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西吉縣將臺鄉毛家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錦田
摘 要:針對西吉縣將臺鄉毛家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水費收繳、水源保護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1 工程概況
將臺鄉毛家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位于距西吉縣東南部29 km的將臺鄉境內,屬葫蘆河流域,供水水源為明臺村高莊組川臺地機井,供水范圍涉及將臺鄉的毛家溝(5個自然組)、明榮(3個自然組)、明臺(1個自然組)共3個行政村9個自然組2 276人。根據《2010-2013年西吉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人口調查復核報告》,2009年底項目區總人口3 582人,飲水不安全人口2 616人,故毛家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不安全人口剩余1 868人(其中飲用苦咸水501人,污染水372人,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851人,水源保證率不達標144人)。項目區人均有糧408 kg,人均純收入2 580元,低于全區平均水平。
項目區為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根據西吉縣氣象局提供資料,項目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84.9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 %。蒸發強烈,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 500 mm。年平均氣溫為6.10 ℃,年日照時數為2 327 h,干旱、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而旱災是項目區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
2 運行管理
2.1 工程定性分析
本工程的任務是解決當地飲水安全。從供水功能上講,具有經營性特征,可以獲得一定收益。但由于當地水資源匱乏,旱災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從維系群眾生存、維持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上講,本工程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根據國家有關扶農政策,特別從以人為本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上綜合考慮,本工程管理單位承擔著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任務,屬于準公益性水管單位。
根據《實施方案》的規定,準公益性水管單位依其經營收益情況確定性質,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的,定性為事業單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的,定性為企業。
本工程建成投入當年能夠滿足運行成本需求,在運行期內,可以提取部分折舊,工程運行后期水費收入滿足完全成本需求,具備自我經營、自我維持的條件。因此,該工程在由政府財政資金解決其更新改造的前提下,在工程管理體制設計上,擬探索采用公司化管理體制,按照企業化運作方式管理、運營。
2.2 管理定崗及定員測算
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依據國家和行業標準,科學、規范地設置工程管理單位的崗位,進行定員測算。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測算依據:本工程屬村鎮供水工程,工程管理單位崗位定員依據《村鎮供水站定崗標準》(水農[2004]223號)(以下簡稱《標準》)進行測算。
定員測算:本工程最高日供水量為129 m3/d,參照《標準》4.1.1條規定,定員級別為Ⅳ級,只確定崗位定員總人數。經計算,崗位定員總人數為3人,人員由將臺鄉水利工作站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競爭上崗,聘任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職工擔任,不再另增加編制。供水管理站要重視機制創新,嚴格獎懲制度和競爭上崗制度,使職工的績效工資直接與工作成績掛鉤,充分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2.3 水權管理
本工程在水權管理上擬采用“水權合同制”管理辦法,供水管理站擁有水資源經營權,用水戶擁有水資源使用權。為了有效利用、保護和管理水資源,在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總站和將臺鄉水利工作站的監管下,通過協議方式明確水資源的經營權和使用權,即按照用水戶分配的總水量,由供水管理站和水資源使用者農戶簽訂供用水協議。供水管理站必須依據協議的供水量對農戶供水,用水戶必須按照協議用水量繳納基本水費。為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激活水市場,用水戶在繳納基本水費的基礎上,可以在短時間內依法轉讓水資源使用權,但必須經供水管理站同意。當用水戶實際用水量超過協議用水量,并在取得其他用水戶協議用水量之后仍不能滿足其使用要求時,可向供水管理站申請,按累進制水價收取水費。
3 水費收繳
水費價格嚴格按照西吉縣發展和改革局《關于西吉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價格的批復》(西發改發[2008]284號)核定的水價標準執行:揚水供水工程3.50元/m3收繳水費。逐步建立一套責、權、利相統一的水利經營管理新制度。水費收繳實行兩部制水價,即基本水費和計量水費,基本水費按用水戶滿足最低生活用水量計算,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并考慮到用水戶的承受能力,按每戶每月用水2 m3收取,不足的仍按2 m3收取。計量水費為每戶每月用水量超過2 m3時,按計量點的實際供水量收取。
4 水源保護
在機井的影響半徑范圍和蓄水池外圍50 m的區域內,不得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使用持久性或劇毒性的農藥,不得設置生活區和修建禽畜飼養場,不得修建滲水廁所、滲水坑、堆放廢渣或修建排污溝道,并不得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應保護良好的衛生狀況和綠化地帶,以補充涵養水源,保證水源的可持續利用。
建立衛生檢查制度,并提出水源衛生防護地帶的范圍和具體規定,會同衛生、環保、公安等部門制定水源保護方案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公布,書面通知有關單位遵守執行,并在防護地帶設置固定的告示牌。
確保水源機井工程建設質量,所用材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執行,特別是與水質接觸的器材要符合衛生防疫標準。
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采取量,防止過量開采,應在水源區、供水區涂寫宣傳標語,做好項目區節約用水的宣傳工作,加強管理,節約用水資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47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