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雙主體育人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職教育“雙主體”育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高職院校應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本文從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雙主體育人實踐出發,對校企雙主體育人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雙主體育人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雙主體;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1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73
【Abstract】Th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unning schools in implemen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or th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1 高職教育“雙主體”育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滿足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具備相應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具有面向產業升級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產業升級、符合行業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是解決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兩個積極性,調動、發揮企業用人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效地培養出滿足社會所需要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強調:“校企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要“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該辦法的出臺為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實施給出了有力的法規性依據。
2 當前校企合作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企業合作積極性不高
民營企業是吸納高職畢業生的主要渠道,而大多數民營企業提供的用工崗位對技能要求不是太高,在目前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相對容易地從勞動力市場獲得所需的人才。
一些中小型企業在校企合作之前需要與學校進行細致的協調和溝通,這種協調和溝通往往伴隨著一定的公關和接待任務,會耗費企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在育人實踐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安全、食宿等管理,有些育人實踐活動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職業院校和企業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對于生產、經營、研發任務較為繁重的企業而言,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因此對校企合作、合作育人缺乏足夠的積極性。
某些科技企業在公司內部就有較為完善的培訓機構和培訓體系,企業授課講師的職業水準和技能甚至超過高職院校的教師水平,因此,這類企業一般招聘可塑性較強的學生,然后再進行崗位業務培訓。
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可以給企業稅收方面優惠,但實際上,就全國范圍而言,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稅收優惠政策還沒完全落實。
2.2 高職院校開設的實驗實訓條件、課程內容、師資水平等方面難以適應企業對人才的發展要求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到2025年我國將邁入制造強國行列,《中國制造2025》要求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而作為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就需要不斷更新實驗實訓條件,滿足課程建設的需要,以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然而,建設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通信設備平臺等實訓條件對高職院校來說是不小的投入,特別是移動通信專業實驗實訓設備投資成本高、技術更新換代快,使得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條件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教學內容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的實踐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
3 解決措施
3.1 地方政府出臺鼓勵政策
近年來,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人才在本地就業,給予企業和個人發放補貼,對實習生也有相應的補貼措施,江蘇省還對高職院校聘請的企業兼職發放課時補助,這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企業參與育人、吸收學生實習、就業的積極性。
3.2 建立校企雙贏的合作基礎
高職院校應緊跟產業發展步伐,加強與企業深度合作,對接工作崗位所需掌握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改善實訓條件,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培養出符合能滿足企業要求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地方企業提供人力資源。
企業也應該從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入手,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讓學校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滿足自身需要的人才,同時,企業要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穩定的實習機會,讓高職學校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崗位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 4 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雙主體育人實踐
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南京嘉環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實施雙主體聯合培養移動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自2011年成立首個訂單班以來,連續8年不間斷地實施訂單培養,累計培養二百余名訂單學生,得到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認可。
4.1 雙主體育人宗旨
構建校企合作機制,以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都滿意為雙主體育人宗旨。學校培養出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人才;企業作為育人的主體,與學校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生在學校學習所得能夠在企業發揮作用。
4.2 建立短期和中長期的工作目標
校企合作應建立明確的短期和中長期工作目標,工作目標是校企合作的行動指南。制定工作目標既要考慮校企雙方目前的合作基礎和合作條件,建立基于現實條件的切實可行的短期工作目標,又要能著眼于未來,結合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校企合作中長期的工作目標。
4.3 建立組織架構、明確職責
校企合作雙方在充分溝通和不斷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相對比較合理的校企合作四層組織架構,明確了學校和企業在四個層面上進行對接,即學校領導和公司領導對接、分院領導和事業部領導對接、教研室和項目部對接,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對接。校企雙方明確雙方各層次在雙主體育人上的職責和合作機制,保證了雙主體育人的順利實施。
4.4 細化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
4.4.1 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實施文件,人才方案制定得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果。鑒于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有的課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選定到課程實施要經歷近3年的時間,而經歷了3年時間,課程對應的崗位技能要求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有的課程本身落后于產業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不斷地審核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保證講授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4.4.2 邀請企業工程師講授新技術、推動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活動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很快、應用廣泛,在校教師對移動通信技術的原理一般會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但缺乏具體的實踐經歷,對行業的應用也沒有深刻認識。而企業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熟悉行業的應用,通過邀請企業工程師到學校給師生做講座、安排學校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互動等方式,讓在校教師快速地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4.4.3 邀請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和技術主管不定期地講授職業素養課程
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員工在職場能快速發展必須具體的條件。高職院校教師由于實踐經歷沒有企業工程師豐富,對職業素養的理解沒有企業工程師深刻,因此很有必要邀請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和技術主管講授職業素養課程,來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言行、快速地適應企業發展要求,以便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早點脫穎而出。當然,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養成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進行職業體驗,才能獲得情感上體驗,達到內化于心。
5 校企雙主體育人不足和改進
經過幾年的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實踐探索,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在校企雙主體育人過程中,也發現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校企深度合作,逐步解決。
5.1 強化學生核心技能培養,打造人才就業層次
目前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南京嘉環實施訂單培養,由于嘉環公司給訂單班的定位、生源文化素質偏低、校內實訓條件等限制,目前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層次偏低,針對這一問題,仍然需要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爭取聯合企業,開展核心課程的深度建設,引進企業工程師進課堂,開發企業真實案例或項目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
5.2 系統講解崗位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開設職業素養方面的課程,邀請人事主管、企業技術專家分別從企業職場人的角度、通信技術工程師角度來講解什么是企業人的綜合素養,什么是就業崗位應具備的素養,如何快速融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5.3 加強校企雙主體育人工作的反饋和評估
對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建立的機制和制度,要嚴格落實執行,定期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進行思考、反饋和評估,校企雙方共同協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進行落實執行,如此不斷往復,不斷推進,提高雙主體育人深度和成效。
【參考文獻】
[1]任俊圣,陳玉婷.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7(9).
[2]林成文.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5(9).
[3]李紹華,孫永華,蘇剛.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
※基金項目: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教科研課題“高職院?!p主體’育人實踐與創新——以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例”(課題編號:HXGJY1604);2015年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通信技術”。
作者簡介:
徐彤(1973—),男,江蘇泗陽人,碩士,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技術、高職教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