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技術規程》(DB52/T 1200—2017)的編制背景及過程、編制目的和適用范圍,解釋了花溪蕪菁甘藍品種相關術語,結合試驗制定了本技術規程,主要內容包括產地環境、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收獲貯藏技術等。該規程完備了花溪蕪菁甘藍種植技術,為推動山區花溪蕪菁甘藍生產、優化種植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技術保障。
  關鍵詞    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    S5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197-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process,purpos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DB52/T 1200-2017),explained the relevant terminology of 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 varieties,and established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based on experiments.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production management,pest control and harvesting and storage technology.This regulation completed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and provided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 and optimizing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forage production;technical regulation
  當前,貴州省山地生態畜牧業處于快速發展期,草地建設類型多、規模大。花溪蕪菁甘藍(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 cv. huaxi)又名花溪灰蘿卜,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由貴州省草業研究所培育,2014年通過全國草品種委員會審定[1-2]。花溪蕪菁甘藍生育期短,耐肥抗倒性較好、高抗花葉病、產量高,豐產性和穩產性好,營養豐富,塊根抽苔不空心,適宜糧飼、經飼、果飼等間套種和混播草地建植,在一年多元多熟高效種植中對提高復種指數有著獨特的作用。與其他牧草品種相比,花溪蕪菁甘藍具有冬春生長快、產量高,牲畜喜食的優點,其塊根和菜苔還是人們喜食的蔬菜,群眾樂于種植[3]。
  近年來,該品種已在貴州省各地進行了推廣應用。然而貴州省立體農業氣候特點突出,加之種植利用技術參差不齊,各地種植利用效果尚未充分表現出該品種優勢。為規范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技術,科學種植利用該牧草品種,保證牧草產量持續高產,更好地發揮其品種生產優勢,為貴州省草地生態畜牧業服務,特制定本技術規程。本技術規程的制定,為貴州省山區推廣應用該品種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加快貴州省草業科技體系建設,保障貴州省草地生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收獲及利用的技術方法和程序。本標準適用于適宜貴州丘陵山地、中低山地區及我國南方相似生態區花溪蕪菁甘藍牧草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1989)。
  3    術語和定義
  3.1    花溪蕪菁甘藍
  花溪蕪菁甘藍是以貴州省花溪河周邊農戶收集到的地方牧草品種材料種子,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多年生牧草新品種,于2014年獲國家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花溪蕪菁甘藍”,又名花溪灰蘿卜,登記號為462[4]。
  花溪蕪菁甘藍在貴州丘陵山地、中低山地區及我國南方相似生態區海拔300~2 800 m的廣大地區均可種植利用,生育期屬于中熟偏早型,春秋均可種植,以秋種為主。1 000 m左右地區種植,生育期255 d左右,1 800 m以上地區種植,生育期430 d左右。喜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耐寒、耐旱,抗病。塊根抽苔不空心,耐冬春季貯存。牧草產量105 t/hm2左右。
  3.2    營養生長期
  從種子萌動、出苗、葉簇生長到長成肥大的肉質根的全過程,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或肉質根生長前期、肉質根生長盛期[5-6]。   3.2.1    出苗期。以預選密度75%的幼苗出土,子葉張開平展為出苗期。
  3.2.2    發芽期。發芽期指種子萌動至2片子葉展開?;ㄏ忀几仕{萌動依靠種子內部貯藏的養分,此期要求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
  3.2.3    幼苗期。幼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到“破肚”為幼苗期。
  3.2.4    肉質根生長期。肉質根生長期是指肉質根破肚至收獲時。此期肉質根由幼苗期的細長性狀逐漸加粗,細胞間隙不斷增大,橫向生長明顯,顯示出品種特征。
  3.3    株高
  株高是指從子葉節至植株最高部位的絕對高度。
  4    栽培技術
  4.1    地塊選擇
  選擇肥沃、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進行種植。
  4.2    整地施肥
  翻耕土地,深度25 cm,耙細,整成均勻一致的疏松土壤,3~4 m開廂;施入腐熟有機肥1.8~22.5 t/hm2、過磷酸鈣750~1 000 kg/hm2作基肥[7-8]。
  4.3    種子選擇及處理
  花溪蕪菁甘藍種子要求凈度≥90%、純度≥95%、發芽率≥80%、顆粒飽滿。播前進行種子精選并曬種,然后用多菌靈等殺菌劑800~1 000倍液浸種、適量敵克松粉劑加水拌種預防病蟲害。
  4.4    播種方式
  氣溫達到5 ℃以上即可播種,在海拔1 800 m以上地區,3—4月播種;海拔1 000 m左右地區,8—9月播種。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株行距40 cm×50 cm;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株行距40 cm×40 cm。
