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細葉烏頭雷竹早出豐產栽培技術規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S795.0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3020(2019)01-0087-04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細葉烏頭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Xiyewutouleizhu’)栽培的術語和定義、建園、幼林管護、成林培育、覆蓋早出、病蟲害防治、竹筍采收的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適生地區經營的細葉烏頭雷竹林。對雷竹的其他品種、高節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哺雞竹(Phyllostachys vivax)類也有參考作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 8321.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
  GB/T 8321.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T 8321.3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三)
  GB/T 8321.4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四)
  GB/T 8321.5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五)
  GB/T 8321.6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六)
  GB/T 8321.7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七)
  GB/T 8321.8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八)
  GB/T 8321.9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九)
  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NY/T 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 總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細葉烏頭雷竹
  為雷竹的一個品種,植株高6~10 m,胸徑3~6 cm,中部節間長15~25 cm,新桿深綠色,老桿綠黃色或灰色,二分枝,小枝具葉5~7枚;葉細而窄呈瓦狀上翹,邊緣略反轉,竹節平,新竹節間有一圈白粉,出土之筍殼烏褐色。
  3.2螺絲釘(稈柄)
  竹蔸基部與竹鞭的連接部位。
  3.3鉤梢
  用鉤刀鉤去竹梢頂部,以降低竹株高度、削弱地上頂端優勢,促進地下鞭多發鞭筍的方法。
  3.4早出
  秋末將谷殼、稻草、竹葉、礱糠等有機材料,在竹林地表覆蓋,覆蓋前施足肥料澆透水,利用有機物的發酵增溫和保溫保濕,促進竹林提前出筍。
  3.5豐產林
  竹筍年產量達到15 000~22 500 kg/hm2的雷竹林分。
  3.6退筍
  指竹筍在自然生長過程中,由于后期營養供應不足,或受凍害、病蟲害影響,而出現的一種自然死亡現象。
  4建園
  4.1林地選擇
  4.1.1竹園環境要求
  竹園的環境質量應達到以下要求:①空氣環境質量應符合GB 3095的規定;②土壤環境應符合GB15618表1中的Ⅱ級及以上要求;③竹林灌溉水質量應符合GB 5084的要求。
  4.1.2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2.5~17 ℃。年降水量1 250 mm以上,年相對濕度不小于75%,年≥10 ℃的活動積溫4 400~5 900 ℃;在3~5月發筍期、8~9月孕筍期有較豐富的降水。
