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地區玉米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介紹了豫東地區玉米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技術規程,具體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主要防治對象及防治指標、一般防治要求、無公害防治技術、藥劑防治技術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玉米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技術規程;豫東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03-02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玉米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的術語、定義、主要防治對象、防治指標、一般防治要求、綜合防治技術要求及用藥注意事項。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玉米種子質量標準》(GB 4401.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所有部分)]、《粘蟲測報調查規范》(GB/T 15798)、《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測報技術規范》(GB/T 23392.4)、《肥料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有機肥料標準》(NY 52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19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32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1586號》。
3 術語和定義
3.1 有害生物
在一定條件下,對玉米生產造成危害的生物,包括病原物、害蟲、螨、雜草、害鼠等。
3.2 無公害防治
無公害防治就是從農田生態系統的整體出發,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技術,將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
3.3 農業防治
合理運用農業措施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抑制有害生物發生發展。
3.4 物理防治
利用燈光誘殺、粘蟲板誘殺等物理方法防治有害生物。
3.5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生物制劑防治有害生物。
3.6 化學防治
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型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
3.7 防治指標
即經濟閾值,為防止有害生物達到經濟危害水平而設立的種群密度或發生程度,通常以數值表示。
4 主要防治對象及防治指標
4.1 病害
4.1.1 玉米大斑病。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抽雄以后發病較重。防治指標為病葉率達20%。
4.1.2 玉米小斑病。從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抽雄以后發病較重。防治指標為病葉率達20%。
4.1.3 玉米銹病。以玉米成株期發病為主,抽雄以后發病較重。防治指標為病株率達10%。
4.1.4 玉米彎孢霉葉斑病。從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抽雄以后發病較重。防治指標為病株率達10%。
4.1.5 玉米褐斑病。以玉米十三葉期以前發生危害較重。防治指標為病株率達15%。
4.1.6 玉米粗縮病。以玉米二至五葉期發病為主,到成株期均可受害。防治指標為玉米播種以后灰飛虱達5頭/m2。
4.2 蟲害
4.2.1 玉米螟。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以苗期至成株期危害較重。防治指標為卵(蟲)量40粒(頭)/百株。
4.2.2 蚜蟲。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以抽雄至成熟期發生危害較重。防治指標為蚜量5 000頭/百株。
4.2.3 薊馬。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以苗期發生較重。防治指標為蟲量200頭/百株。
4.2.4 二代粘蟲。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以苗期至成株期危害較重。防治指標為蟲量10頭/百株。
4.2.5 棉鈴蟲。從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以苗期危害較重。防治指標為卵(蟲)量40粒(頭)/百株。
4.3 雜草
主要雜草有馬唐、稗、狗尾草、牛筋草、馬齒莧、反枝莧、藜、莎草、田旋花、苘麻、葎草等。
4.4 農田鼠害
主要種類有大倉鼠、黑線姬鼠、黑線倉鼠。防治指標為田間捕鼠率達5%。
5 一般防治要求
5.1 種子選用
選用適宜當地栽培的高產、適應性強的抗病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玉米種子質量標準》(GB 4401.1)的規定。
5.2 肥料使用
