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韭壟作栽培的優點及關鍵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細葉韭人工壟作栽培具有改善土壤性狀、提墑保苗、排水防澇、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害、增加花序產量、提高花序品質、省工省時、便于田間管理等優點。本文從合理選地、施足底肥、整地起壟、適期移栽及田間管理等方面總結了細葉韭壟作栽培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細葉韭;壟作栽培;優點;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3.3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58-02
細葉韭(Allium tenuissimum L.)屬百合科蔥屬[1],俗稱麻麻花、雜麻花等,是以花序為產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2-3]。花序經油炸之后,香味濃郁,風味獨特,是一種別具地方特色的調味品資源,也是北方地區諸多家庭、飯店特色面食、拌菜、烹飪的首選[4]。根據分析,細葉韭花含有多種硫化合物[5-6],具有解毒、壯陽、補腎、抗癌等功效[7]。為了掌握細葉韭的特征特性、擴大細葉韭人工栽培種植規模,實現細葉韭產業化發展,于2011年開始對細葉韭進行了人工栽培試驗。細葉韭人工栽培是一項精細而繁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苗期管理至采花收獲都要求精細,特別是鋤草松土、采花收獲都需要人工作業,工作量較大。為了省時、省力、高效,找到科學的栽培途徑,于2015—2017年開展了細葉韭平畦栽培和壟作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壟作栽培效果更好。
細葉韭壟作栽培可以聚集耕層土壤,加厚活土層,改善土壤結構和土壤性狀,防止板結,排水防澇,減輕病蟲草害等;可以改善光照,增強光合作用,提墑保苗,促進細葉韭植株生長發育,增加花序產量,提高花序品質;而且起壟后便于田間作業,更加省工省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細葉韭壟作栽培,要注意合理選地、施足底肥,做到適時、合理移栽,并加強田間管理,以提高花序品質和產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1 壟作栽培的優點
1.1 改善土壤性狀
土壤作為植物體主要的養分、水分提供者,其理化性狀直接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和經濟產量。細葉韭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是較厚的活土層可以為細葉韭生長發育提供更充足的養分、水分,為細葉韭根系提供較大的生長空間,保證細葉韭正常生長發育,獲得較高產量。采用起壟栽培,可以聚集耕層土壤、加厚松土層、熟化底層土壤、增加土壤團粒結構、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理化性、改善土壤透氣性;同時也增加了雨水的滲蓄能力,擴大了根系分布范圍,增強了細葉韭的抗旱能力及其根系對土壤水分、養分的吸收能力,促苗壯根。
1.2 提墑保苗
細葉韭植株移栽時,容易造成根部創傷、生理機能下降等狀況。采用壟作栽培,由于活土層聚集、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土壤表層孔徑較少,阻斷了水分蒸發,起到了保墑的作用。土壤保墑能力的提高,可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起壟栽培增加了土壤受熱、受光面積,能夠較快地提高土溫,增強根系理化活力。起壟后白天升溫快,有利于植株生長;夜晚降溫迅速,有利于養分積累,利于植株根系發育,縮短了緩苗時間,達到盡快返苗、保證移栽植株成活率的目的。
1.3 排水防澇
細葉韭比較耐干旱,但在生長過程中既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給,又怕水多。采用壟作栽培,在需水灌溉時,水可以沿著壟溝流入,灌溉水由壟溝內側滲入壟床,改土壤表層灌溉為壟側滲灌,避免了澆水灌溉對土壤表層的直接沖擊、因表層灌溉土壤支撐力下降或因重力作用而造成的地表土壤板結,同時也避免了灌溉水澇、通氣不暢等問題。在雨季雨水較多時,可以起到排水防澇的作用,使細葉韭植株在適宜環境中生長。
通過人工栽培細葉韭試驗,土壤濕度以田間最大持水量50%~60%為宜;如果長期排水不暢易發生積水,極易引起根部腐爛,產生蠅蛆,最終導致細葉韭植株死亡。
1.4 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害
細葉韭起壟栽培改變了灌溉方式,將表層下滲灌溉改為側面滲灌,使表土層吸水減少、壟面土壤相對疏松、地表土壤相對干燥,不利于雜草種子發芽、生長;同時,由于壟面表層土較干燥,土壤附著力減小、凝聚力下降,鋤地時土壤容易粉碎,有利于促進雜草與土壤分離、快速失水,雜草死亡率較高,可減輕雜草危害。起壟栽培時,雨季壟面地表不易積水,表層土壤比較干燥,破壞了昆蟲繁殖的環境條件,特別是抑制了蠅蛆的繁殖,從而減輕了對細葉韭植株的病蟲危害。
1.5 增加花序產量,提高花序品質