  4.1.3地形條件
  選擇海拔400 m以下、坡度15°以下、背風向陽、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低山丘陵緩坡地。
  4.1.4土壤條件
  沙質壤土或紅、黃壤土,pH5.5~6.5,土層厚50 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地塊。
  4.2建園整地
  4.2.1整地
  在低山丘崗新建竹園,要求全面深翻整地,清除石塊、樹蔸、竹蔸、雜灌,翻耕深度30~40 cm以上,對擬建園的農耕地也要進行翻耕。
  4.2.2挖穴
  每公頃挖穴900~1 500個,穴長60 cm、寬40 cm、深40 cm,并在穴內施足底肥后蓋土4~6 cm。
  4.2.3開溝
  地勢平緩的竹園每隔10 m開一條排水溝,溝寬25 cm,溝深30 cm。
  4.3母竹選擇
  選擇生長健壯、枝葉茂盛、分枝低、未開花、無病蟲害的優良種竹,母竹年齡1~2 a生;胸徑2~4 cm;去梢后稈高2~4 m。
  湖北林業科技第48卷第1期佘遠國,等:細葉烏頭雷竹早出豐產栽培技術規程4.4母竹的挖掘
  4.4.1截鞭
  挖掘母竹時,查找到竹鞭的走向后,沿竹鞭的兩側逐漸深挖,截斷來鞭和去鞭。挖掘時不應損傷鞭芽和螺絲釘。
  4.4.2留鞭帶土
  來鞭15~20 cm,去鞭25~30 cm,保留健壯芽5個以上。挖時不傷鞭芽和螺絲釘。竹鞭帶宿土。
  4.4.3修枝
  留枝4~7檔。砍去梢部,切口如馬耳狀,平滑無裂口。枝葉濃密可適當修剪枝葉。
  4.5母竹標準
  母竹檢驗應逐株進行,其中母竹年齡、有無來鞭和去鞭、“螺絲釘”是否損傷等三項指標,如有一項不符合要求,母竹不合格。
  4.6母竹的運輸
  在裝卸車時要注意保護好鞭芽與螺絲釘,避免震落宿土;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減少水分蒸發;遠距離運輸時,應進行包裝,并采用箱式車或篷布車運輸。
  4.7栽植
  4.7.1栽植時間
  在春季2月、梅雨季5月下旬~6月上旬、秋末冬初10~12月均可以種植,栽后及時澆定根水,或選擇在雨前栽植。   4.7.2栽植密度
  900~1 200株/hm2。
  4.7.3栽植方法
  栽植時,先回表土,母竹的竹鞭平置,深20~25 cm;壓緊踩實,鞭土密接,下緊上松,澆水保溫,打樁固定。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土壤粘重的適當淺栽,山地及砂土適當深栽。
  4.7.4母竹竹鞭方向
  在一塊竹園內,同一行的母竹保持去鞭方向一致,相鄰行間的母竹去鞭方向相互交錯。
  5幼林管護
  5.1水分管理
  栽后連續5 d無降水,需澆1次透水,保持土壤濕潤。當年的成活率要求達到85%以上。
  5.2松土除草
  一年3次,2月份淺翻松土深10 cm,5~6月份深翻松土深30 cm,9~10月份松土深20 cm。
  5.3施肥
  5.3.1施肥數量
  栽后前3年,每年施肥3次,每次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比例為15%、50%、35%,結合松土進行;第四年以后按成林標準施肥。
  5.3.2施肥時間
  第一次2月份,第一年種植時,每株母竹可施20%濃度的人糞尿4~6 kg,澆施;第二年施竹筍專用復合肥180~320 kg/hm2;第三年施竹筍專用復合肥430~650 kg/hm2。第二次5~6月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復合肥0.1 kg,結合松土進行撒施或采用溝施;第二年施竹筍專用復合肥350~550 kg/hm2;第三年施竹筍專用復合肥720~1 000 kg/hm2。第三次9~10月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竹筍專用復合肥0.10~0.15 kg;第二年施竹筍專用復合肥250~380 kg/hm2;第三年竹筍專用復合肥500~750 kg/hm2。
  5.4母竹留養
  5.4.1留養原則
  選留均勻健壯的母竹,采用留遠挖近,留大挖小,疏筍養竹的方法,使竹林結構合理,提早成林。
  5.4.2留養數量
