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覃雪雄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離心理正常軌道從而導致不適應行為或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如今,農村初中學生因心理沉重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導,才能促使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地發展。
  常見的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如下三種:
  1、心理憂郁、情緒低落如今,走進農村,村里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出外打了。他們把孩子留在家里老人過,有的托付給親戚,有的寄宿在學校。由于長年累月見著父母,缺少了家庭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們成功時得不到欣賞,失敗時得不到鼓勵,進步叫得不到表揚,退步時得小到指點,這將使孩了在思想、心里、行為上容易發生偏差。這些學生表現出缺乏活力,喪失興趣,自責自怨,多愁善感,開始對身邊的一切人發生懷疑,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成為所謂的受痛苦折磨的差生。
  2、迷戀賭博、耽誤學業賭博在農村較普遍,身處其的兒童有的直接依偎著成人允當參謀,有的私下里三五成群地嘶一賭,他們常用玻璃彈子、撲克或零星小錢等為嘶具、賭資。有些竟然參與大人打麻將,玩“三公”。這都直接影響了他們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而問題更嚴重的是,部分中小學生也參與到地下六合彩賭博的行列。在學校里,有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上課時間,交頭接耳地猜碼,把零花錢湊在一起,集體買碼。更有甚者,因為沒錢賭碼,騙取偷竊同學或家長的東西拿去變賣,這種種情況的發生,已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由于青少年心理還未成熟,好奇心強,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容易沉迷其中,耽誤了學業,忘乎所以。
  3、攻擊性行為較嚴重近年來,社會的各種媒體對學生的影響甚大。一些媒體為了商業利益充斥了大量不健康的或小適宜學生的內容,而中學生既好奇又模仿,且鑒別力低,抗誘惑力弱,這就容易導致攻擊行為的萌發。加之多數家長對子女教育無方,管教不嚴;農村社會風氣不正,一些流氓成性的“小混混”,偷雞摸狗,打架斗毆,可謂“烏煙瘴氣”。學生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于是紛紛仿效,在學校常打架、欺凌弱小、進行人身攻擊。
  加強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應該從原因入手,尋找規律,對癥下藥,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導:
  1、在心理輔導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應針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或將要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如新生入學的適應性,學生在交往中怎樣處理與同學的矛盾,學生怎樣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試焦慮等,力求在心理輔導課中。設計各種活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開展學科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心理潛能
  針對學科的特點,積極開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尋找學科教學中的心理訓練對應點,如語文課中英雄人物的行為,使他們把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實踐的動力,在教學中,提倡教師采取多啟發、多直觀、多引導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提問、辯論,鼓勵學生創新,使學生形成樂學、會學的好學風,從而讓學生有良好健康的學習情緒
  3、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們應遵循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和力法,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活動。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問卷調查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展自己,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農村兒童的不健康心理,有的直接來源于其家人的影響,有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當。所以學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導,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創造一個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如不定時的家訪,定期召開家長會等,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力量。
  5、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心理
  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教育他們認清人生的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奮斗目標。如通過志向訓練,培養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克服惰性心理;通過情感訓練,培養活潑開朗的心理品質,防止閉鎖心理,從而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心理。
  總的來說,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恒才能見效的工作,所以需要我們全體德育工作者繼續探討和實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94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