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蘭溪市女埠街道枇杷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枇杷的生物學特性及營養、藥用價值,在分析蘭溪市女埠街道枇杷生產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產業發展中存在品種單一、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種植技術應用水平低等問題,并提出了規模經營與設施栽培、品種升級與改良、延長枇杷產業鏈、開發農旅項目及發展電商等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女埠街道枇杷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枇杷產業;問題;發展對策;浙江蘭溪;女埠街道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084-0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是我國亞熱帶地區的特產水果,國外商業栽培面積很少,產量也不高。世界枇杷主產國分別為西班牙、阿爾及利亞、日本、中國和巴西。隨著我國“富山計劃”“山區林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的實施,枇杷成為近年來發展態勢最好的經濟樹種之一[1]。
  枇杷樹為小喬木,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 cm,寬3~10 cm;頂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形花序,花多且密;花白色,芳香,直徑1.2~2.0 cm,花瓣內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似琵琶,(桔)黃色,外有絨毛,后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而異;花期10—12月,果期為次年5—6月[2]。
  枇杷品種繁多,主要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2類。前者壽命長、樹勢強、產量高,但品質不如后者。枇杷果實色澤美觀,果肉柔軟多汁,營養豐富,有潤喉、止咳、健胃、清熱等作用。研究表明,枇杷果實含蛋白質0.4%、脂肪0.1%、碳水化合物7.0%、粗纖維0.8%;糖類以山梨醇為主,但到成熟時轉化為蔗糖,部分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果實中富含蘋果酸、檸檬酸及多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通常黃肉果枇杷胡蘿卜素含量是白肉果枇杷的870倍,而白肉果枇杷玉米黃質、紫黃質和葉黃素高于黃肉果枇杷[3]。枇杷葉中含有熊果酸、山查酸、苦杏仁苷等多種活性成分。枇杷仁藥用成分包括苦杏仁苷(Amygdalin,C20H27O11)、游離氫氰酸、綠原酸、咖啡酸、小兒茶酸等[1]。枇杷花則是秋、冬季良好的蜜源,同時花、樹皮、根均可以入藥。
  1    枇杷產業發展現狀
  蘭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素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之稱,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傳統農業大市,已經形成水果、蔬菜、畜牧養殖、花卉等特色產業。其中,枇杷是蘭溪市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種植面積為1 300 hm2,產值約7 500萬元,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蘭溪市枇杷產業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1984年以前,以果農自發種植為主,零星發展,沒有規模。1984—1999年,女埠街道穆塢村率先引進白沙、大紅袍枇杷,開創了規?;N植先河,并建立了果場,注冊了商標。2000—2010年,進入枇杷產量擴增的階段。首先,市政府明確了水果產業發展布局,女埠、黃店一帶以枇杷產業為主;其次,為加快特色產業規?;l展,出臺現代農業以獎代補政策(補助3 000元/hm2),有力地促進了枇杷產業發展。2011年至今,為枇杷產業提升品質的階段。蘭溪市以農業“兩區”為平臺,實施“2612100”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編制《蘭溪萬畝精品枇杷基地總體規劃》,開展枇杷特色強鎮建設,促進產業轉型。
  女埠街道地處蘭溪市中西部,下轄2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3.84萬,區域面積68.37 km2,耕地面積1 740 hm2,林地面積2 120 hm2,全街道枇杷種植面積933.33 hm2,約占蘭溪市枇杷種植面積的72%。其中,規模種植的村有7個、千畝以上枇杷專業村2個,如有“華東枇杷第一村”之稱的穆塢村枇杷種植面積達到366.67 hm2,形成了以穆塢村、虹霓山村為代表的枇杷種植專業村。2011年“虹霓山”牌枇杷榮獲浙江農業吉尼斯擂臺賽冠軍,2017年穆塢村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枇杷)。
  2    存在的問題
  目前,枇杷產業已經是女埠街道農業的一張金名片,精品枇杷已走出蘭溪,打響浙江。隨著周邊地區發展枇杷種植,女埠枇杷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
  2.1    品種單一,成熟期集中
  女埠街道枇杷以大紅袍和軟條白沙為主,幾十年未改變。近萬畝枇杷成熟期基本相同,5月10日左右開始采摘,到5月25日基本采收結束,采收期10~15 d,整個銷售期只有20 d左右,且以產地及周邊銷售為主,采收與銷售壓力大。豐產年銷售價格會降低,造成豐產不豐收。
