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方法和成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湖北省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方法和成效,以期為江漢平原地區乃至長江中下游水網區蝦稻產業園創建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    現代農業;產業園;蝦稻共作;湖北潛江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240-01
  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蝦-稻為主導產業,現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種選育、綠色種養、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等于一體的蝦-稻全產業鏈。產業園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發展目標,堅持“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的發展方向,力爭打造“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蝦稻特色產業發展先行區[1]。自產業園創建以來,在農業科技、產業升級、經濟效益等方面增效明顯。
  1    基本情況
  產業園包括市園林、泰豐、楊市、熊口、龍灣、漁洋6個鎮、處,總面積590.8 km2。產業園重點聚焦“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核心功能,結合蝦-稻產業優勢、發展潛力、經濟區位、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構建潛江市科技創新與綜合商務區(核心區)、產業集聚與產城融合發展區(示范區)、綠色高效蝦稻共作標準化種養基地(輻射區)的“兩區一基地”總體布局[2]。
  2    創建方法
  2.1    政府支持,部門聯合投資建設
  市委、市政府出臺資金整合政策,整合資金3億元重點投向產業園建設,確保園區建設可持續性。搭建蝦-稻產業融資平臺,由市國資辦與市供銷社共同出資1億元成立湖北潛江龍蝦投資有限公司,并設立潛江市產業園蝦-稻產業發展引導基金。
  2.2    企業主體,龍頭帶動園區發展
  依托華山和萊克為主的2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加工產品包括小龍蝦、甲殼素等7大系列、23個品種,其中,甲殼素及其衍生產品已從保健品生產拓展到醫療、煙草等行業。依托巨金米業、蝦鄉食品公司為主的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開展稻米深加工,打造以“潛江蝦稻”為主的優質大米系列產品,為蝦-稻產業發展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2.3    農戶參與,合力推進園區建設
  園區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統一種養模式、農業投入品、烘干收儲、標準加工、線上線下銷售,農民積極參與,以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園區建設。目前,產業園內標準化蝦稻共作基地面積達到1.2萬hm2,其中集中連片和規模經營基地面積達到85%。
  2.4    技術入駐,搭建科技服務平臺
  產業園先后聯合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萊克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北省農科科院等科研院所,重點開展小龍蝦野生種質資源庫建設、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技術研發、“潛江蝦稻”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和“蝦稻共作”模式下水質、土壤環境、病理學等課題研究。
  3    取得成效
  3.1    農業科技創新顯成效
  依托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已從長江中下游地區6個小龍蝦地方群體中篩選出了1個生產性最好的地方種群;依托湖北省農科院開展適宜蝦稻生產的優良品種選育,篩選出了5個優質稻組合。
  3.2    園區產業集群顯成效
  一是打造蝦-稻加工集群。以產業園為核心,提升生態蝦稻米等高端稻米、稻米休閑食品等精深加工水平,打造稻米加工產業集群。鞏固提升蝦仁、蝦尾等原料型產品加工能力,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打造小龍蝦加工產業集群。二是建設蝦-稻物流集群。著力引進和培育現代化物流企業,重點建設全國小龍蝦交易中心項目,目前已完成小龍蝦物流園、批發市場和自由交易市場20 000 m2及配套設施建設。三是創建潛江蝦-稻產業品牌集群。以生態龍蝦城為試點,分產業分別開展小龍蝦養殖品牌、小龍蝦和大米加工、小龍蝦餐飲等品牌統一整合。“潛江龍蝦”已于2018年8月8日獲得全國馳名商標,積極創建“潛江龍蝦”省級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國范圍已授權43家單位使用“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3-4]。
  3.3    園區經濟效益顯成效
  截至2018年,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小龍蝦養殖及良種繁育產值達20億元,稻米及加工產值達到25 億元,小龍蝦加工業產值達到80億元,甲殼素及其衍生品深加工業產值達到47億元,蝦-稻倉儲物流產業實現產值52億元。另外,通過現代產業園示范帶動,截至2018年,全市蝦稻共作總面積達到4.67萬hm2,小龍蝦產量達12.5萬t、優質蝦田稻米產量達44萬t,全市蝦-稻全產業鏈的綜合產值達到310億元。
  3.4    農民致富增收顯成效
  不斷創新蝦-稻產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采取“公司+農戶+基地”模式,有效拉長農業產業鏈,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收“兩頭甜”。通過華山模式、萊克模式和巨金模式的推廣,農戶和貧困戶增收效果顯著。截至2018年,產業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預計20 339元,增長18.0%以上。
  4    結語
  隨著潛江市對產業園高端技術研發投入、產品品牌建設力度、金融資本扶持力度的不斷增加,潛江市蝦-稻產業必將為夯實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成為加快潛江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展契機[5]。
  5    參考文獻
  [1] 余錦平.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業持續發展的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8(10):134-137.
  [2] 陳洪思.中國小龍蝦之鄉的品牌培育之路:潛江市積極推進小龍蝦產業轉型發展[J].學習月刊,2011(16):131-132.
  [3] 陳坤.潛江市發展小龍蝦產業的探索和啟示[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1):2955-2959.
  [4] 劉念.湖北省潛江小龍蝦品牌建設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17.
  [5] 史志誠.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地產經濟芻議[J].新西部,2018(34):40-43.
  收稿日期   2019-0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