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梭鱸和鯔魚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介紹了梭鱸和鯔魚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包括池塘準備、魚種放養、水面浮床水培蔬菜、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捕撈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提高養殖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梭鱸;鯔魚;池塘養殖;立體;生態
  中圖分類號    S96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193-02
  梭鱸(Sander lucioperca)屬鱸形目鱸科梭鱸屬,是鱸科重要經濟魚類之一。梭鱸原分布于歐洲中部,在我國僅分布于新疆的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水域。梭鱸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肉質細嫩,肌間刺少、蛋白質含量超過19.94%,5種致鮮氨基酸含量高于虹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1-3]。隨著梭鱸人工繁殖技術的突破與發展,目前我國多個省區已有養殖。鯔魚(Mugil cephalus)屬鯔形目鯔科鯔屬,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也是我國南方沿海咸、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4]。鯔魚具有廣鹽性、個體大、生長快、食物鏈級次低、肉細嫩、味鮮美等特點,并且能夠充分攝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殘餌,起到調節水質、改良地質的作用,適合池塘混養[5]。
  2016—2017年,昆山市開展了梭鱸、鯔魚新品引進及池塘立體養殖試驗,水體上層放養花鰱、白鰱,中層放養鯔魚,下層為梭鱸、異育銀鯽,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7年10月開始拉網捕撈上市,11月干池捕撈上市,5 333.36 m2池塘共生產成魚及魚種12 317.5 kg,產值182 890元,效益54 955元,折合103 040元/hm2。本文將梭鱸、鯔魚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總結如下,以供養殖戶參考。
  1    池塘準備
  1.1    池塘條件
  試驗地點位于昆山市高新區姜巷村,池塘東西向,水源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池塘面積5 333.36 m2,池塘深3.2 m,夏季有效水深不低于2.5 m,配備3 kW葉輪式增氧機2臺。
  1.2    攔魚設施設置
  采用單層竹樁、3層攔網和石籠等進行設置。毛竹頂頭26.67 cm,樁距1.2 m,用尼龍繩和橫竹固定;3層攔網,內層避網,中層5號網,外層8號網;石籠直徑15 cm。
  1.3    池塘清整
  放養前排干池水,清除池塘中的雜草和雜物。生石灰清塘,用量為2 250 kg/hm2,以殺死病原菌和其他敵害生物。
  1.4    池塘注水
  根據苗種放養時間,適時向池塘內注水,水深控制在1.5~2.0 m。進水口設置篩絹過濾,篩絹網目為60目,以防止野、雜魚或敵害生物進入池塘。
  2    苗種放養
  放養的苗種要求規格一致、身體健康。水面上層放養花鰱、白鰱春片,中層放養鯔魚大規格魚種,下層放養梭鱸夏花和異育銀鯽大規格魚種(表1)。放養前用5%食鹽水浸洗魚體5~10 min進行消毒,然后再將苗種緩慢倒入池塘中。
  3    水面浮床水培蔬菜
  3.1    水面浮床的構建
  采用100 cm×100 cm×5 cm聚苯乙烯泡沫板構建可移動式浮床2只,規格分別為12 m×4 m和13 m×4 m,總面積100 m2,四周用不銹鋼管固定。浮床懸于池塘中間,防止岸邊蟲子攝食蔬菜,南北兩端各設聚乙烯繩牽引,方便水面移動。
  3.2    水培空心菜
  3月中旬,在浮床孔洞內栽培空心菜,株距20 cm,行距20 cm。移栽時避開大風天氣,防止浮床不穩。5月開始收獲第1茬空心菜,全年可收獲5次。
  4    飼料投喂
  4.1    梭鱸餌料魚投喂
  梭鱸為肉食性兇猛魚類,養殖全程投喂餌料魚。在梭鱸夏花放養3 d前做好餌料魚的投放工作,餌料魚具體投放情況見表2。
  4.2    鯔魚飼料投喂
  根據鯔魚雜食性和在水體中上層生活生長的特點,養殖鯔魚以投喂浮性膨化料為主。放種后,投喂粒徑1.0 mm的膨化料;魚體重50~150 g,投喂粒徑1.5 mm的膨化料;魚體重150 g以上,投喂粒徑2.0 mm的膨化料。投喂飼料堅持做到“三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類攝食)和“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季節靈活掌握投喂量,3—6月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占魚體重的1%~3%;7—10月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占魚體重的3%~5%;11月以后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占體重的1%~3%。
  4.3    異育銀鯽飼料投喂
  根據異育銀鯽雜食性和在水體下層生活生長的特點,養殖異育銀鯽以投喂沉性顆粒料為主。每天投喂2次,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季節靈活掌握投喂量和飼料粒徑(表3),3—6月投喂量占魚體重的2%~5%,7—10月投喂量占魚體重的5%~8%,11月以后投喂量占體重的2%~5%。
  5    水質調控
  5.1    肥水下塘與日常肥水
  放苗前先用雙倍氨基酸肥水膏肥水,并施用單倍EM菌穩水。放苗20 d后,用單倍氨基酸肥水膏追肥1次。清明節左右,殺蟲殺菌2 d后用1次芽孢桿菌。4月底水溫達到20 ℃左右,使用1次芽孢桿菌和1次硝化桿菌,同時注意增氧。5月,放養梭鱸夏花2 d前使用解毒調水素1次和芽孢桿菌1次。   5.2    日常調水
  定期采用生物制劑結合底質改良劑調水,一般每15~20 d使用生物制劑1次,高溫季節7~10 d使用生物制劑1次,同時加強水質觀察,保持水體肥、活、嫩、爽。
  6    病害防治
  梭鱸、鯔魚均不易發生疾病,但要做好魚病預防工作。以生態防治為主,放種第2天后,用水霉凈50倍液全池潑灑,隔7 d再重復1次。清明前后,使用聚維酮碘進行1次殺蟲殺菌。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梭鱸容易引起應激,從而導致疾病暴發,應注意調整水溫和水質,以防發病。
  7    日常管理
  梭鱸屬亞冷水性魚類,適溫范圍為0~33 ℃,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4~25 ℃,夏季高溫季節,池塘水深應保持在2.5 m以上。為避免魚類浮頭和泛池,應及時開動增氧機,確保池塘溶氧在4 mg/L以上。堅持每天巡塘3次,早、中、晚各1次,仔細觀察魚類活動、蔬菜生長和水質變化等情況,做好生產記錄。
  8    適時捕撈
  8.1    拉網捕撈
  鯔魚采用拉網捕撈,魚苗當年培育成鯔魚魚種,第2年養成商品魚,捕撈時注意捕大留小。
  8.2    干塘捕撈
  中下層魚類采用干塘捕撈,捕撈梭鱸時,其鰓蓋及鰭條會張開,屬防衛反應,極易刺傷魚體,要小心操作。梭鱸養殖過程中會出現個體大小不均的現象,應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9    參考文獻
  [1] 龐世勛,王廣軍,黃建華.梭鱸人工繁殖及無公害養殖技術(上)[J].科學養魚,2008(5):32-33.
  [2] 高攀,胡建勇,韓小麗,等.梭鱸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J].科學養魚,2014(12):5.
  [3] 陳佳毅,葉元土,郭建林,等.梭鱸、河鱸和加州鱸的肌肉營養成分分析[J].飼料研究,2007(9):52-54.
  [4] 于娜,李加兒,區又君.野生鯔魚和養殖鯔魚消化系統的組織學觀察[J].海洋漁業,2011,33(2):151-158.
  [5] 周曉東,何奇,楊威,等.河蟹魚鯔魚池塘混養試驗[J].水產養殖,2016(8):25-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5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