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蒙城縣無公害鱖魚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總結了蒙城縣無公害鱖魚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包括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環境條件、苗種放養、飼養管理、病害防治、捕撈和運輸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鱖魚無公害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    鱖魚;池塘養殖;無公害;操作規程;安徽蒙城
  中圖分類號    S965.1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202-02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鱖魚養殖的環境條件、苗種放養、飼養管理、病害防治以及捕撈和運輸。本規程適用于無公害鱖魚的池塘養殖。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但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 18407.4—2001);《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 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無公害食品 中華絨鰲蟹養殖技術規范》(NY/T 5065—2001);《無公害食品  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 5295—2004);《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鱖魚mandarin fish,規格為3 cm左右(苗種)。
  (2)成年鱖魚,體重在0.5 kg以上。
  4    環境條件
  4.1    養殖池塘環境條件
  無公害鱖魚養殖池塘應遠離村莊,無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水、廢渣的排放及堆放,養殖場地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 18407.4—2001)的規定,并且環境安靜、交通方便。
  4.2    養殖池塘面積
  無公害鱖魚池塘養殖面積20 hm2,分為大小基本相同的6口池塘。
  4.3    養殖池塘的條件
  養殖池塘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塘的長寬比為3∶1,池塘深度為2.0~3.0 m,水深0.8~1.5 m。池塘通風向陽、堤圍牢固、排灌分開,四周無高大樹木或樓房遮擋;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為了后期捕撈的需要,池塘底部設有一定的坡度和溝槽。池塘條件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GB/T18407.4—2001)的規定。
  4.4    養殖池塘的坡比
  無公害鱖魚養殖池塘坡比為1∶2~3。
  4.5    水源水質
  無公害鱖魚養殖池塘水源充沛,水質清新且無污染,水質、底泥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GB/T 18407.4—2001)和《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的要求。
  5    無公害鱖魚苗種放養
  5.1    放養前準備
  5.1.1    池塘清整。應在前1年的蟹和鱖魚捕撈完畢以后,排干池水,曝曬池底,清除雜物和淤泥,修整池埂,用1 500~2 250 kg/hm2生石灰化水后趁熱均勻潑灑全池[1]。移植水草之前7~10 d,加注新水。
  5.1.2    移植水草。每年2—3月,種植水草,水草的主要品種有苦草、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種植面積占池塘面積的1/3~2/3,種植方法按照《無公害食品  中華絨鰲蟹養殖技術規范》(NY/T 5065—2001)中附錄B的規定執行。
  5.1.3    移殖螺螄。水草種植完畢以后,在3月底前投放活螺螄5 000~6 500 kg/hm2。
  5.1.4    餌料魚的放養。①鱖魚餌料魚來源、規格及數量。養殖場放養的餌料魚苗種從亳州市良種繁育場引進,即規格為3 cm左右的白鰱夏花苗種560 kg、本地鯽魚夏花苗種1 000萬尾。②餌料魚放養時間。鱖魚餌料魚投放時間為2017年6月5日,一般是在鱖魚夏花苗種投放前15 d左右投放。
  5.2    苗種放養
  5.2.1    鱖魚苗種放養。鱖魚苗種來源于亳州市良種繁育場,規格為6 cm左右,共放養9 000尾左右。
  5.2.2    質量要求。鱖魚苗種來源于經檢疫合格的亳州市良種繁育場,而且鱖魚苗種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
  5.2.3    放養密度。由于鱖魚是套養在河蟹養殖塘內,因而比較適宜的放養密度應為300~450尾/hm2。
  5.2.4    鱖魚苗種消毒。將購來的鱖魚苗種用3%~5%食鹽水浸泡10 min左右,以殺滅體表的病原菌和寄生蟲。   5.2.5    放養時間。2017年6月20日放養,共放養鱖魚苗種逾 9 000尾。
  6    飼養管理
  6.1    餌料投喂
  鱖魚的餌料依靠池中已經備好的餌料魚—白鰱夏花苗種及本地鯽魚夏花苗種供給,在養殖中后期鱖魚會攝食池塘中的野雜魚,不需要另外投喂餌料[2]。
  6.2    水質調節
  6.2.1    水位調節。在4月底前鱖魚養殖池塘保持池水深0.5 m以上,5—6月保持池水深0.8~1.5 m,7—9月保持池水深在1.2~1.5 m以上。
  6.2.2    換水。一般情況下,蟹塘套養鱖魚養殖池塘不需要完全換水,要根據池塘的水質狀況確定換水量的多少和換水次數[3]。高溫期間7~10 d換水1次,每次換水10%~15%,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 m以上。
  6.2.3    調節水體的pH值。養殖鱖魚的池塘,每隔15~20 d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1次,控制pH值在6.5~8.5之間;也可以使用微生態制劑(如EM菌)來調節水體的pH值。
  6.3    日常管理
  6.3.1    巡塘。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的要求,做好養殖生產日志記錄,建立藥品使用登記管理及用藥記錄制度。堅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清晨觀察池塘水色變化、水位變化、魚的活動情況,檢查塘基有無滲漏、防逃設施是否完好;中午定時測定水溫、pH值等;下午重點觀察池塘水質、魚的吃食情況和有無發病征兆。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做好養殖管理日志。
  6.3.2    防逃設施。鱖魚套養在河蟹池塘中,不需要在池塘的四周增加防逃設備,只需要在進排水口加60目網布封住,使鱖魚不能沿著進排水口逃走即可;要經常檢查塘埂及周邊的堤壩,發現問題,及時加固修復。
  7    病害防治
  為確保鱖魚能夠達到無公害健康養殖標準,在養殖過程中始終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發現病害,對癥下藥,藥物使用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 5071—2002)執行。
  8    捕撈和運輸
  8.1    捕撈
  要根據情況適時捕撈上市,國慶節前鱖魚的銷售價格較高、銷售量相對較大,宜適時起捕上市[4-5]。鱖魚的捕撈方法主要有地籠張捕和干池捕捉。由于鱖魚死亡后商品價值降低,因而捕撈操作應十分細心,防止鱖魚受傷或因缺氧而發生死亡,盡量做到活魚上市。
  8.2    運輸
  通常在清晨帶水裝運,同時配備增氧設備,高溫天氣帶水降溫,活魚直接上市,確保商品鱖魚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9    參考文獻
  [1] 張進,劉燦洪,王亞軍.鱖魚疾病的生態防控技術[J].科學養魚,2015(5):58-59.
  [2] 袁美玲,龍小平,龍洪圣.鱖魚養殖中餌料魚培育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6(16):27.
  [3] 任信林,凌武海,余紅喜.池塘鱖魚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研究[J].科學養魚,2014(4):36-38.
  [4] 趙士力,朱文官.蘇北地區鱖魚養殖技術[J].河南科技,2015(21):207-208.
  [5] 宋文會,孫建,李立萍,等.高寒地區鱖魚養殖[J].水產養殖,2005(1):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