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江之歌》的教學為例,談形象思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的過程是學生與作品、作者進行語言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而形象思維不僅在學生解決基礎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作用,而且在學生高級智力活動中也發揮著作用,尤其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小學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在語言觸摸、揣摩、錘煉中尋找適切路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長江之歌》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讀懂語言內容、讀懂語言形式、讀懂語言情感,并用好教育支點,從整體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的閱讀,同時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關鍵詞]語文課堂;形象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66-02
課堂閱讀是學生與作品的交流,是學生與作者的交流,是學生間、師生間的相互交流。交流的媒介主要是語言,語言的碰撞其實就是思維的碰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睂W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審美體驗的過程都需要思維的積極參與,閱讀是名副其實的“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需要將語言材料在大腦中“立”起來,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領悟、鑒賞、吸收。語言材料“立”的過程就是語言形象“立”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顯得尤其重要;反之,發展形象思維也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閱讀教學中,如何在讀懂語言內容、讀懂語言形式、讀懂語言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而引領學生進行有深度的閱讀呢?我在《長江之歌》一課的教學中做了積極的嘗試。
一、“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用好培育形象思維的支點
《新華詞典》對“形象思維”這樣解釋:“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總是在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觀察、體驗之后,選取并憑借種種具體感性材料,通過想象和聯想,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創作過程中的這種思維活動和思維方式通常稱之為形象思維?!毙蜗笏季S一定離不開借助具體可感的材料來生發,具體可感的材料在閱讀中便是“一字、一詞、一句、一段”。教學中,教師可抓住這些有價值的詞句,把它們作為形象思維訓練的“長篙”,以此為支點層層“剝殼”,或恢復創作者心目中“具體感性材料”的原樣,或豐富新的“具體感性材料”,從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如課文中“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验L江擬人化了:長江就像母親,用那健美的臂膀,從西到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挽在胸前,讓他們緊緊依偎。本句表現了母親胸懷的寬廣,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贊美。這份深深的情濃縮在一個“挽”字上。課堂上,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1)說?!澳銖倪@句話中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2)演。讓學生找個伙伴去“挽一挽”,體驗“挽”的動作。(3)思?!盀槭裁赐爝@個小伙伴?還有誰挽過你?”(師生對話)“挽”的是一分情、一分愛。(4)問。“長江挽著誰呢?”挽著西藏與青海交接的——(唐古拉山),挽著江西的——(廬山),挽著安徽的——(大別山),挽著南通的——(狼山)……(5)讀。男女生先對比讀,然后齊讀這句話,感受長江胸懷之廣、力量之大、母愛之深。
“意以象盡,象以言著。”形象思維一般是通過“象”來達成思維過程的。對一個“挽”字的反復揣摩,既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情懷,更在形象的多次移植中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不僅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著作用,也在學生高級智力活動的過程中發揮著作用,是學生解決問題不可缺少的思維形式,語文閱讀教學應不斷尋找支點,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形象思維訓練拾級而上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顯著的不同特點是:形象思維主要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進行,而邏輯思維主要依靠推理分析進行。想象和情感對形象思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進化的源泉?!鼻楦幸浴拔铩睘檩d體,“物”的面貌往往不是一眼能看穿的,而“情”往往也是在想象中逐漸明晰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徹底感受到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遍喿x就像沿著溪流去探尋水的源頭,并借助想象對課文內容進行逐層深入的理解,能使學生在一次次蛻變中認清事物的本質,深化學生對文本、對語言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形象思維的飛躍。
如課文:“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弊髡邽槭裁匆@樣贊美長江?為什么要這樣依戀?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師:這句話里面有一個生詞,讀一讀。
(出示:蕩滌)
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1:清洗。
生2:洗滌。
師:那把課文中的“蕩滌”換成“洗滌”,可以嗎?
生3:我覺得如果換成“洗滌”,就體現不出長江的氣勢恢宏。
生4:“蕩”還有“浩浩蕩蕩”的意思,表示聲勢浩大。
?。ㄉx句子)
師:“蕩滌”除了有洗滌,還有“清除”的意思。這里,長江“蕩滌”的僅僅是塵埃嗎?
?。ㄕn堂靜悄悄的,沒有聲音)
師: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小組內討論一下。
……
生5:長江“蕩滌”的不僅僅是那些塵埃,還有國家、民族的恥辱,像《馬關條約》《南京條約》等。
師:哦,真不簡單!此處應該有掌聲。
生6:還有“南京大屠殺”,民族的淚和血。
生7:還有已經被翻過去的腐朽朝代。
生8:也有祖國曾經的盛世,比如唐朝、元朝等。
師:長江“蕩滌”的不僅僅有民族的恥辱和苦難,還有曾經有過的歡樂和榮耀,曾經有過的輝煌。來,把我們的理解放到課文里讀一讀。 ?。ㄅx前兩行,男生讀后兩行)
師:男生沒有把“濤聲回蕩在天外”的氣勢讀出來。
?。猩僮x)
師:有回蕩的味了!
教師和學生圍繞“蕩滌”追根溯源,先說說“蕩滌”的淺層意義,接著創設言語情境,將“蕩滌”與“洗滌”進行對比辨析,再探討“蕩滌”的言外之意,最后用朗讀表達出“蕩滌”的情感。通過探討詞語的本義、文中意義、背后隱藏的意義,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的“骨髓”,理解了長江母親的力量與情懷,贊美之情、依戀之情和飽滿的長江形象必會油然而生。形象思維常常不會滿足于對已有形象的再現,而是更致力于追求對已有形象的加工,以獲得新的形象產品的輸出,課堂上教師可積極搭建從文字的“靜”到字意豐滿的“動”的臺階,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想象,訓練他們的形象思維。
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形象思維訓練注重整體
形象思維對問題的把握是從大體上把握開始的,它反應的對象是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研究表明,事物形象的構建一般是從整體印象開始的,形象思維元素本身就是一幅幅現場觀察到的或者記憶中的事物的完整圖畫。現代閱讀教學論專家劉守立先生指出:“閱讀心理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認識的心理發展過程,整體感知,形成整體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體上去,獲得發展了的整體印象?!钡歉邉t攬全貌,閱讀文章的第一步應是“通讀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以便透識全局。每個問題的解決之初也應從整體感知,從根本出發,這樣才能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
在《長江之歌》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我都注重從整體入手,通過事物的整體形象來把握其內在的本質和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如第一個環節:未見其人,先見其聲。我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語文的耳朵”聽這首歌,整體感受歌詞的旋律、情感基調。第二個環節:觀其大略,直奔“主干”。課堂以“自由朗讀課文,扣住關鍵詞,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為活動要求,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空,使抽象的想象具體化。第三個環節:整體發現,關注表達。以“對比讀一讀課文第一節和第二節,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嗎”為統領問題,引領學生發現文本語言表達的特色。第四個環節:回歸文體,讀懂情感。引導學生認識歌詞,包含主歌、副歌的特征,突出朗誦副歌部分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長江的贊美、依戀之情。
從整體入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形象思維是建立在形象聯想的基礎上發生的,先使需要的知識點在腦子里形成較清晰的形象,并將這一形象鏈接在一個容易回憶的聯結點上,然后對事物進行整體感知,能夠加速新學知識與聯結點形成對應的關系,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內容。語文是運用語言的學科,重視思維的培養理所當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形象思維的研究將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閱讀課堂應重視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在語言觸摸、揣摩、錘煉中,尋找適切路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 陳玉秋.思維學與語文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