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草魚池塘養殖生產質量控制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公害草魚已成為餐桌上的必需品,但生產的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如何高效養殖、控制水產品的生產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本文主要介紹無公害草魚池塘養殖生產質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養殖人員的飼養效益。
[關鍵詞] 草魚;無公害;生產質量;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 S965.1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98-2
眾所周知,無公害草魚必須是經過認證的無公害水產品基地所生產的產品,且產品必須經過認證。無公害水產品是指源于良好的養殖生態環境,按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從苗種的生產放養,到飼料、肥料、藥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產品的捕撈、包裝、貯運、上市等各個環節,將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控制在質量安全允許范圍內的水產品。
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國四大淡水家魚之一,因其食性簡單、餌料來源廣泛,且生長迅速、產量高,常被作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對象。草魚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為提高草魚飼養管理水平,達到高產高效快速養殖的目的,本文就無公害草魚池塘養殖生產質量控制提出相關建議,為養殖者提供技術指導。
1 無公害草魚生產管理
1.1 組織管理與池塘管理
1.1.1 組織管理。為了最大限度地貫徹落實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管理路徑及相關技術操作規程,應成立一個由生產單位負責者、法人代表、水產技術員等組成的無公害草魚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1]。針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小組設立辦公室,由技術總監全面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1.1.2 池塘管理。草魚的生長環境是池塘,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需要確保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草魚健康生長[2]。池塘面積一般需要保持在約0.667 hm2,水深超過2 m,塘底需要保持潔凈,淤泥厚度小于20 cm最佳。池塘選擇完畢后,在放入魚種之前15 d進行魚塘消毒。魚苗一般在春季放入,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池塘水層,需按照魚的分層特性,遵循同塘多魚混養的原則進行魚苗投放。魚苗投放以草魚為主,適當放一部分在底層生活的鯽魚,15~20尾/kg的鯽魚投放量控制在300尾。放苗后,每日巡邏,養成早、中、晚巡塘的習慣,針對魚類動態、池水改變情況進行定時觀察,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措施。高溫時節可增加夜間巡塘次數。
1.2 生產管理及草魚捕撈
1.2.1 池塘飼養管理。一是積極進行池塘健康養殖“單產倍增計劃”試驗,應用現代微孔增氧,微生物水質調控、疾病精準監測技術,優化養殖水體環境質量,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降低疾病發生率,提高魚種的成活率。二是嚴格按照《無公害水產品健康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活動,完善池塘健康養殖檔案。生產人員、技術人員要各司其職,針對無公害養殖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及相關的技術指導。三是在無公害草魚的養殖生產過程中,應配備好水質、水生生物檢測等基礎性試紙、實驗室檢測儀器等。四是做好無公害草魚養殖生產的記錄工作,記錄苗種來源、養殖種類、生產情況、投喂情況和水質改變等內容。五是按照國家苗種養殖規程,選取一些無公害草魚養殖生產需要的草魚種。同時,魚種需通過檢疫、檢測,才能判斷為合格,以確保苗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以及無傷、無病。六是遵循國家、地方標準來銷售養殖的水產品,不符合標準的水產品應實施無害化處理。另外,應強調捕撈器具的安全性,完成消毒處理后才可應用捕撈工具、活魚運輸儀器等。
1.2.2 草魚捕撈?;诓蒴~的實際生長情況,結合市場需求,適時捕撈方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通常,在5個月生長期的基礎上,針對大規格成魚進行捕撈上市,這被視為草魚高產高效養殖的要點所在。采用這種捕撈方式,在使水體負載力大大降低的同時,相應縮短池魚實際密度,使后期池魚的生長速度大大加快,降低魚病發生率,最大限度地防止商品魚集中上市,規避偏低價格的市場風險。
1.3 用水管理
水產養殖用水需要與《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2001)標準相符合,要禁用不合格水源。而且養殖戶應定期檢測養殖用水水質,使池塘水質保持“肥、活、嫩、爽”,顏色呈茶褐色或者黃綠色,透明度維持在25~35 cm。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實時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觀察水中氧氣的溶量,以便在必要的情況下及時使用增氧機以及加注新水,以保證池中水質的穩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池中注入新水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小量加入、排出的原則,在多次排進排出的基礎上達到改善池中水質的目的。在養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的情況下,需要停止使用。確需使用的,需經過凈化處理達到養殖用水標準[3]。另外,需注意將養殖塘口的排水進水系統分開,遵循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來排放水產養殖廢水。
2 池塘投入品管理
禁止應用高殘留、高毒及存在“三致”性的漁藥,禁止應用對環境會造成污染或破壞而又無法修復的漁藥,禁止直接向養殖水域潑灑抗生素,嚴禁使用違禁藥品,嚴禁使用假、劣魚藥,也需要禁止使用我國農業農村部所規定不可使用的藥品以及其他生物制劑、化合物[4]。所選的漁藥必須具有批準文號、生產許可證、執行標準,產品的通用名、商品名、主要成分及含量、應用劑量等相關標簽標識需確保規范、正確?;凇稛o公害魚用藥物的使用準則》(NY 5071—2002)的相關要求、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技術規范等選用合理的漁藥,同時基于實際休藥期,嚴格控制用藥劑量。同時,需選擇具有生產許可證、嚴格按照執行標準生產且信譽優良的飼料加工企業作為供應商來購置飼料。另外,進一步強化倉庫的日常管理,將飼料存放于通風、干燥避光之處,有效地避免飼料變質、發霉。進一步完善飼料產品留樣檢測的相關制度,同時以此作為追溯檢測依據。
3 結語
在無公害草魚生產管理過程中,要嚴格把控養殖的各個生產環節,從池塘選址的生態環境、魚種的放養等前期準備工作,到養殖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具體分工、池塘用水的管理、池塘投入品的管理、日常的養殖任務及捕撈等,都必須嚴格把關,以保證草魚的生產質量,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白長春.蒙城縣無公害草魚池塘養殖生產質量控制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227-229.
[2]賀海戰.無公害草魚池塘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17(4):11-12.
[3]于忠仁,張國娣,潘志龍.無公害草魚池塘高產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15(12):19.
[4]曹玉蓮.草魚高產健康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14(3):17-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