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30年 辦科教融通的創新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獲獎學校介紹
“英特爾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 (I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爾公司在美國設立,旨在獎勵在科學和數學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績的學校。為引進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環境,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于2010年將這個項目帶入中國,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一起,設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在全國范圍內選拔和獎勵在科學教育中有出色成績的學校,中國也成為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設立“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的國家。獲得“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除獲得獎金獎勵外,還將有機會參加由英特爾公司組織的一系列科技教育培訓、交流和觀摩活動。本期介紹的是2017年榮獲此獎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始建于1923年,在多年的發展中,學校提煉積淀出“勵精圖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有志者事競成”的志成精神,確立了培養“具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中國情懷,具有國際視野,具有正義感與責任心,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的創新型人才”的“五有”人才目標。為達到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個性特長的發揮,形成了科技教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3大特色教育,充分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現已成為一所全面育人、特色鮮明的市級示范性學校。
開辟科學實踐土壤,點亮學生科學夢想
提起無人機,嚴宇塵同學的眼睛就發亮。在2018年真實世界設計挑戰賽中,他帶領3名團隊小伙伴在學校航空實驗室楊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如何利用無人機解決精準農業的問題這一真實情境設計了切實可行的方案,還充分利用學校的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設備制作出了用于噴灑農藥的無人機樣機并進行了試飛,最終斬獲中國賽區一等獎并晉級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國際總決賽。
這只是三十五中航空實驗室學生活動的一個掠影。秉承“開辟科學實踐土壤,點亮學生科學夢想”的科技教育理念,自2011年以來,為了更好地開展科技教育,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學校陸續與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9個高端實驗室,并聘請相應專業的碩博研究生擔任專職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指導學生開展科技課程和活動。2017年9月,學校又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這10個創新實驗室目前開設了基礎性、拓展性和探究性3個層次的系列課程,以社團活動、選修課、項目專修課的形式向不同的學生開放,每年有300多名學生參與到最高層次的項目專修課中,完成科技探究作品100多項。
在學校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中,三十五中形成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潮。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升,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研發了大量科技作品和科研成果,近3年來,三十五中學子在科技活動中獲得省級一等獎以上成績者多達100余人次。
科教融合,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
三十五中的科技教育形成了獨特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最突出的是在人才培養中實行由科學家和科技教師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這里的科技教師不是傳統學校中的學科教師或班主任,而是前文提到的10大高端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在學??萍颊n程的實施過程中,首席研究員首先對學生進行校內科技啟蒙,然后再選拔具有卓越科學潛質的學生進入高校深造。這些學生每周在科技課上與校內導師溝通項目進展,然后在周末到高校進行深入探究,真正實現了雙導師的聯合培養。
對此,三十五中2017屆科技創新班畢業生趙松睿同學深有體會。趙松睿同學一直對化學特別感興趣,在高一選報校內科技課程時,她選擇了納米化學實驗室的課程,由于濃厚的興趣和卓越的表現,她被推薦參加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早期培養計劃”,經雙向選擇進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進行科研實踐。在學校納米實驗室杜老師和過程工程所徐老師2位導師的指導下,趙松睿順利完成了“吡啶類離子液體的合成及其對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研究”的探究課題,并撰寫了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歐盟青少年科技競賽專項獎。
同時,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中還實行以高年級帶低年級的“學長制”。三十五中科技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實驗室的建設,不是為了解決高深科技難題,也不是為了學生升學加分服務,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素養、激發興趣、確立志向。
另外,實驗室不僅僅是為科技創新班少數學生服務,更是通過科技社團、選修課等多種形式面向學校所有學生乃至北京市所有青少年學生開放,形成了三十五中特有的跨學科、跨學段、跨區域的人才培養模式。
推進課程改革,建設科技課程體系
自2010年啟動與中國科學院京區科協合作創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班以來,三十五中開始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建設兼具基礎性、選擇性和整合性的課程體系。學校結合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整體規劃和設計科學課程,構建了由數學與科學、語言與文學、人文與社會、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5大領域,以及基礎、拓展、研究3個層次的課程組成的多元立體的課程體系,重點打造科技、藝術、魯迅3大學院課程,并以生涯規劃課程引領學生自我發現、自主發展。學校共開設科學課程71門,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創新實驗室課程
創新實驗室以提升學生科技創新素養為宗旨,整合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與技術,開發了系列課程。既有拓展體驗課程,也有科學理論和科學建模等探究活動,還包含工程設計和建造等設計活動,熏陶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與人文底蘊等核心素養。如王語軒同學巧妙利用學校風洞實驗室資源,探究不同種類降落傘的載荷性能。
·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
在建設開放型學校的理念指導下,基于學校創新實驗室課程實施經驗,結合初中學生實際情況,三十五中開發了25項跨學科科學實踐活動項目,面向全市初中學生開放?;顒禹椖恳?段式任務的形式,充分保障學生的動手時間,激發參與學生的興趣?;顒禹椖看蚱瓢嗉壗缦蓿ㄟ^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組織學生反饋評價,并根據評價情況不斷改進活動項目。
·技術課程
2014年9月,三十五中將信息技術教研組和通用技術教研組合并成技術教研組,并納入學??萍冀逃龑B氷犖?。技術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人人都是小創客”的課程理念,開發了“飛行器技術設計及應用”“智能車技術設計及應用”等多項特色鮮明的內容模塊,要求學生每人每學期至少完成1件創客作品。
擁有一位具有超前科技教育理念和家國情懷的校長
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讓真正具有科學潛質的青少年脫穎而出,三十五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
朱建民校長說:“魯迅曾說,在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三十五中就是要構建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教育沃土,讓學生自主、個性地發展?!痹趯W校資源薄弱的時候,他選擇“借船出?!薄?010年三十五中和中國科學院京區科學技術協會簽訂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框架協議,啟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班項目。其后,學校招納各專業碩士、博士組建高水準的專業科技教育團隊,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10大高端科學探究實驗室,與市區乃至全國科技教育團體合作培養人才。整合各界教育資源,培育科教沃土。同時,學校秉承大教育的胸懷,將積累的資源向市區乃至全國有需求的師生共享開放,提升科技教育水準。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貫徹‘開辟科學實踐土壤,點亮學生科學夢想’的科技教育理念,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發現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潛質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為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積累了雄厚的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研發了突出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課程資源,還有一位具有超前科技教育理念和家國情懷的校長。相信三十五中學會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多豐碩的成果?!?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評委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47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