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香菇品種的AFLP分子標記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試驗以香菇LB-21、香菇L808、香菇215和香菇B15-1等4個品種為研究材料,采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分析其遺傳多樣性。結果表明,4個香菇品種之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變化范圍為0.669 5~0.878 7;UPGMA法聚類分析發現,4個品種分為2組,香菇LB-21與香菇B15-1親緣關系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4 5,香菇L808與香菇215親緣關系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8 7。
關鍵詞 香菇;AFLP分子標記;遺傳多樣性;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4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47-02
Abstra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B-21,L808,215 and B15-1 Lentinus edodes varieties was analyzed by AFLP molecular mark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mong the four Lentinus edodes varieties was 0.669 5-0.878 7.UPGMA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ur variet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LB-21 and B15-1 were closely related,an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874 5. L808 and 215 were closely related,an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878 7.
Key words Lentinus edode;AFLP molecular marker;genetic diversity;clustering analysis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又名香蕈、冬菇、花菇、椎茸等,在分類學上隸屬于擔子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香菇屬[1]。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較高,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世界真菌學家研究的熱點。我國香菇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菌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等工作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視。香菇菌種是香菇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決定了其產量和質量。從分子生物學水平鑒定菌種和構建DNA指紋圖譜有助于準確識別菌種,從而有效地利用不同香菇品種的優勢,促進香菇生產的發展[2]。
目前,應用于香菇種質資源研究的分子標記主要有SSR、AFLP、RAPD、SCAR、SRAP[3-7]。AFLP分子標記技術具有模板量少、引物通用性高、多態檢出率高、穩定性和重復性較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植物分子遺傳圖譜構建、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研究、基因定位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研究領域[8-9]。本試驗利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分析不同香菇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從基因水平反應品種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開展香菇生物學研究提供一定的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香菇品種共4個,即香菇LB-21、香菇L808、香菇215和香菇B15-1,均來自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資源中心第三研究室。香菇LB-21是選育品種,抗霉菌能力強、產量高,經小面積栽培產量穩定;香菇L808是廣溫型品種,菇體中等偏大、菇形圓整、菇柄較短、菇質優、菌齡短,產量高;香菇215是中高溫型品種,菌肉厚實,菌柄中長偏短,抗逆性強,產量高;香菇B15-1是野生香菇菌株,抗雜菌污染能力強,柄短肉厚。
1.2 主要試劑及引物
主要試劑有Taq酶(2 U/μL)、dNTP(10 mmol/L)、引物(10 mmol/L)(生工基因)、內切酶(10 U/μL)(NEB公司)、T4連接酶(5 U/μL)(NEB公司)。Marker為DL2000、100 bp DNA Ladder。引物在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試驗所用接頭和引物信息見表1,試驗所用引物組合見表2。
1.3 試驗方法
1.3.1 樣品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進行DNA提取,用2.0%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3.2 限制性內切及連接。對所選樣品采用EcoRⅠ/MseⅠ雙酶切,酶切與連接反應同步進行。酶切與連接體系(20 μL)為:10×AFLP digest-ligation Buffer 2 μL,AFLP digest-ligation Enzyme Mix 1.8 μL,EcoR I Adaptor 1 μL(10 μmol/L),Mse I Adaptor 1 μL(10 μmol/L),模板DNA 5 μL,用ddH2O補至20 μL。酶切-連接反應條件為25 ℃、5 h,1%瓊脂糖電泳檢測。