細葉韭壟作栽培將表面灌溉改為側面灌溉,減少了灌溉水中泥土對葉片的污染,保持植株葉片干凈,增強葉片對光的吸收能力,增強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長良好,生物產量提高,花序產量增加。壟作栽培地表土壤相對干燥,可以增加太陽光反射,使太陽光強度增強,提高光合效率。同時,起壟栽培也減少了因灌溉或降雨產生的田間積水對細葉韭花序的污染,有利于細葉韭花序品質的提高。
1.6 省工省時,便于田間管理
細葉韭為鱗莖分蘗繁殖(或裂變繁殖)植物,植株以簇聚生、按幾何級數遞增,植株群體數量增長較快。采用壟作,便于田間管理工作的開展,一系列田間管理都可以在壟溝內操作完成,不僅中耕、松土、除草時不會踩實苗地,花序采收也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壟溝中可以同時采收相鄰2壟地塊兩邊的花序,采收效率顯著提高。
2 壟作栽培關鍵技術
2.1 合理選地 細葉韭生長對土壤環境要求不嚴格,但不適宜在低洼易澇地塊、鹽堿地種植,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松、肥力中等、通透性好的地塊進行栽培。低洼地滲水性差、排水不良、土壤通氣性差,細葉韭易爛根產生蠅蛆,引起植株死亡。
2.2 施足底肥
細葉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施足底肥尤其關鍵。特別要多施有機肥,充足的有機底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改良土壤蓄水條件,提高土壤溫度,中和鹽堿、減少土壤鹽分,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隨旋耕施有機肥和硝酸磷復合肥750 kg/hm2左右。
2.3 整地起壟
細葉韭壟作栽培可分為寬壟栽培和窄壟栽培。有關研究發現,寬壟栽培更利于田間作業,對細葉韭生長影響較小,細葉韭植株生長良好、品質好、產量高。起壟要求:秋季深耕,春季土壤解凍后旋耕耙耱,整地、南北起壟。土壤不宜過濕或太干,以保持壟土疏松。起壟規格:110~120 cm為一帶,開溝起壟,壟溝寬45~50 cm,壟面寬度以65~65 cm為宜,壟溝上窄下寬均勻。
2.4 適期移栽
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早春或細葉韭花序采收后的雨季均可移栽。旱地栽培選擇在雨季移栽為宜。移栽要隨刨隨栽,將根系剪至5~6 cm長,把根系放直,覆蓋松土,壓實。寬壟栽培一帶栽植3行,行距35~40 cm,穴距30~35 cm,每穴10~20株,覆土厚4~5 cm。
2.5 田間管理
2.5.1 返青前管理。細葉韭返青較早,北方地區一般前期降雨少、春季多干旱,為了促使移栽苗及時返青,返青前需盡早清理移栽苗根部雜物,用釘齒耙將畦面上的枯葉、枯薹和雜草清除干凈,并及時澆水,促進返青。
2.5.2 水肥管理。為了促進細葉韭分蘗,新葉長出后要注意適期澆水,進入旺盛生長時期,應視具體情況適期追肥、澆水,促進植株生長。追肥應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磷肥、鉀肥,以加快植株生育進程,使植株提前開花、結實,增加花序產量。夏季,應注意排水防澇。入秋后,水分仍然是影響細葉韭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盛花期過后一直到收獲結束,仍需注意加強肥水管理。
2.5.3 中耕、除草管理。細葉韭每年5月就進入快速生長期,中耕除草作業需多次進行。中耕不僅可以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發育,還可以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利于保水。壟作栽培要注意掌握中耕深度,壟底深除,壟背淺除,以免傷苗傷根造成減產。中耕應在晴天進行,做到中耕“三忌”:忌漏除、忌植株周圍不除、忌傷根傷苗。壟背雜草要及時清除,鋤干不鋤濕,徹底消滅雜草。苗心草要用手拔除,也可使用2,4-D丁酯化學除草,用量為750~900 mL/hm2。
3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478.
[2] 栗利元,張未芳,鄭聯壽.細葉韭生活習性的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2):63-65.
[3] 賀學林.細葉韭的生物學特性及開發利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5):1814.
[4] 栗利元,張未芳.細葉韭調味品的產業化初探[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9):104-105.
[5] 穆啟運.細葉韭花化學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1,21(6):1204-1208.
[6] 許曼筠,張婕,李美萍.HS-GC-O-MS分析細葉韭花易揮發性風味成分[J].食品科學,2017,38(10):199-203.
[7] 鄒忠梅,于得泉,叢浦珠.蔥屬植物化學及藥理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1999,34(5):395-400.
作者簡介 張未芳(1971-),女,山西原平人,副研究員,從事細葉韭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8-12-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