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趙玉珍
摘 要 學生管理屬于高校管理工作中最關鍵的部分,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對高校的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有效激勵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據有效激勵理論和具體實施有效激勵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有效激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針對學生工作管理提出了有效激勵的策略。
關鍵詞 有效激勵 學生管理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76
The Important Role of Effective Motiv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ZHAO Yuzhen
?。╖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Student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ritical par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ffective incentive in stud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do a good job i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incentive and the method of implementing effective incentiv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ffective incen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incentive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work.
Keywords effective motiv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college
1 有效激勵理論
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讓人們都為完成任務而行動。個人的熱情、主動性和創造力直接影響個人在活動中的行為效率。激勵是實現管理目的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刺激人的行為動機。目前,管理心理學中已形成多種激勵理論,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1.1 內容型激勵理論
(1)需要層次理論:它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他按照從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再到實現自身安全需要,當達到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才會考慮到社會的需要,被他人認可和尊重的需要,這是屬于追求自身社會地位和權威的需要,最后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達到自身的人生價值。它是從低到高實現自我需要,有生存需要上升到發展需要,對于管理者來說需要激勵個人,不斷滿足他們自身的基本生理需要,保障他們的安全需要,調到他們對待事情的積極性,從而使自身潛力發揮更好。
?。?)ERG理論:耶魯大學的克來頓·艾爾德弗的ERG理論于1969年提出。他認為人有三種核心需要:生存,生理和安全需要;關系,人際關系需要;成長,尊重和自我實現需要。它主張三條規律包括:愿望加強律、滿足前進律和受挫回歸律。這需要正確處理個人需求,并為個人提供滿足高層次需求的環境和條件。
?。?)雙因素理論:它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是它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保健因素與工作條件和工作關系相關。激勵性因素是指與工作內容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為人們帶來極其有效的激勵。在對學生管理實踐中,要努力提高學生對他們教育教學的滿意度,管理者應該為個人提供發展才能的機會,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并提升他們的進取精神。[1] 1.2 過程型激勵理論
公平理論:亞當斯探討了如何在社會比較中平衡收入貢獻和收益回報的理論。他認為激勵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員工最在意的激勵方式,實現公平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每一個人可以在公平的環境下實現自我價值和回報價值。如果公司的薪酬體系無法使他們感受到公平性,將會降低員工的生產率,不利于投入更多的努力在工作上。他們有時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中選擇不同的參照對象,發牢騷而引起人際矛盾。
2 有效激勵的方法
在高校學生管理中,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需要,要把握教育時機,區分不同的對象并運用適當的激勵方法。為了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和積極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強烈的積極刺激,尋求更高的目標,教育者的要求被內化到學生的心理需求中,從而產生了扎實有效的激勵效果。有幾種方法可以實施激勵機制:
2.1 榜樣激勵法
我們經常聽到,要以誰誰為榜樣,你也會成為像他那樣優秀的人,榜樣給人以激勵,以其為學習的對象。將抽象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可以使學生在模擬中受到激勵。首先,作為學生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高校管理者的待人接物、處事做人方面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個管理者應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愛生敬業,不要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太官僚化、模式化,應該人性化點,對待學生要做好應有的素質道德修養的榜樣,并以此去感染學生。
2.2 民主參與激勵法
民主參與激勵意味著管理者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有參與制定重大決策和學習目標的機會,經常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思想,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上積極努力的態度,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管理者要慎之又慎,應傾聽學生心聲,不要一味的用僵硬的制度堵塞學生心中的不滿,要發揚民主,充分討論,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對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信心,而且會使管理者對學生的工作達到完美的管理,人人信服,當想獲得別人尊重的時候,先想想自身的原因,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
