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馬鈴薯蠟果模型制作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制作場所、材料、制作技術等方面總結制定了馬鈴薯蠟果模型制作技術規程。
  關鍵詞:馬鈴薯;蠟果模型;制作;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Q9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4-0084-03
  目前市場上所出售的瓜果蔬菜模型種類少,偏于共性缺少個性,不適合用于科研和科學普及。傳統蠟果模型是以天然白蠟為主要原料,經過選型塑型、石膏制模、蠟液翻制、整修著色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傳統工藝 品[1 ],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天然白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夠逼真的表現標本的原始形態,在科研教學、展覽展示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馬鈴薯是一種高產的糧、菜、飼兼用作物,甘肅省種植馬鈴薯已有400多年歷     史[2 ],是傳統的馬鈴薯種植大省,2015年馬鈴薯種植面積71.6萬hm2,鮮薯總產折合主糧280萬t,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3 ]。先后培育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隴薯、甘農薯、武薯、天薯和臨薯五大系列40多個新品種(系)[4 ],引進了夏波蒂、費烏瑞它、大西洋等幾十個國內外優良品     種[5 ]。利用蠟果模型,對這些品種進行復制保存、科普展示,有助于更好的開展科技推廣工作。我們在長期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馬鈴薯蠟果模型制作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馬鈴薯蠟果模型制作的術語和定義、材料、選型、制模、翻制、整修著色過程的技術指標。
  本規程適用于科研教學領域蠟果模型的制作。
  2   規范性應用文件
  本規程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給出的規則起草。遵循“先進性、實用性、統一性、規范性、可操作性”的原則進行編制。
  本文中所引用的標準和文件對于本規程的應用必不可少,是本規程不可或缺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標準和文件,僅表示該版本適用于本規程,其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含勘誤)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鼓勵各方研究這些標準、文件的最新版是否可應用于本規程。凡是未標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單)適用于本規程。
  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GB/T 24314-2009 蜂蠟國家標準
  GB/T 8145-2003 脂松香國家標準
  GB T 9776-2008 建筑石膏國家標準
  QB/T 1335.1-2012 油畫顏料國家輕工行業標準
  GB 7109-1986 建筑門窗用油灰國家標準
  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國家標準
  本規程與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沒有沖突。
  3   術語和定義
  根據制作工藝,本規程所采用的“馬鈴薯蠟果模型”是指以天然蟲白蠟為主要原料,以生產中推廣的主栽的馬鈴薯品種為范本,經過選型、制模、翻制、整修潤色等工序制作而成的高仿真科研教學展示用標本。
  4   制作場所
  制作場所應符合GB 50016-2014(2018年版)的規定。
  5   材料
  本規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原材料是蟲白蠟,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蜂蠟,應符合GB/T 24314-2009的規定;松香,應符合GB/T8145-2003的規定;石膏,應符合GB T 9776-2008的規定;油畫顏料,應符合QB/T 1335.1-2012?的規定;油灰,應符合GB 7109-1986的規定;水,應符合GB5749-2006的規定。
  6   制作技術
  6.1   選型、 塑型
  選取形態美觀完整、無破損、無瑕疵、無失水癟縮、品種特征明顯的馬鈴薯塊莖標本。沒有標本實物的用粘土、油灰等雕塑材料進行塑造,清晰的反映品種的特征,并提交品種選育人員審核通過。
  6.2   制模
  按照標本實際情況規劃模塊分割位置,以3~4塊為宜,用彩筆標記界線,按照之前事先設計好的界線依厚度圈上油灰。按質量比1∶1的比例,先加水再加石膏,將石膏粉均勻抖落在水中,待石膏粉和水面齊平、水分充分吸收后,攪動均勻,迅速灌制,厚度以1~2 cm為宜[6 ]。待石膏凝固后,拆除油灰,取下模塊,對邊緣進行整修。整修完成后,在模塊的分界面上開出小洞,作為對應模塊的卯榫榫孔,完成后刷上用肥皂泡制的隔離劑備用。翻制第2個模塊時,將之前經過修整并好刷好隔離劑的模塊按原位置放置在清理干凈的標本上,按照之前設計好的界線依厚度圈上油灰,灌入和好的石膏液,凝固后,除去油泥,輕輕敲擊震動開模。依次翻制其余模塊,翻制好后在模塊適當位置打通氣孔備用。
  6.3   翻制
  將蟲白蠟、松香和蜂蠟等按質量比5∶1∶1的比例混合加熱,使之完全熔化。對照標本顏色,在蠟液中加入適量對應油畫顏料,攪拌均勻。將石膏模塊放在水中充分浸泡,待無氣泡冒出后取出,用毛巾吸去多余水分,拼好模具,內壁刷好隔離劑備用。打開最后一塊模塊灌入蠟液,合好模具,上下左右轉動,使蠟液均勻的附著在模具內壁,待蠟液基本凝固后扎開氣孔通氣,使蠟模內外氣壓平衡。放入水中冷卻,冷卻后蠟模會自動浮出水面。
  6.4   整修
  將翻制好的蠟果用毛巾擦去隔離劑,用小刀刮去飛邊,用絲網修整異常的突起,用融化的熱蠟點出芽眼。按需要,用松節油調和油畫顏料按標本實際情況給蠟模暈染著色。最后將馬鈴薯標本原產地泥土裹擦在標本適當地方。
  參考文獻:
  [1] 周   晶,展宗冰,李國峰,等.  蠟果模型制作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8(5):88-90.
  [2] 白賀蘭,喬德華.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持續健康發展對策[J].  中國馬鈴薯,2018,32(2):118-123.
  [3] 王宏康.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7(1):54-56.
  [4] 構筑馬鈴薯貯銷體系[J].  農產品市場周刊,2012(6):22-23.
  [5] 楊祁峰,岳  云,熊春蓉,等.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C]//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  2014年中國馬鈴薯大會論文集.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4.
  [6] 周   晶.  蠟果標本制作的選材及工藝[J].  甘肅農業科技,2015(10):81-84.
 ?。ū疚呢熅帲宏?nbsp;   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