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討農作物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農作物的蟲害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農民應用了大量的化學農藥,這些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僅使害蟲產生了較大的抗藥性,而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對農作物蟲害進行防治時可以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通過生物防治技術控制蟲害的發生,并降低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文將對農作物蟲害生物防治技術進行相應的分析,希望可以使生物防治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農作物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應用
  一、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于農作物蟲害的重要意義
  于生物防治技術而言,其安全性相對較高,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同時不會對其它生物造成不利影響,其對蟲害的殺傷力特別強,并且防治作用持續時間相對較久,在使用的過程中并不會殘留,可見生物防治技術有著較多優點。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改變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方法,實行以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為主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生物防治方法淺析
  1.將微生物農藥的使用進行大力推廣
  (1)在防治農作物出現蟲害時,可以利用抗生素?,F階段應用比較廣泛的就是阿維菌素,其可以有效的防治諸多蟲害,例如棉紅蜘蛛、棉鈴蟲、稻縱卷葉螟、梨木虱等害蟲。另外,井岡霉素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農抗120廣泛用于蔬菜、棉花病害的防治,枯草芽孢桿菌一般用于水稻、棉花病害的防治,滅幼脲、白僵菌用于棉花蟲害的防治。
 ?。?)在防治農作物的蟲害時,可以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F階段蘇云金芽孢桿菌應用的最多?,F在種植的抗蟲棉就含有Bt基因,其是由人為轉移到棉花中,可以使棉花產生一種對昆蟲有毒的蛋白質,殺死棉鈴蟲等夜蛾類害蟲,有效控制了棉鈴蟲暴發。此外,Bt和殺蟲單混用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較好。
  2.利用天敵防治農作物蟲害
  每一種害蟲都有相應的天敵,有的害蟲有一種天敵,有的害蟲有多種天敵,在對農作物蟲害進行防治時可以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通過這樣的方式避免害蟲的大量繁殖問題。i蟲天敵存在多種,主要有姫蜂、瓢蟲、農田蜘蛛、寄生蠅等。利用天敵防治農作物蟲害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為繁殖害蟲天敵,然后進行田(園)間釋放,該方法已廣泛用于果園、菜園的蟲害尤其是螨害的治理;二是保護田(園)間現有天敵,具體方法是減少化學農藥尤其是高毒農藥用量,以棉田為例,5-7月是棉花病蟲的輕發期,但卻是天敵的盛發期,這個時期要盡量減少廣譜性化學農藥用量;針對紅蜘蛛、蚜蟲可選用專用藥劑普治甚至是挑治,最大限度地保護天敵,在果園還可采取種植豆科作物或牧草的方法,不但可改善和提高果園的土壤肥力,而且可為天敵提供獵物、活動和繁殖的場所,增強對蚜蟲類、螨類害蟲的控制力?,F今應用較多的天敵主要有瓢蟲類、草嶺類、蜘蛛類、蝽類、寄生蜂類以及螳螂、鳥類等。
  3.利用信息素防治農作物害蟲
  于昆蟲信息素而言,該類昆蟲之間在自衛、求偶、產卵、覓食過程中發出的一種化學信息物質,該物質具有通訊聯絡的作用,可以將其應用在蟲情監測、干擾交配以及大量誘捕等多個方面。2014-2015年開展棉紅鈴蟲性干擾素防治棉紅鈴蟲,2016年開展稻縱卷葉螟性引誘劑誘殺稻縱卷葉螟成蟲,都取得了較理想的防效,為控制蟲害發生程度、減輕化學防治壓力、降低危害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應用性信息素防治病蟲害必須是大面積統一進行才能保證防治效果。
  三、生物防治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相關領域對生物防治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對生物防治技術越發重視,將該技術作為緩解當今世界五大危機的戰略決策之一。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子生物水平上的研究,特別是在植物、害蟲、天敵之間的相互作用、遺傳工程誘變微生物、生物降解有機農藥等領域十分活躍。目前,世界上一些大農藥公司開始出資贊助科研單位,研究集中在天敵蟲人工飼養、大量繁殖技術和工廠化商品生產工藝等方面,國際上的天敵昆蟲公司已超過80家,北美已經商品化生產的天敵昆蟲超過130種,我國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但平腹小峰達到了商品化生產程度,赤眼蜂人工繁殖上實現了半機械化,全國有登記注冊的Bt工廠達42家,棉鈴蟲病毒殺蟲劑完成了藥檢、行政部門的注冊登記手續。由此可見,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在我國必定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生物防治技術發展的相關建議
  相關領域以及相關人員對生物防治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將生物防治技術廣泛的應用到農作物的蟲害防治過程當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相關人員應該對這些問題提起重視,例如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科研成果轉化商品慢等。針對這些問題,相關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進行解決:第一點,將加快成果轉化速度,使生物防治普及率逐步提高;第二點,加快技術創新,使生物防治選擇性逐步增加;第三點,加大資金投入,使生物防治推廣逐漸加快;第四點,將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使生物防治技術得到有效發展。
  五、結語
  相關人員對農作物蟲害帶來的損失進行了調查,發現每年農作物有20%-40%的損失量,經濟損失也十分可觀。為了使農作物的蟲害得到有效防治,使農業的生產得到有效保障,越來越多的農民在防治農作物蟲害的過程中使用了農藥,農藥的應用不僅會使蟲害的抗藥性逐步提高,而且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生物防治技術應運而生。生物防治技術可以解決蟲害防治中的一系列問題,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有機體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農作物蟲害,使農作物減產等問題得以避免。相關人員需要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將該技術在農作物蟲害防治中大力推廣,使生物防治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張巖.玉米蟲害的生物防治策略分析[J].北京農業,2015(12):127.
  [2]李應生.農作物病蟲害治理方法[J].農業工程,2015,5(02):95-97.
  [3]洪軍,贠旭疆,杜桂林,齊曉.我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應用現狀[J].草原與草坪,2014,34(03):90-96.
  [4]鄭鈞,陳天毅.農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202-204+2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