2.3 關懷激勵法
關懷激勵可以溫暖人,給人持續動力,因為人是情感性的存在。能夠讓人感動的莫過于情感上的支持,管理者應該在生活和學習中給予學生關懷和激勵,當他們遇見困難時要主動提供幫助,在他們失落時積極的鼓勵使他們重新擁有努力的學習激情。把學生當中朋友來對待,彼此走進,走向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可以在情感上達到坦誠溝通。一旦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被激發,他們就會會產生一種認同感和集體歸屬感,這將產生情感共鳴,并有意識的按照老師的指引,達到老師對自己的期望。
2.4 目標激勵法
通過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讓他們在這個目標指導下積極努力的學習。目標的確立,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朝著具體的方向前進,不斷在前進的過程中激勵學生。當一個人期望他的或她的行為有助于實現某個目標時,他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表達:“激發力量=目標價值 期望概率”。這一公式表明:一個人看到目標值越多,實現目標值的概率就越高,激勵就越強。[2]學生需要在管理者的指導下設定自己的目標,使學生有著具體的目標,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積極學習。在學生設定自己目標時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進行,根據實現目標的情況實施激勵措施。
2.5 支持激勵法
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睆娜祟悇訖C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需要實現自我肯定和獲得榮譽。對于學生鉆研的學術精神,管理者要給予支持,它包括資金的支持,也包括榮譽的獎勵,提高學生的創新力,需要不斷的給予學生鼓勵,不斷的支持他們創新。對于學生的創新要給予肯定,即使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只要敢于創新,都是應當支持和鼓勵的。在學生的背后給予學生最大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學生的背后有個偉大的學校在支持他們。
2.6 競爭激勵法
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就會產生動力。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促使學生公平競爭努力學習。通過相應的競爭活動,使學生增進彼此的友誼,促進學習提高。學校通過舉辦省內比賽,選擇頂尖的人才,通過這種比賽的方式,學生積極報名參與,在比賽中實現競爭,在比賽的過程中會出現優勝劣汰,使優秀的人進入決賽,最終產生最優秀的學生。[3]在競爭中才會看到自我的能力與學習水平,找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以后提高自己,彌補不足,競爭激勵法激勵著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提高。
3 有效激勵的作用
3.1 促進民主與平等
高校對學生工作的管理,運用合理的激勵的方法,可以促進民主與平等。有效激勵,使每位學生感到學校是民主的管理,提高了學生的話語權和參與權,不是被動的旁觀者,成為了主動積極的參與者。學生與學校管理者之間的地位是平等,高校學生都已成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當自己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有主動發聲的權利,管理者不能制止和阻止,而是應當給予支持,有效激勵可以促進民主與平等,因為學生有民主參與的權利,受到管理者的關懷和支持。
3.2 提高修養與能力
高校對學生工作管理進行合理的激勵,可以培養出有修養、有能力的人才。有偉大的學校在學生的背后,在知識上、思想上、生活上提供幫助和支持。在那樣的環境中,培養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質的人。好的榜樣給予學生榜樣的激勵,使人人更加努力成為那樣優秀的人,在學習氛圍濃,學術氣息強的學校中,學生更加愛學習愛老師愛他人,在那樣的環境中自身修養得到錘煉,走出校門散發出獨特的風采。
3.3 激勵創新與發展
高校對學生工作管理進行合理的激勵,可以激勵學生的創新與發展。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在新時代人人更需要創新,人人需要發展。高校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創新與發展。通過各項獎學金的評定,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敢于創新,實現自己的發明專利,為自己爭光在學校留名。通過學校各項激勵政策的支持,使學生學術研究更加有信心,更加放心。合理的激勵,激勵著學生的創新與發展。
4 有效激勵的策略
4.1 具有人性化的管理
實現有效激勵,離不開人性化地管理。人是情感性的動物存在,對于學生工作管理應該帶有感情。學生如白紙一般,未入社會,不知道條條框框,學校不應該拿著那生硬的制度規章把學生框入里面,應該留點空間給學生,給予學生人文關懷,不要把所有的人文關懷交給各位任課老師,作為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也要給予學生人性化的管理,給點人文關懷,高校更應該在這方面提高管理者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水平。
4.2 換位思考的管理
實現有效激勵,換位思考的管理也很重要。在管理工作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學生問題,作為管理者可能是無法理解,如果管理者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或許問題就解決了。管理者不要拿著制度規章以此來維護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使勁與學生拉開距離,這樣做會造成學生不滿,以后的管理工作會受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為什么會這樣做會這樣想,這樣會使管理者離學生更近一步,也能合理平息學生出現的情緒問題。如果一味拿規章制度來搪塞學生,那將產生無法預料的后果,新時代的學生敢于對不公平說“不”。管理者要做好合理的改變,做好換位思考的管理,實現對學生合理有效的激勵。
參考文獻
[1] 賀嘉.合理激勵:教育管理的創新與突破[J].科技教育創新,2009(11):261-263.
[2] 劉哲.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學生管理,2017(03):32-35.
[3] 宮本紅.有效激勵促進班級秩序化管理[J].教學研究:2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5019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