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上活語文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耀平

  如何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對教師而言關鍵要把語文課上“活”。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一個‘活’字,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笨梢姟盎睢笔侵袑W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如何上“活”語文課,筆者總結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內容要聯系生活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闭Z文來自于生活,語文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把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不僅是此理念的具體實踐,更是把語文課上活、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兵車行》是杜甫揭露統治者連年發動“開邊”戰爭而使老百姓深受其害的代表作。如何把本詩上活,我進行了如下嘗試:以名句欣賞帶動對詩歌內容的整體理解,避免對它做繁瑣枯燥的解析,并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欣賞“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只上干云霄”時。在引導學生品味這句表現老百姓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等情感后我問他們,80年代至今我國義務兵參軍爭先恐后、入伍時披紅掛彩、老百姓敲鑼打鼓,同樣是征兵,為什么反應如此懸殊?經過提示學生逐步說出現在出征一般不會意味著生離死別,而杜甫寫此詩背景是“邊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沒隨百草”“古來白骨無人收”;現在出征家屬享有很多優惠政策包括減賦稅,而當時是“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的凄涼;現在義務兵役制只有二年,而當時是“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的超期服役;還有學生會說出現在通訊發達,士兵想家時一個電話就搞定,像當時幾十年難聽到親人的聲音……總之,當時很多出征戰士沒有體驗青春愛情,沒有詩情畫意,有的只是經濟貧困、血雨腥風、刀光劍影和對親人無休止的思念。鑒賞“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老百姓這種心理變化時,我提示他們傳統中國人一般重男輕女。所學的課文有兩處都重女輕男,除本課外,《勾踐滅吳》中有記載:“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因為戰爭使當時人口銳減,所以勾踐通過鼓勵生育發展人口。不同于現在的因人口過多而計劃生育?,F在由于計劃生育和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調(據統計到2020年每5個男士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等原因,政府又開始鼓勵生女,如養老補助、扶貧措施、賦稅優惠等,甚至有些地方對只生一女家庭的子女實行高考加分政策等。通過這樣展示學生很熟悉的生活現象再進行古今比較,讓學生更深刻也更有興趣地理解不同的政策和百姓的心理總是由不同的現實所決定的,詩中老百姓的特定心理變化正是他們痛恨無休止的“開邊”戰爭的體現。在討論評價李白的“痛飲狂歌空度日”也讓學生結合實際,想想喝酒過多的危害,學生因為對此很熟悉,馬上說出會傷身體,如傷肝傷神經等,這些本身可能又與李白的死因有關,一說李白死于慢性酒精中毒:喝酒神志不清坐船,見水中有月去撈之,溺水而死;還有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會由此進一步生發,喝酒過多的人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性發泄過多而失去理智,對人對事往往不能作出正常的判斷而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李白受排擠的人生悲劇的重要因素。
  總之,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激活課堂,一方面能縮小文本特別是古典作品與現實的距離從而不至讓學生望而生畏,更能以通俗親切的面貌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他們積極思考,最終也能提高他們的智慧。
  