  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新竹1~2株,留新竹1 500~2 000株/hm2,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新竹2~3株,留新竹2 500~3 000株/hm2。第4年,按成林標準留養,留新竹3 000~4 500株/hm2,控制立竹量12 000~15 000株/hm2。
  5.5套種
  新造林地前兩年可套種豆科矮稈農作物、藥材及其它經濟作物。
  6成林培育
  6.1松土除草
  每年至少3次,結合施肥進行。4月份,淺鋤雜草曬死后覆蓋竹蔸下,淺鋤深度10 cm;5~6月份,深翻松土,深25~30 cm;9~10月份,有鞭處淺翻松土,深10~15 cm,無鞭處深挖20 cm。
  6.2留筍養竹
  每年出筍盛期開始留筍3 000~4 500株/hm2養新竹。
  6.3竹齡結構與更新
  保持在12 000~15 000株/hm2,年齡結構比例采用1~3 a竹株各占25%,4 a生竹占20%,5 a占5%。每年6月份結合竹林深翻、挖除開花竹、病竹及年齡在5 a以上的老竹。
  6.4水分管理
  在竹鞭生長與筍芽分化季節、出筍期,如天氣久晴不雨,降水不足,土壤干燥,應及時進行澆水;梅雨季,久雨不晴,土壤積水,需清溝排水。
  6.5施肥
  6.5.1施肥原則
  測土平衡施肥,有機肥、生物肥、化肥合理搭配施用,培肥地力;控制施肥總量,控制無機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機肥與生物肥。
  6.5.2肥料選擇
  可使用經國家有關部門登記獲準生產的各種商品肥料。推廣使用經無害化處理的各種農家肥料和竹筍專用生物有機肥。
  6.5.3施肥數量與方法
  豐產筍用林,施N 360~540 kg,P2O5 120~180 kg,K2O 240~360 kg。氮、磷、鉀比例采用3∶1∶2,并根據目標竹筍產量與土壤肥力適當增減。根據竹林生長,各個生長期采用以下施肥時間與方法:①3月份結合挖筍施“長筍肥”。在挖起的筍洞內,每穴施尿素等速效肥20~30 g并覆土填穴,或采用雨后撒施或溝施240~360 kg/hm2;②5~6月份結合深翻林地施“發鞭肥”。撒施竹筍專用肥(N15∶P2O55∶K2O 10)600~900 kg/hm2,施腐熟廄肥12 000~18 000 kg/hm2,結合松土,深翻入土;③8~9月份結合淺鋤施“筍芽分化肥”??墒┲窆S專用肥600~900 kg/hm2,采用撒施,淺翻入土;④11~12月份施“發筍肥”??墒┥镉袡C肥4 000 ~6 000 kg/hm2,鋪施地表或加土覆蓋。
  6.6竹林保護
  6.6.1鉤梢
  鉤梢時間在6~7月份進行,留枝12~16檔。
  6.6.2挖退筍
  及時挖出退筍。
  7覆蓋早出
  7.1覆蓋要求
  覆蓋時間為11月中旬~12月上旬;覆蓋材料可選擇稻草與谷殼,或竹葉、麥殼、雜草等;覆蓋厚度為25~30 cm。
  7.2覆蓋方法
  采用雙層覆蓋法。下層為增溫層,占總厚度的三分之一,厚8.5~10.0 cm,用增溫效果好的材料,如竹葉、稻草(須切斷為20~25 cm長)、雜草等;上層為保溫層,占總厚度的三分之二,用谷殼覆蓋16.5~20.0 cm,控制地表溫度15~25 ℃。母竹正常留養,可多年連續覆蓋,覆蓋4年應加客土1次。一般采用連續覆蓋4年,自然生長2年的方法。
  7.3移去覆蓋物
  3月上旬,當氣溫上升到20 ℃以上時,應逐步搬去覆蓋物,谷殼收集后,下年再利用,并開始留養母竹。
  8病蟲害防治
  8.1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科學防治的原則,采用無公害技術措施,開展細葉烏頭雷竹綠色無公害防治。
  8.2主要病蟲害種類
  主要病蟲害種類有竹小蜂、竹蚜蟲(包括竹色蚜)、竹后粗腿蚜、竹梢凸唇斑蚜和矢竹斑蚜、竹介殼蟲(包括竹巢粉蚧、竹皺絨粉蚧、竹白尾粉蚧、竹擬白須盾蚧和霍須盾蚧)、竹筍夜蛾、一字竹象、竹螟、黃脊竹蝗、竹舟蛾、竹毒蛾、竹卵圓蝽、金針蟲、竹煤污病、竹叢枝病、竹稈銹病、竹枯梢病。
  8.3防治方法
  主要病蟲害常用防治方法(見表1)。
  9竹筍采收
  春筍除選留足夠數量的大筍、壯筍培養新竹外,其余竹筍出土10~15 cm時全部采收。覆蓋后,當竹筍即將露出覆蓋物時,及時進行采收,除選留足夠健壯竹筍培養新竹外全部采收,扒開覆蓋物,用筍鋤或筍鍬從筍基部切斷,整株挖起,不損傷竹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5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