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夏邑縣是河南省最大的大白菜生產基地。2018年12月“夏邑白菜”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針對大白菜生產的技術特點,對菜農多年種植白菜的經驗進行總結,制定了大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主要內容包括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精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控等。該技術規程可為氣候、生產條件類似地區大白菜栽培提供指導。
關鍵詞: 大白菜; 秋季; 露地栽培; 技術規程
夏邑縣位于河南省東部,人口120萬,耕地面積10.13萬hm2。夏邑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和糧食生產先進縣,在保證糧食生產不弱化的同時,充分發揮地域環境和農業基礎優勢,采取“秋白菜-冬小麥-春西瓜(套種)”種植模式,推進縣域農業供給側改革,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夏邑大白菜主要品種為‘改良青雜3號’‘87-114’類型,一般8月中旬播種,10月份結球,11月中旬開始上市,翌年2月下旬銷售結束。2017年,全縣大白菜種植面積3 000 hm2,總產量18萬t,產值1.26億元。在大白菜主產區成立了50多個專業合作社和42個地產瓜菜交易市場。參與白菜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從業人數在2萬人以上。夏邑縣種植白菜歷史悠久,據《夏邑縣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已開始種植白菜。1920年《夏邑縣志》記載:“城外菜圃中產者最佳,為邑一冠”。大白菜在當地有“百菜之王”、“初春早韭、秋末晚崧(即白菜)”之美譽。20世紀60年代,大白菜成為老百姓的救命菜,當地流傳著“白菜湯、紅薯饃,離開它們不能活”的民諺。由于夏邑白菜種植歷史悠久,技術成熟,規模大,品質好,效益高,暢銷省內外,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一大產業。為了保證夏邑白菜的品質和聲譽,夏邑縣農業局組織制定了《大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已通過商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標準審定,于2019年3月批準發布,標準號為DB4114/T111—2019。
1 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大白菜無公害生產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和采收。本規程適用于大白菜無公害栽培。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規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主要的引用文件包括:GB 5084 —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 8321.10—2018(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 16715.2—2010 瓜菜作物種子第2部分:白菜類;NY/T 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NY/T 5010—2016 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3 術語和定義
大白菜: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中國。大白菜通常指結球白菜,以葉球、蓮座葉供食用。
4 產地要求
4.1 地塊
土壤條件應符合NY/T 5010—2016的規定。
4.2 水源及水質
要使用清潔、無污染的水源,灌溉水質應符合GB 5084—2005的規定。
5 栽培技術
5.1 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豐產、商品性好、抗逆性強、耐貯藏的品種,如‘改良青雜3號’‘87-114’等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 16715.2—2010瓜菜作物種子第2部分:白菜類的要求。
5.2 種植時間
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10—20日[3]。
5.3 施肥整地
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m氮∶m磷∶m鉀=15∶15∶15)60 kg作基肥,所用肥料要符合NY/T 496—2010標準。深耕30~40 cm,整平耙細后起壟,壟距60 cm,壟的標準為底寬35~40 cm、頂寬20~25 cm、壟高20 cm[2]。機械起壟時要求起壟機配帶鎮壓器,將土壟壓實,利于播種。
5.4 澆水造墑
土壤墑情不足時,在施入基肥后整地前要澆水造墑,灌溉水要符合GB 5084—2005標準。
5.5 精細播種
秋季大白菜主要播種方式為直播,直播又分為條播和穴播2種方式。
5.5.1 條播 在壟中央開0.5~1.0 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然后覆土壓實,667 m2用種量120 g左右[4]。也可采用白菜播種機,在壟頂部中間位置進行播種,667 m2用種量80~100 g,播種機要配帶覆土、鎮壓設施。
5.5.2 穴播 在壟頂部按55 cm左右穴距,與土壟垂直方向開長10~15 cm、深1.0~1.5 cm的溝穴,每溝穴播種5~6 粒種子,播后蓋細土1.0 cm壓實,667 m2用種量100~120 g。
5.6 田間管理
5.6.1 間苗 出苗后5~6 d第1次間苗,去弱留強,條播的留苗間距2~3 cm;大白菜3~4片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條播地塊的苗距8 cm,穴播時每穴留3株左右;再過5~6 d時進行第3次間苗。
5.6.2 定苗 幼苗生長25 d左右到達團棵期,按株距50~60 cm定苗,667 m2留苗2 000株左右。發現缺苗應及時補栽,補苗宜在晴天下午或陰天,栽苗后及時澆水。
5.6.3 中耕除草 進行3次中耕,分別在第2次間苗后、定苗后和蓮座中期進行。中耕結合鋤草。
5.6.4 合理澆水 如果底墑水不足,播種后及時澆水,保證齊苗壯苗。間苗、定苗后各澆1水。蓮座初期澆水促進發棵。結球期結合追肥進行澆水,澆水量要大、要勻。后期適當控水促進包心。
5.6.5 適時追肥 蓮座期667 m2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結球初期,667 m2追施氮、磷、鉀復合肥30~40 kg。收獲前20 d內不再追肥。結合噴藥于蓮座期開始每7~10 d噴灑1次葉面肥料,共2~3次,采用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在16:00以后噴灑。 6 病蟲害防治
6.1 病蟲害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化學防治。農藥施用嚴格執行NY/T 1276—2007 和GB/T 8321.10—2018(所有部分)的規定。
6.2 農業防治
選用優良品種,培育壯苗,適時播種,輪作倒茬,加強管理,清潔田園等。
6.3 物理防治
?。?)采用黃色黏蟲板誘殺蚜蟲、白粉虱等害蟲。(2)糖醋液誘殺:糖醋液配制是3份糖、3份醋、1份高度白酒,加水10份,再加90%晶體敵百蟲0.1份,調勻裝入大碗內,每80 m2放置1只,白天蓋好,晚上打開,10~15 d換1次糖醋液。
6.4 生物防治
釋放天敵,如捕食螨、寄生蜂等;使用生物農藥如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施用生物菌肥[5]。
6.5 化學防治
蚜蟲、白粉虱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10%啶蟲脒1 000~1 500倍液交替使用,噴灑2~3次,注意噴灑葉片背面。菜青蟲、甜菜夜蛾在3齡前用2.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4.7%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倍液,交替噴霧。霜霉病用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 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輪換使用,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軟腐病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7 收 獲
11月中旬以后,大白菜基本停止生長,進入收獲期。12月初以后應及時收獲,以防凍害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賢義,劉俊華,沈東青. 豫東地區西瓜拱棚早春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瓜菜,2018,31(6):43-45.
[2] 紀國才,蔣衛杰,等.膠州大白菜種植技術[J].中國蔬菜,2016(6):88-91.
[3] 于麗艷,王志和. 大白菜甘藍高效栽培[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4] 董曉濤.大白菜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
[5] 張國富,羅巨方. ??h小河白菜的栽培及質量控制技術[J]. 中國瓜菜,2019,32(1):59-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1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