肥料應符合《肥料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有機肥料標準》(NY 525)的規定。 5.3 農藥使用
防治有害生物使用的農藥應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所有部分)]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99號、第322號、第1586號文件的規定。
6 無公害防治技術
6.1 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蟲性強的優良品種;二是精細整地,深耕細耙,秸稈還田;三是輪作倒茬,一般要求2~3年;四是合理密植,密植型栽植6.75萬~8.25萬株/hm2,中密型栽植5.7萬~6.3萬株/hm2,寬窄行種植,健身栽培;五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控氮肥、穩磷肥、補鉀肥,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做到分層施肥、種肥同播[1];六是及時間定苗,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七是注意田間排水,降低濕度,減輕病害發生;八是清潔田園,及時鏟除病株并帶出田外銷毀,結合中耕及時清除田間、埂邊雜草。
6.2 植物檢疫
對國內外及省地之間調運的種子應進行檢疫,禁止玉米霜霉病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傳入、傳出。
6.3 物理防治
6.3.1 殺蟲燈誘殺。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可誘殺二代粘蟲、甜菜夜蛾、棉鈴蟲、斜紋夜蛾、高粱條螟、二點委夜蛾、金龜子等害蟲,單燈控制面積1.33~2.00 hm2。在玉米播種后設好燈,至玉米乳熟期收燈[2];將殺蟲燈懸掛在田間的固定支架上,距地面高3 m??墒褂米詣娱_關或手動開關殺蟲燈,每天天黑開燈,天亮關燈。
6.3.2 黃板、藍板誘殺。黃色粘膠板可誘殺有翅蚜、白粉虱、斑潛蠅等害蟲的成蟲;藍板可誘殺薊馬、種蠅等害蟲。在田間懸掛黃板和藍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頂部,放置密度為300~450塊/hm2;當色板粘滿蟲子時,可涂上機油繼續使用。
6.4 生物防治
6.4.1 性誘劑誘殺。在玉米田使用粘蟲、甜菜夜蛾、棉鈴蟲性誘劑誘殺雄成蟲等。選用各種害蟲的性誘芯,放置誘芯15~30個/hm2。即在田間支好三角架,將誘捕盆固定其上,性誘芯大口朝下懸掛在盆上方的鐵絲上,盆中倒入洗衣粉水至盆高2/3處,誘芯高出水面2 cm,誘捕盆高出植株20 cm,每隔2 d收蟲、補水1次,每月換誘捕芯1次。
6.4.2 糖醋液誘殺。用糖醋液誘殺二代粘蟲、棉鈴蟲、甜菜夜蛾、二點委夜蛾等。糖醋液的配制方法為用酒、水、糖、醋按1∶2∶3∶4的比例配制,每盆用糖醋液500 mL+80%敵百蟲20 g。在玉米播種以后,用3根長1.2 m的棍綁成三腳支架,架上放盆,盆高80 cm;架設在田間,根據地形盆離地頭留10~20 m,地中間盆距30~40 m。
6.4.3 釋放赤眼蜂。在三代玉米螟始卵期釋放松毛蟲赤眼蜂,每次釋放10.5萬~15.0萬頭/hm2;分4個投放點,每點跨徑10~15 m,以13 m為宜,間隔5~7 d釋放第2次;如玉米螟產卵期較長,間隔5~7 d再釋放第3次。放蜂時應選擇晴天上午或下午,避開中午或大風天氣放蜂,將蜂卡縫在或別在玉米中部葉片背面中部背光處。
7 藥劑防治技術
7.1 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因地制宜,對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或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預防絲黑穗病、莖腐病和苗期病蟲害。
7.2 噴施藥劑
玉米生長期病害防治一般應在發病初期噴藥1次,間隔7~10 d后再噴1次;玉米田往往多種害蟲混發,防治時可選用2 種以上藥劑混合噴霧[3-4]。在玉米生長期要抓住3個關鍵時期開展病蟲害防治。一是苗期(三至十葉期)。以防治粗縮病、苗枯病、褐斑病、薊馬、二代粘蟲、灰飛虱、二點委夜蛾為主,同時注意防治細菌性莖腐病、甜菜夜蛾、棉鈴蟲。二是大喇叭口期。此期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以防治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頂腐病、彎孢霉葉斑病、瘤黑粉病、銹病、二代玉米螟為主,并注意防治棉鈴蟲、甜菜夜蛾。三是花粒期。以防治銹病、青枯病、三代玉米螟為主,兼治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頂腐病、彎孢霉葉斑病,并注意防治高粱條螟、金龜子、蟋蟀。
整地直播的玉米田,播種后至出苗前,進行土壤封閉處理,防除一年生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貼茬免耕播種的玉米田,玉米出苗后至6葉以前,雜草二至三葉期,混合使用防除不同雜草的除草劑,進行莖葉噴霧,防除多種雜草。
鼠害防治一般采用按洞一次性投餌法。
8 參考文獻
[1] 王曉波.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9,39(1):142-143.
[2] 郭洪君.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73.
[3] 王延寶.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6.
[4] 朱海濤.甜玉米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江西農業,2018(24):6.
收稿日期 2019-0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