生很難真正地理解相關知識[1]。應用分層教學法實施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開展針對性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1.2 有利于針對性教學的開展
  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計算機應用能力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從而開展針對性教學。主要將學生分為水平高與水平低兩個層次,對于高水平的學生可以對基礎知識一掠而過,學習相對復雜的操作技術;對于低水平的學生,教師應認真講解基礎知識,讓學生逐漸學習復雜的操作技術。通過分層教學法,將學生根據真實水平劃分出層次,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升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掌握。
  1.3 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及觀察,通常只是照本宣科,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2]。應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應用計算機的實際水平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開展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可以使學生得到針對性教學,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同時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
  2.1 學生分層
  大學高校內,招生地源廣泛,學生的地方差異性較大,因此對于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直接影響著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質量及效率。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法,在正式上課之前,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根據學習能力以及基礎水平將學生分層,可以分為3個層次,這樣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展開針對性教學[3]。但這種分層情況應僅有教師了解,不要公開分層情況,防止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從而影響整體的教學效率,也能防止水平高的學生出現自大心理,從而降低教學質量。此外,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分層進行更新,保證分層教學的準確性,防止因為對學生情況不了解而出現錯誤教學的情況,從而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
  2.2 備課分層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將知識點進行分層,不同難度的知識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如教師可以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內相關知識點分層,并將重難點知識及必須掌握的計算機技巧進行整合,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應與現代化技術相符,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當然教師在準備教學訓練時也應對其進行分層,如辦公軟件的應用、編程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設置基礎題、綜合題以及拔高題等,讓學生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4]。
  2.3 教學目標分層
  明確教學目標能夠規范和指導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根據學生差異化的學習能力,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文件處理軟件的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讓低層次的學生練習文字錄入、圖像的實現形式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教學目標;中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為掌握合并郵件、文檔格式化等方面的知識;高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為掌握高級編輯的功能。
  2.4 授課分層
  將學生根據學習能力等分層有利于學生開展針對性授課。若在教學中不應用分層教學法,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起接受計算機應用教學,一起學習知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不一定會好。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對教師課堂授課中所講知識缺乏興趣,計算機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熟練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消化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不僅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升,還難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水平[5]。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忽略基礎知識,直接講授提升能力的教學,在日常實踐操作練習中,教師可以布置難度較高的練習內容,使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證講授基礎知識內容,讓學生學習最為基礎的知識,從而為日后高難度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5 考核分層
  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可以應用各種教學措施及講課方式,完善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在學習完單元知識后,教師檢查及考核學生的掌握情況,如布置水平較為平均的題目,高層次的學生會感覺乏味,容易產生滿足,從而不認真學習;而低層次的學生會感覺困難,長期下去會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考核或練習過程中,教師應進行分層考核。對于高層次的學生,考核的內容以靈活性題目為主,讓學生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分析思考,從而找出答案;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考核內容主要以客觀題目為主,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如操作題、口述題等。例如完成資源管理器的學習后,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問題:(1)在文件夾中建立新的文件夾“XX”;(2)將C2文件移動到新建文件夾中,同時將X3文件刪除;(3)將文件夾中的A2文件復制到新文件夾中;(4)將C4文件移到桌面上,同時創建快捷打開方式;(5)將A3文件設置為只讀文件。全班學生練習前三項題目,中層次學生練習第四題,高層次學生做出全部題目。這樣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考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其計算機應用能力。
  3  結語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是實現計算機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教師想要使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產生學習積極性,就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應用分層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層,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組織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根據合理的評價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及效率。
  參考文獻
  [1] 謝鳳.分層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7(8):27.
  [2] 馮麗娟.分層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15):216-218.
  [3] 陳晨,隋雪莉.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探究[J].軟件,2015(8):41-43.
  [4] 陳海紅.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16.
  [5] 鐘泉泳.例談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教學應用[J].福建電腦,2018,34(7):163,185.①作者簡介:尚中君(1965—),男,漢族,河北衡水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53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