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眾包模式的農業資源服務平臺研究及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從眾包模式和農業資源服務現狀出發,闡述了基于眾包模式的農業資源服務平臺設計研究背景,介紹了基于眾包模式的農業資源服務模式以及平臺功能模塊的設計,展望了這種新型商業服務模式的發展前景?;诒姲J降霓r業資源服務平臺不僅提供了農業資源信息,還改變了傳統的單向信息服務模式,為農業領域開創了一種新型商業服務模式和一套完整的運行機制,引領農業全面發展。
關鍵詞 眾包模式;農業資源服務平臺;服務模式;功能模塊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251-01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rowdsourcing mode and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ervice,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crowdsourcing mode,introduced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ervice mode based on crowdsourcing mode and the design of platform function module,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is new commercial service mod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crowdsourcing mode not only provide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formation,but also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one-way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It creates a new business service mode and a set of complete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the agricultural field,lead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crowdsourcing mode;agricultural resources service platform;service mode;functional module
隨著當今網絡、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民、農業企業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于信息資源的獲取,人們的關注點也在不斷變化,已由單純的傳統農業的“資源”轉換成了現代農業的“市場”,而由此衍生出來的就是農業市場經濟[1]。在此轉變過程中,信息化溝通手段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眾包”概念原大多被應用于商業領域,隨著近些年的發展,這一概念也被各領域成功引用并發展,但少有與農業信息產業相結合的成功范例。
據此以創新理念和成熟的網絡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設計出一種應用于農業資源服務的眾包模式和一套完整的運行機制,構建基于眾包模式的農業資源服務平臺[2]。盡可能地將眾包這種商業模式與農業領域相結合,帶來一種新型商業服務模式,促進農業全面發展,為農業工作者出謀劃策,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期通過本平臺可以更好地將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與農業生產能力進行全面提升[3]。
1 眾包的定義及理念
“眾包”是指一個公司或機構將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模式。眾包(crowd sourcing)的英文意思即為眾資源,當然包括了眾籌(crowd funding)、眾創(crowd creativity)、開源(open source)、云勞動力(cloud labor)等。眾包任務通常情況下由個人來承擔,但若是涉及到需要多人合作實現的任務,也需要以依靠開源的個體生產形式出現。“眾包”這一概念實際上是源于對企業創新模式的反思,在這種新的電子工作模式中企業或者合同商利用互聯網將工作或項目分配給網友,讓他們提供想法或直接解決相關問題,從而降低勞動成本。眾包能夠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延伸了創新邊界,能更好地利用社會人才資源,創造新型就業模式等,因而深受國內外公司的追捧,國內外的成功案例有很多[4-5]。
2 基于眾包模式的農業資源服務模式
農業資源服務平臺結合眾包的意義和農業服務的需求設計出一種結合C2C和O2O的模式,用戶不僅可以在線上尋求或提供資源信息,也可以發布眾包任務,接包者在線上接收任務后可在線下完成。針對不同的用戶角色與平臺之間的關系,為了讓平臺保持良好運作,需要設計出相應的運作機制,包括用戶信用評價機制、用戶付費機制、用戶之間的交易機制以及推薦和消息通知機制等(圖1)。
3 平臺功能模塊的設計
平臺主要包括眾創模塊、眾投模塊和云勞動模塊3個模塊[6](圖2)。用戶在眾創模塊可尋求農業資源信息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可征集其他用戶的想法;在眾投模塊可為自己的農業資源項目和理念尋求投資;在云勞動模塊中可發布與農業資源相關的眾包任務尋求云勞動力,其他用戶可接收任務,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去解決眾包任務[7]。通過這種模式可解決一些在農業生產中出現的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生產效果差的問題,還可為農業愛好者、農技高手和農業專業方面的專家提供一個交流經驗和想法的平臺。 4 前景展望
農業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產業,在任何時代都發揮(下轉第253頁)
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如何發展農業、如何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在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大背景下,需利用其他產業有效的、有用的方法和思維嫁接到農業發展中,使農業發展走向多元化和信息化。
本系統將眾包這種商業模式與農業信息服務相結合,帶來一種新型商業服務模式,引領農業全面發展,為農業工作者出謀劃策,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力成本。這不僅是一個平臺,更是一種服務,不僅服務于農業工作者,更為那些農業愛好者、農技高手和農業專業專家提供了一個獲得收益和交流想法的機會,在滿足個人、團體、企業的農業信息需求的同時,自身也可獲取實際的經濟收益[8]?,F可在北京地區進行區域性運營,若成功,可將此商業模式復制到全國各省、市、地區運營,以真正實現在將傳統農業、創新商業模式與信息化發展的融合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變農村生產生活現狀和固有傳統模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因此,無論是從市場角度還是農業發展角度來看,該系統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5 參考文獻
[1] 汪冰.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1):9330-9331.
[2] 王成武.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現狀與對策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1.
[3] 鐘衛華,謝志忠.我國農業信息化研究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5.
[4]林素芬,林峰.眾包定義、模式研究發展及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4):212-217.
[5]夏恩君,趙軒維,李森.國外眾包研究現狀和趨勢[J].技術經濟,2015,34(1):28-36.
[6] 阮夢馳.Content 項目眾包平臺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
[7] 薛亞曉.基于互聯網眾包模式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8] 吳俊,崔昊哲,趙嘉琪.眾包平臺任務分類與交易方式匹配研究:基于國內外眾包網站的探索[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4):6-11.
基金項目 糧經作物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BAIC09-2018)。
作者簡介 豐帥媛(1994-),女,山西朔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信息化。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