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由于設施中特殊的生態環境及種植條件的限制,連作障礙問題日益突出,導致設施中出現土壤板結、養分失衡、有機質減少、耕作層變薄、微生物種群受損及病蟲害加重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土傳病害的傳播導致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嫁接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連作障礙問題,減少土傳病害的傳播。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于2019年2月13日由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標準號為DB 41/T1772—2019)的建立,一方面給工廠化育苗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另一方面規范了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建立與河南省氣候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技術,對河南省蔬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番茄; 嫁接; 工廠化生產; 技術規程
1 范 圍
本標準規定了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的術語和定義、育苗設施及設備、砧木和接穗品種選擇、砧木接穗苗的培育、嫁接、病蟲害防治、嫁接苗標準、包裝和運輸、生產檔案建立[1-5]。本標準適用于番茄嫁接苗工廠化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GB/T 8321—2018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 16715.3—2010 瓜菜作物種子 第三部分:茄果類;GB/T 19165—2003 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與性能要求;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質;NY/T 2119—2012 蔬菜穴盤育苗 通則;NY/T 2312—2013 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技術規程;NY/T 5010—2016 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DB41/T 1356—2016 番茄工廠化育苗技術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
3.1 砧木
嫁接時承受接穗的植株。
3.2 接穗
嫁接時接在砧木上的枝和芽。
3.3 嫁接套管
嫁接時固定砧木和接穗,具有一定強度的套管。
3.4 去休眠處理
采用機械損傷、化學試劑處理、變溫處理等打破休眠的技術措施。
4 育苗設施及設備
選擇的育苗場所、水質條件、環境空氣質量等應符合NY/T 5010—2016的要求,選擇育苗設施設備應符合DB41/T 1356—2016第4章、第5章的要求。
5 砧木和接穗品種選擇
砧木符合嫁接要求,與接穗的親和力高、配合力高、對接穗無顯著不良影響。接穗應選用適合當地消費需求和環境條件,與砧木親和力強的品種。接穗品種種子純度應達到98%以上,發芽率應達到90%以上,符合GB/T 16715.3—2010對種子的要求。
6 砧木接穗苗的培育
6.1 種子去休眠處理
番茄砧木種子存在一定的休眠性,對休眠性強的砧木品種在催芽前應選用100~200 mg·L-1赤霉素溶液浸泡24 h以打破休眠,溫度應控制在20~30 ℃,處理后的種子應清水洗凈后再進行催芽。
6.2 錯期播種
應根據不同砧木品種的生長習性進行錯期播種,保證砧木與接穗莖干粗度滿足嫁接要求;夏秋季節播種時期應在定植期前25~30 d進行,砧木應比接穗提早播種5~8 d;冬春季節播種時期應在定植前40~45 d進行,砧木應比接穗提早播種8~12 d。
6.3 播后管理
按照DB41/T 1356—2016第7章的要求進行。
7 嫁 接
7.1 嫁接適期
砧木長到5~6片真葉,莖粗度在0.30~0.40 cm,接穗長到3~4片真葉,莖粗度在0.25~0.30 cm時為嫁接適期,宜選用砧木與接穗莖粗一致的幼苗進行嫁接。
7.2 嫁接方法
7.2.1 劈接法 砧木保留2片真葉,用刀片于莖中間垂直向下劈開,切口位置應處于莖的中間,切口長應為0.5~0.7 cm。接穗應保留2~3片真葉,用刀片處理成雙斜面楔形,楔形長度應為0.6~0.8 cm。隨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夾固定,使砧木、接穗嫁接面緊密結合。
7.2.2 貼接法 砧木保留2片真葉,在第2~第3節間處,用嫁接刀片從下往上削去株頂,斜面長度0.6~0.8 cm,接穗保留上部2~3片真葉,從下往上削去下部莖和根,切口長度與砧木相同,將砧木的斜面與接穗的斜面貼合在一起,用嫁接夾或嫁接套管固定,保持砧木、接穗嫁接面緊密結合。
7.3 嫁接愈合期管理
7.3.1 溫度調控 嫁接后1~3 d白天溫度應在25~28 ℃、夜間溫度應在18~22 ℃,嫁接后4~10 d白天溫度應在23~26 ℃、夜間溫度應在16~18 ℃。
7.3.2 濕度調控 嫁接后1~3 d利用地膜貼面覆蓋,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嫁接后4~6 d逐漸增加通風量,降低濕度,待接穗有新葉長出后,應去除覆蓋薄膜,進入常規管理。
7.3.3 光照調控 嫁接后1~3 d應采用遮陽網或不透光塑料薄膜進行遮光;嫁接后4~6 d應逐漸在早、晚以散射光弱光照射,隨著愈合過程的完成,應不斷增加光照時間。
7.4 愈合后管理
7.4.1 去除砧木萌芽 嫁接愈合后應及時去除砧木的萌芽。
7.4.2 環境管理 嫁接愈合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3~28 ℃、夜間保持在13~18 ℃,煉苗期應逐漸降低溫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0 ℃左右,夜間保持在12 ℃左右。濕度和光照管理應按照DB41/T 1356—2016的要求進行。
7.4.3 水肥管理 基質水分含量應保持在60%~65%;肥料應選用含有微量元素的水溶性育苗專用肥,施用濃度保持在0.15%~0.2%,使用頻次為每周2~3次。
7.4.4 分苗 嫁接愈合后應根據完全成活、假成活、未成活等檢查結果,及時進行分苗,確保嫁接苗的商品率。
8 病蟲害防治
按照DB41/T 1356—2016第8章相關要求執行。
9 嫁接苗標準
砧木與接穗嫁接接口處愈合良好,嫁接苗生長健壯、一致,葉片肥厚、濃綠,根系發達、根坨不散,莖粗0.6~0.8 cm,5~7片真葉,無檢疫性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10 包裝和運輸
包裝和運輸按DB41/T 1356—2016第10章的規定進行。
11 生產檔案建立
應建立番茄嫁接苗生產過程管理檔案,對主要環節、進程、操作進行記錄、歸檔,并妥善保存。
參考文獻
[1] 李剛,潘玲華,滕獻有.不同嫁接工具在番茄嫁接上的應用研究[J].蔬菜,2018(9):12-15.
[2] 陳銀根,呂文君,章文斌,等.嫁接方法對番茄嫁接工效及嫁接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園藝文摘,2018,34(4):18-20.
[3] 夏德志.設施蔬菜嫁接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2018(1):23-24.
[4] 陳銀根,呂文君,章文斌,等.貼接法在番茄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果菜,2017,37(12):71-73.
[5] 史宣杰,蔡毓新,馬凱,等.番茄工廠化育苗技術規程[J].中國瓜菜,2017,30(4):40-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5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