  2.2    種植規模大,平均種植效益不高
  街道種植面積933.33 hm2,產量4 000 t,產值7 200萬元,平均產值7.7萬元/hm2左右。種植面積2 hm2以上的種植戶,全街道只有100戶左右,種植面積大的農戶平均產值普遍達到10.5萬元/hm2左右。近幾年,白枇杷平均售價在30元/kg左右、紅枇杷在16元/kg左右,但受低溫凍害、高溫日灼、采前降雨等氣候因子的影響,枇杷商品果產量普遍不高,種植效益無法提升。
  2.3    設施栽培面積較小
  枇杷秋、冬季開花坐果,正遇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幼果低溫凍害,特別是早春倒春寒對枇杷產量影響較大?;ㄆ陉幱瓴粌H影響坐果,還易導致花穗腐爛病嚴重,影響產量。果實膨大期與成熟期陰雨或高溫天氣易導致枇杷裂果與日灼嚴重。設施栽培可解決此類問題,但由于枇杷大多種植于山地,設施投入大,單靠種植戶個人難以實現。   2.4    枇杷非商品果、花、葉等未開發利用
  枇杷非商品果可以做枇杷膏、枇杷果汁,枇杷花可以做枇杷花茶,枇杷葉可以做枇杷止咳露,但由于缺少相應的技術,并沒有開發形成商品。
  2.5    種植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蘭溪市農業部門對新建果園,提倡按照“四個一”要求(即一條水平帶、一個標準穴、一擔有機肥、一棵優質苗)進行操作,編制《蘭溪枇杷生產模式圖》,疏果、施用有機肥、綠色防控、采后分級等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但與枇杷高標準栽培技術還存在差距,套袋技術、矮化技術、地膜覆蓋等應用少。如由于勞動力成本較高,需投入勞力大的套袋技術得不到應用,裂果與日灼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3    發展對策
  3.1    進一步加大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促進枇杷規模經營與設施栽培的發展
  為打造枇杷“精品果業”,實現枇杷產業“品種、品質、品牌、主體”四大提升,必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過政府農業資金的支持與企業配套投入聯動,促進枇杷規模經營與設施栽培產業發展,具體是政府加大對設施的補貼力度。通過設施栽培,一方面可以提高抗不良氣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將部分枇杷的采摘期提前,減輕成熟期集中造成的采收與銷售壓力。
  3.2    進行品種升級與改良,改變品種單一的局面
  通過與省內外枇杷科研單位協作,引進一批枇杷新品種,建立枇杷新品種引進示范基地,篩選適合女埠氣候的早中晚搭配、品質優、抗性好的品種,延長枇杷采摘期。同時,積極鼓勵和指導果農做好良種選育和改良工作,實現良種科學化、良種基地化[4]。
  3.3    加大對枇杷加工企業的招商與扶持,延伸枇杷產業鏈
  加大對傳統枇杷加工產品(枇杷膏、枇杷酒等)的開發,爭創品牌,形成規模效益,如浙江陽光天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開發出以枇杷花、枇杷果為原料的枇杷飲料。應加大招商力度,使枇杷加工企業落戶女埠街道,為枇杷產業服務。
  3.4    結合鄉村振興,做好農旅文章
  對穆塢村、虹霓山枇杷休閑觀光旅游基地進行整體提升,以枇杷特色為主,結合其他產業,形成農村觀光旅游專業村;引導開發一批主題農莊和規范化的農家樂,拓展產業功能[5-6]。
  3.5    運用互聯網拓展枇杷銷售
  枇杷特別是白枇杷主要面向青年消費群體,這些群體對網上銷售依賴性強。應與有關部門合作,制定適用于電商銷售、采摘、包裝、貯運等的一系列標準,推進電商產業化,拓寬枇杷銷售渠道。
  4    結語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國家和地區也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蘭溪市也努力將女埠街道建設為“綠色食品生產與加工基地”。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條件,搶抓時機,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樹立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把女埠街道建設為真正意義上的“枇杷之鄉”。
  5    參考文獻
  [1] 柴振林,陳順偉,童曉青.枇杷仁成分組成及其綜合利用可能途徑[J].浙江林業科技,2003,23(3):30-32.
  [2] 陳劍波.莆田市枇杷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3] 宋曰欽,陳黎,翟大才.歙縣枇杷產業化的發展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5(11):279-280.
  [4] 蔣際謀,陳秀萍,鄧朝軍,等.我國枇杷產業優劣勢分析與發展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8,34(4):46-48.
  [5] 王化坤,陸愛華,高志紅,等.江蘇枇杷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果樹,2018(2):94-98.
  [6] 張秀云.河池市枇杷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37(22):147-148.
  作者簡介   童萬民(1968-),男,浙江蘭溪人,農藝師,從事農技應用與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2-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4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