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槐鄉五月》為例談朗讀指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闭Z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方式?!白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弊寣W生在掌握一定朗讀技巧的基礎上能入情入境地朗讀,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進行朗讀訓練,教給學生朗讀技巧,讓學生融入課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筆者以《槐鄉五月》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課堂上如何進行朗讀指導。
不同方法讀疊詞
課堂上,不僅要重視課文的朗讀,還要注重詞語的朗讀。讀詞語,除了要做到字正腔圓,還應讀出詞語的韻味和感情色彩,使詞語飽滿有生命力。詞語讀得有感情,讀句子就不在話下了。
《槐鄉五月》一課有三組疊詞:白茫茫和白生生,香噴噴和甜絲絲,喜盈盈和傻乎乎。這三組疊詞表達的內容不一樣,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讀。
第一組疊詞:白茫茫和白生生 筆者讓學生辨析,這兩個疊詞都寫到了“白”,意思有區別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描述和圖片的比較,知道“白茫?!笔切稳荽笃笃陌祝首x時可以張大嘴巴,重讀“白”字,放慢速度讀“茫?!?,好像自己看到了這一大片白茫茫的槐花?!鞍咨笔侵富被r嫩、有生機,讀得可以干脆些,感覺有活力的樣子。學生通過對比,明白了這兩個表示白的疊詞,意思不一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讀。
第二組疊詞:香噴噴和甜絲絲 這組疊詞都是用來形容味道的,讀得時候,筆者讓學生想一種自己吃過的甜絲絲、香噴噴的東西,當你的口水都感覺要流出來的時候再來讀這組詞。學生說自己想到了蛋糕、巧克力等喜歡的東西,朗讀的時候有些學生還面帶微笑,仿佛真得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朗讀效果很好。
第三組疊詞:喜盈盈和傻乎乎 讀這組詞語的時候,筆者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臉上的表情和朗讀的語調。讀喜盈盈的時候,讓學生感覺笑容都好像溢出來了,嘴角要上揚,而且聲音也可以往上揚,可開心啦!而讀“傻乎乎”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嘴角往下,嗓子拉得粗一點,笨一點,聲音往下壓。最后讓學生對比讀這一組詞,讓學生明顯感覺到這兩個疊詞的不同。
詞語的朗讀也是可以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詞語背后的內涵、故事,讓學生透過詞語想象畫面,走進作者描繪的情境中。
理解感悟讀關鍵詞
每篇文章中,總有某些重點詞語集中地體現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或者體現出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感情強烈、寓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認真反復朗讀。學生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對關鍵詞句和課文內容會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時學生會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這也是提升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體會槐花的香味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段有一個字非常有意思,雖然沒有香這個字,可是它也會讓你感受到香,是哪個字?學生找到是“浸”。什么是浸呢?筆者引導學生看這個字的字形,左邊一個三點水,表明這個東西完全泡在水里,或者液體里面,課文中是泡在香氣里?!罢麄€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筆者讓學生想象一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學生體會到了來到槐鄉,所有的東西就會染上或者帶上槐花的香氣。進入槐鄉,頭發上,衣服上,都是香味,不光男孩、女孩身上有香味,連小貓、小狗身上都是香味,這就是“浸”。在學生充分理解“浸”字以后,筆者又指導學生讀好帶有“浸”字的句子,讓學生感受自己仿佛真得來到了槐鄉,聞到了濃濃的槐花香,這樣學生對“浸”字的學習是印象深刻的。
在學習“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感受小姑娘和小伙子在槐鄉的五月內心那種喜盈盈的滿足時,筆者讓班中的“小姑娘”讀好帶有“飄”字的句子,體會槐鄉小姑娘身上飄散的花香,飄舞的身姿,飄飛的心情,要讀得輕飄飄的,把小姑娘變漂亮后步履的輕盈和內心的快樂讀出來。筆者又讓班中的“小小子”讀好帶有“塞”字的句子,朗讀時讓學生把嘴巴張大讀“塞”字,體會出“小小子”們的大大咧咧,很有口服。
在讀關鍵詞語時,應該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融進朗讀中去。當學生的朗讀能真切地反映他的內心時,就給以表揚、鼓勵;當學生的理解不能很好地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時,就通過老師、同學的力量幫他一把,或給以示范,或加以指導,通過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的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
改變節奏讀段落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著詩一般的語言,錯落有致的對稱句式,讀來瑯瑯上口。課上,筆者把書中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內容變成一首小詩: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 飛來了 孩子們 跑來了
采走了 籃兒挎走
香的粉 白生生的槐花
釀出了 心里裝著
甜的蜜 喜盈盈的滿足
這首小詩一出來,學生個個都瞪大了眼睛,都覺得很好奇,一段話怎么就變成了一首小詩了呢?一讀,還真是一首詩!學生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朗讀時都搖頭晃腦,有的還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完全沉浸在這首詩中。這種用詩的節奏來朗讀課文的好方法,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加深對課文的感悟,這種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課堂多了一些聲情并茂的誦讀,多了一些陶冶情性的快樂,更多了一些帶有學生獨特個性色彩的讀書風格,學生讀得饒有興致。
想象入境讀標點
朗讀指導除了字、詞、句、段外,千萬別把標點符號漏了,許多標點符號中都蘊藏著豐富的含義和情感。在朗讀中,要善于抓住標點符號背后蘊藏的內容,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意蘊挖掘出來,讓這些標點小精靈們生動起來,把文本讀活。
課文中“清香”“醇香”“濃香”后面帶有一個省略號,學生知道讀到這里要停頓,那這個停頓能不能不讀得那么死板,而變得靈動起來呢?筆者引導學生發現,省略號前面是三個帶有香的詞語,而且這三個詞語表現的花香濃度是一個比一個香,筆者問學生:“這么香,你們想不想聞一聞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筆者告訴學生,在讀這個省略號的時候,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吸一口氣,吸到槐花的香味,再往下讀。當全班學生按照要求讀省略號的時候,筆者真的感覺此時的課堂也“浸”在了香海中,學生完全陶醉在了濃濃的槐花香中,這個普通的省略號我們讀出了新意,讀出了自己的真實感覺,讀得入情入境。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朗讀其實就是一種情不自禁的內心情感的流露。
朗讀是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品味、推敲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時間,教給朗讀的技巧,讓學生在邊讀邊想象,邊讀邊欣賞,邊讀邊感悟的過程中,聞到文字散發出來的陣陣槐花香,其實那就是一種濃濃的“語文味”。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城中校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