  4.4.1    直播。①播種。采取開穴播種方式,每穴播種子3~4粒,播深約1 cm,播量450 g/hm2。播后蓋土,澆水,幼苗出土階段要保證土壤濕潤、苗齊、苗壯。②幼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時除雜,疏苗、間苗在幼苗2~3片葉時進行,每窩留壯苗2株,結合行間淺耕除草、松土,施尿素45~60 kg/hm2促苗;4~5片真葉時第2次定苗,每穴定苗1株,并結合中耕除草,追施硫酸鉀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缺苗應及時補栽。
  4.4.2    育苗移栽。①苗床準備。8月中旬做床,翻深12~15 cm后耙平,按1.2~1.5 m開廂,溝寬40 cm,廂面要求表土層細、碎、平、實,然后撒施腐熟有機肥7 500~15 000 kg/hm2、過磷酸鈣225 kg/hm2,苗床與大田的面積比為1∶5[9]。②播種。播量225 g/hm2,用細土與種子拌勻,按2.5 g/m2的密度均勻撒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播后苗床用秸稈覆蓋;為保持苗床土濕潤,應早晚澆水,一般3~5 d種子發芽,覆蓋物去除時間為子葉伸出未展開時。③疏苗與定苗。分別于1~2片真葉、2~3片真葉時定苗,每3~4 cm留1株苗。④追肥促苗。在疏苗、定苗后進行追肥,如果天旱,每天傍晚用清水潑灑;二至三葉期追施尿素45~60 kg/hm2;三至四葉期看苗施肥,葉片嫩綠,生長正常,可適當少施或不施肥料,葉片發育不良或葉片發黃,則應及時追肥;移栽前4~6 d施用送嫁肥,用尿素30~45 kg/ hm2兌清水澆施。⑤控苗煉苗。幼苗2~3片真葉時,用多效唑水溶液750 kg/hm2噴施1次苗床地;煉苗主要是控制苗床濕度,可采用深溝高廂,追肥時適當澆水,雨水多時改用尿素30~45 kg/hm2直接撒施,也可用灰肥吸濕。⑥病蟲害防治。菜青蟲、蚜蟲等可用45%甲氰菊酯乳油、2.5%敵百蟲粉劑1 000~1 200倍液等防治;蟋蟀、螻蛄等可用甲敵粉200~250 g拌合油枯渣或鮮菜碎葉1.5~2.0 kg撒施于苗床誘殺;移栽前用高錳酸鉀600~800倍液噴霧1次防治病毒病[10-12]。⑦苗床去雜。四至五葉期,將株型、葉色不一致的異型苗拔除。⑧移栽。起苗前1 d苗床應有一定濕度,以保證起苗時帶土不傷根系,多帶護根土,起苗時對苗木進行分級;移栽時要根正苗直,不栽隔夜苗和吊根苗,栽植后澆足定根水,注意從窩邊輕施輕澆。⑨查苗補缺。返青成活后應逐廂逐行進行查窩補缺,及時補上缺苗和除掉病、雜苗。
  4.5    田間管理
  4.5.1    中耕施肥。移栽成活后,結合淺中耕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進行提苗;于肉質根生長期進行第2次施肥,此期分為葉部生長旺盛期和肉質根生長旺盛期,是花溪蕪菁甘藍生長的關鍵時期,生長速度快,根系和葉片生長旺盛,在管理上要促葉片快速生長,盡快形成最大的葉片同化面積,促進根系快速發育,控制后期葉片旺長[13-14]。結合中耕、除雜和培土追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鉀225 kg/hm2。
  4.5.2    病蟲防治。越冬前主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開春后重點防治蚜蟲。根據蟲害發生情況,用45%甲氰菊酯乳油1 000~1 200倍液對蚜蟲進行防治。
  5    收獲與利用技術
  5.1    收獲
  春播8月下旬可摘葉利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獲塊根利用。秋播一般11月中下旬可摘葉利用,次年1—3月收獲塊根利用。
  5.2    利用
  莖葉可直接作為飼料,也可青貯利用。塊根耐貯性強,可直接堆放倉庫,利用時打碎或切絲直接飼喂羊、牛和豬等家畜,也可與其他飼料拌飼。肉質根和菜苔可作蔬菜食用[15]。   6    參考文獻
  [1] 朱邦長.貴州高產飼用植物的栽培與利用[M].貴陽:貴州省人民出版社,2008:268-274.
  [2] 陳寶書,王建光,畢玉芬,等.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3] 牟瓊,吳佳海,楊義成,等.飼用灰蘿卜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0):58-59.
  [4] 牟瓊,吳佳海,楊義成,等.花溪灰蘿卜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2011,30(2):80-82.
  [5] 牟瓊,王應芬,楊義成,等.花溪灰蘿卜區域試驗研究[J].草業與畜牧,2013(2):16-20
  [6] 楊義成,牟瓊,王應芬.花溪灰蘿卜在黔西北高寒山區的適應性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3):74-75.
  [7] 牟瓊,吳佳海,楊義成,等.花溪灰蘿卜品種整理研究報告[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4):93-95.
  [8] 牟瓊,王應芬,吳有松,等.貴州山地灰蘿卜高效間套種模式及茬口分析研究[J].草業與畜牧,2013(4):13-14.
  [9] 熊先勤,李富祥.威寧蕪菁甘藍栽培利用技術要點[J].農技服務,2009,26(8):32.
  [10] 熊先勤,鐘理,李富祥,等.貴州高寒山區優良牧草引種與評價[J].種子,2010,29(4):90-94.
  [11] 熊先勤,鐘理,李富祥,等.飼用新品種威寧蕪菁甘藍的選育[J].種子,2010(8):17-19.
  [12] 何靜,熊先勤,盧玉蘭.不同種植密度和播種期對威寧蕪菁甘藍產量的影響[J].草業與畜牧,2011,185(4):7-10.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草種引種技術規范:NY/T 1576-2007[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14] 國家環境保護局.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198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0.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   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黔科合平臺人才〔2016〕5713);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黔科合人才〔2016〕4024);武陵山區牧草產業配套技術集成應用(黔科合成果〔2016〕4042);國審草新品種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研發應用(黔科合成果〔2019〕4309)。
  作者簡介   牟瓊(1970-),女,貴州道真人,研究員,從事草資源育種及利用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2-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