1.3.3 預擴增。預擴增反應體系:2×PCR Mix 10 μL,E00 1 μL(20 μmol/L),M00 1 μL(20 μmol/L),酶切-連接模板DNA 4 μL,加ddH2O至20 μL。PCR擴增程序: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0 ℃復性30 s,72 ℃延伸1 min,30個循環;將預擴增產物4 ℃保存備用。 1.3.4 選擇性擴增。將預擴增產物稀釋后作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反應體系:2×PCR Mix 10 μL,Eprimer 1 μL(20 μmol/L),Mprimer 1 μL(20 μmol/L),模板DNA 5 μL(預擴產物稀釋20倍),加ddH2O至20 μL。PCR擴增程序:95 ℃預變性5 min;95 ℃變性35 s,65 ℃復性35 s(每循環降低0.7 ℃),72 ℃延伸1 min,12個循環;94 ℃變性30 s,56 ℃復性30 s,72 ℃延伸1 min,23個循環。
1.3.5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分析。選擇擴增PCR產物和上樣緩沖液比例8∶3,旋渦混勻,94 ℃變性10 min后,于6%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進行垂直電泳分析,銀染后觀察。利用Quantity One軟件對4個樣品、12對引物組合擴增產物測序儀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根據無帶和有帶情況轉化為0和1數據矩陣。采用NTSYSpc 2.11軟件包進行個體相似系數計算,并采用UPGMA法進行聚類分析,利用popgene和NTSYS軟件對樣品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聚丙烯酰胺凝膠分析
利用12對隨機引物組合對4個香菇品種的基因組DNA進行擴增,AFLP擴增產物長度介于100~500 bp之間,條帶清晰。擴增電泳圖譜見圖1。
擴增條帶總數為239條,其中多態性條帶為100條;引物組合P5擴增出的多態性條帶最多,多態百分比為65.38%;引物組合P9擴增出的多態性條帶最少,多態百分比為15.38%。
2.2 品種多態性分析
由表3可知,香菇LB-21擴增出的條帶總數為180條,其中多態性條帶41條,多態比率最低,為22.78%,特有條帶2條;香菇L808、香菇215分別擴增出195、188條,多態性條帶分別為52、49條,其中特有條帶分別為12、2條;香菇B15-1擴增出的條帶總數為196條,多態性條帶57條,多態比率最高,為29.08%,含特有條帶7條。
2.3 遺傳相似性系數分析
由表4可知,4個香菇品種之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變化范圍為0.669 5~0.878 7。香菇LB-21與香菇L808、香菇215之間的遺傳性系數較小,說明遺傳距離較遠;與香菇B15-1之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較高,為0.874 5。香菇L808與香菇215之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較高,為0.878 7;與香菇B15-1之間的遺傳性系數較小,說明遺傳距離較遠。
2.4 聚類分析
采用UPGMA法進行聚類分析,得到4個香菇品種的親緣關系樹狀圖。從圖2可以看出,4個香菇品種被分為了2組,其中香菇LB-21與香菇B15-1為一組,說明這2個品種親緣關系相對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4 5;香菇L808與香菇215為一組,兩者親緣關系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8 7。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12對隨機引物組合擴增4個香菇品種基因組DNA,香菇B15-1擴增條帶總數為196條,多態性條帶57條,多態比率最高(29.08%),含有特有條帶7條
香菇L808、香菇215擴增條帶總數分別為195、188條,多態性條帶分別為52、49條,其中特有條帶分別為12、2條;香菇LB-21擴增條帶總數為180條,其中多態性條帶41條,多態比率最低(22.78%),特有條帶2條。
4個香菇品種之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變化范圍為0.669 5~0.878 7。采用UPGMA法進行聚類分析,結果發現,4個品種被分成了2組,其中香菇LB-21與香菇B15-1為一組,說明這2個品種親緣關系相對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4 5;香菇L808與香菇215為一組,兩者親緣關系較近,遺傳相似性系數為0.878 7。
4 參考文獻
[1] 卯曉嵐.中國大型真菌[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 卓英,譚琦,陳明杰,等.香菇主要栽培菌株遺傳多樣性的AFLP分析[J].菌物學報,2006,25(2):203-210.
[3] 董慧,章爐軍,張美彥,等.中國香菇主栽品種遺傳多樣性的SSR分析及指紋圖譜構建[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6):1427-1436.
[4] 程水明,干建平,劉世旺,等.AFLP分子標記在香菇F1代群體中的多態性及分離方式[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2):2922-2926.
[5] 葉長文,譚海芹,吳應淼,等.香菇135和9015品種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子標記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3,40(2):230-233.
[6] 趙微微,李海波,付立忠,等.47個香菇主栽菌株的SCAR標記分子鑒別[J].食用菌學報,2010,17(2):7-14.
[7] 劉靖宇,宋秀高,葉夏,等.香菇菌株遺傳多樣性ISSR、RAPD和SRAP綜合分析[J].食用菌學報,2011,18(3):1-8.
[8] 陳立佼,柴紅梅,黃興奇,等.尖頂羊肚菌遺傳多樣性的AFLP分析[J].食用菌學報,2013,20(2):12-19.
[9] 王曉英,郭廷松,王新花,等.4個蘋果品種的AFLP分子標記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9(1):90-93.
基金項目 陜西省科技廳農業領域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NY-010)。
作者簡介 雷萍(1966-),女,陜西西安人,副研究員,從事食藥用真菌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