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玉米集糧、飼、經濟和蔬果作物為一體,在農業發展與生產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陜北玉米種植廣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土質疏松,有利于玉米栽培,加強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對實現當地穩產高產和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均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陜北玉米種植技術推廣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了玉米種植技術與推廣應用措施。
1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1選種不科學
1.1.1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因種植技術粗放,一些地區在選種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土壤實際情況,選種比較單一,種植戶選擇的種子質量不佳,種子類型與土壤結構不匹配,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
1.1.2玉米種子經營市場混亂。一些新品種多雜亂,主導品種不突出,新品種無法滿足陜北地理環境與生長需求,未在基層得到廣泛性推廣。而這些新品種往往有一定的技術規范性和制約性,成本投入也較高,很多基層農戶只注重營利,并未提前做好示范性種植,仍舊按照傳統種植方法進行種植,因農技水平參差不齊,新品種作用性得不到發揮,無形中也增加了種植成本,而玉米生產成本高、價格低,間接也影響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1.2種植制度落后,機械化水平較低
有的農戶采取連作種植,大大增加了玉米病蟲害的滋生幾率。例如:玉米大斑病等重要的真菌性病害,發病率在20%左右,玉米正常生長受到影響,給糧食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再加上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一些大型聯合收割機使用率不高,很多地區采用手工播種,人工收獲,這無形中增大了勞動強度。
1.3施肥不合理
很多地區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落后,一些農戶仍然忽視農家肥料的重要性,在肥料的施用上存在配比不科學、施肥量不足、施肥量過大的現象,這些農戶錯誤地認為,不斷增加施肥量就能提升玉米產量,因此造成化學肥料使用過度,土地氮磷含量嚴重失衡和土地板結現象,這不但不能滿足玉米生產高產高效的要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2玉米種植技術的相關介紹
2.1機械化玉米種植技術介紹
2.1.1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翻耕土地,翻耕時需要注意將犁地深度保持在20cm,不能出現嚴重的深淺不一現象。翻耕完成后,檢查土地是否存在漏耕現象,若存在此現象需要及時補耕。起壟過程也由專用機械完成,在起壟操作完成后,還需利用相應設備對隴進行壓實操作。
2.1.2可采用雙行播種,完成施肥操作,控制好肥料與種子距離,大概在10cm左右。播種完成后,需要借助壓實機械進行壓實作業。行距、植株距離都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在確定距離時需要結合氣候、土地肥力等因素,在大壟寬度較小的情況下,適當加寬植株距離,確保玉米產量的提高。
2.2高產糯玉米種植技術
2.2.1做好隔離工作。糯玉米的糯性是由隱性基因(wx)控制的,具有明顯的花粉直感現象,不能與其他類型玉米同種,為此,應采取空間隔離的辦法,安全種植距離控制在700m內。
2.2.2精細整地。地塊應土層厚,有機質豐富,墑情良好,具備一定的肥力,播前進行深耕曬壟。
2.2.3適期播種。播種期地溫保持在13℃以上為宜,為使土地利用率達到最大,可采用分期播種,基于糯玉米隱性基因的生理特性,應選擇成熟時間不同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并保證不同品種玉米播種時間間隔在10天以上,以錯開玉米長勢,確保玉米采摘順利進行。
2.2.4合理密植。種植密度不宜過大,保苗量為50000至60000株/hm2,每穴播種2粒,播種深度2.5至5cm。
2.2.5合理安排水肥,加強田間管理。不同密度、不同生育期玉米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是不同的,玉米從拔節到抽穗開花對養分的需求量最大,應追肥處理,追肥以氮肥為主,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施肥量控制在5000至7500kg/hm2,配合磷、鉀肥施用,控制在150至200kg/hm2左右。
3加快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途徑
3.1加快構建可持續的玉米安全生產體系
隨著消費需求的提檔升級,玉米消費與供給不足的問題凸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應構建更高層次可持續的玉米生產保障體系,最大限度提高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诖?,各地區應根據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國家“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總要求,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深化玉米收儲制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玉米增產提質,保護糧食產能,提高玉米產量的同時,提高其質量。并全面激活加工企業運行,做好糧食收購和庫存消化工作,以調整好政策性玉米庫存比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3.2建立玉米產業體系
玉米只有經過加工轉化和物流配送,才能把成品糧油及時供應給消費者終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構建適應國情糧情、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只有建立一批有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的玉米產業體系,構建“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才能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有效發揮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安全的重要載體作用,推動我國玉米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在市場化改革的大勢下,全球各地高度重視玉米產業發展,特別是一些玉米主產區通過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加大,市場深度融合,使玉米產業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實現了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玉米市場聯動性進一步增強,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建立起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了玉米產業提質增效的作用性發揮。
近年來,我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作為世界第一糧食生產大國,玉米產量、質量的提升,必須依靠先進的種植技術,基于我國建設世界第一糧食產業強國任重道遠的基本現狀,大力推廣種植技術在提升糧食國際競爭力、培育國際大糧商、打造全球化糧食品牌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也必將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進程。
(作者單位:718000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