  二、教學方法要靈發活多樣
  
  豐富的內容是需要多樣的形式表現的,呆板的教學形式只會使學生昏昏欲睡,使原本鮮活的內容變得索然無味;而靈活多樣的形式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在教學中我力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激活課堂。印象深刻頗有成就感的有如下幾種方法:
  合理聯想。語文課上缺失了聯想,那不單單是語文的悲哀,更是學生的悲哀。欣賞文學作品,是從形象感受開始的,形象作用于讀者的感覺和感情,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于潛移默化中逐步體會到包含其中的道理。欣賞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心智活動,就是聯想。教學時要盡力使作品原有的畫面、情景、意象與學生的積累勾聯起來,使他們頭腦中生成同于作品又不同于作品的情感體驗。在學習《雨霖鈴》時,我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導演,如何拍攝這個情人離別的短片,這一形式立刻激起了學生的積極響應。我趁勢提示他們要如何為這對情侶設計衣著、發型、動作等。甚至衣服的顏色、款式;還有背景畫面的象征性如流水長亭、暮靄煙波;還有音樂的渲染。強調合理的聯想是要讓學生明白人物的動作、語言甚至服裝都要符合當時人的習慣,音樂的選擇也要能更好地服務于詩歌的意境。這都要考驗一位導演的綜合素質。通過這樣自由而又合理的聯想活動,不僅讓學生興趣盎然的體會了這首詩歌的意境,培養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他們課后關注傳統文化、關注生活細節的意識。
  文體改寫。通過文體改寫,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文體的形式特點及表達效果,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時,考慮到所講的內容如批判沙俄專制與學生體驗甚遠,又是外國作品。所以我讓全班同學組成別里科夫死亡疑案調查組,在精讀原文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寫一份調查報告,提示要包括別里科夫的個人檔案(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死亡日期、住所、婚配、口頭禪、形象特征和人際關系)、現場勘察(死亡特寫、家里擺設)、群眾采訪、結案報告,最后考察案發背景。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預習時很有興趣地精讀課文,在上課一起討論的基礎上去評價別里科夫其人、理解小說的主題就水到渠成了。
  自由辯論。課堂辯論,對于活躍語文課堂、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研讀辯難的能力是很有價值的。把辯論引進課堂,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米洛斯的維納斯》時,我提出一個辯題――維納斯“為了如此秀美迷人,必須失去雙臂”,要求學生自由思考,可從正反兩方面人手。結果那節課異?;鸨?,同學們踴躍發言,很多觀點頗有深度:有人正面肯定,說斷臂使雕像造型更簡約,更能展現維納斯的形體美,因為她的上下身符合黃金分割律,而且更能激發人的審美想象。有人反駁說美講究整體性和有序性,古希臘雕塑藝術流傳至今不乏經典的完整的人體塑像,誰能肯定損壞前一定不如損壞后美呢?也許欣賞斷臂的維納斯實屬無奈……在總結他們的討論時我順便引導他們怎樣認識殘缺美,學生也能很有興趣的參與進來。
  背誦競賽。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背誦就是一種積累,經由背誦,使經典積淀、內化為經驗,這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手段。有些詩歌不需要多講內容,只要能背誦自然就理解了,所以我就索性組織形式多樣的背誦競賽。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將進酒》等詩歌時,我先引導他們大體把握

全詩的結構,然后依此提綱快速背誦,有分組背、男女競賽、奇偶學號競賽等,以競爭的形式刺激他們的背誦欲,從而為后面的鑒賞打下基礎。
  合作討論。討論式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參與式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討論式教學運用恰當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開放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形成,有助于學生多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淚珠與珍珠》時,在同學們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后我請他們分組討論,結合自身體驗自由談談哪種眼淚是最有價值的珍珠,并闡述理由。同學們的發言開始比較感性,如親子淚最珍貴,因為母親的哭令他感到難過。后來逐層深入,談出感恩淚、慈悲淚最有價值。因為前面所談的親子淚、奮斗淚等是為己而流,是小我之淚,后兩種是為人而流,是大我之淚。最后教師補充感恩與慈悲是激發人前進的重要素質,無此素質,人一定走不了多遠。雖然世上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們冷漠,但同樣有太多的人與事值得我們珍惜、感恩。美國小孩在啟蒙教育中要當三天乞丐,不僅是要培養他們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對父母、對社會給予他們美好生活的感恩之心。
  對于有些文學作品特別是戲劇作品還會采取演排話劇、分角色朗讀、演員表演等方式,有時會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傊?,教師如何以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如何使我們的語文課更多地注入人文情感,成為跨越時空、超越教材的教者、學者、作者之間情感與情感交流、心靈與心靈碰撞的紐帶,確實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努力探索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把語文課上活的重要手段。
  
  三、教學語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師是借助教學語言來傳遞知識信息,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對學生個性的熏陶,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的,語文教師的語言修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為精彩語言會感染學生,使之心情振奮,精神煥發;而平淡乏味的語言會使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如何提高教師語言能力,幾年來筆者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1、精心修飾語言。教師的語言要做到準確、簡明、生動,豐而不余一字,略而不失一詞。講述要注意根據學生和學習內容的實際情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為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教師可運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張、歇后語等修辭手法,使教學語言聲情并茂。同時盡量運用幽默的說話技巧。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維提斯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在語文教學中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融教育性與趣味性于一體,使學生在笑聲中“明其旨、悟其理”。一次我講文學作品含蓄的好處時說:“有一對少數民族青年男女談戀愛,以民歌互訴衷腸:‘世上獅子愛麒麟,阿哥阿妹結同心。哪個先上黃泉路,望鄉臺上喊三聲?!柙~表達了同生共死、永不變心的決心。但這個意思是通過比喻等文學手段很含蓄地表達的。如果改成‘我們兩個下決心,馬上登記去結婚。結婚以后不變心,哪個變心不是人!’盡管意思一樣,但效果如何呢?”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在笑聲中領悟到含蓄的意義。因此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優秀的教學語言會給人莫大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2、運用生活化語言。這一點受啟發于“易式”風格的語言。易中天憑他的“易式”風格的語言講熱了百家講壇。也講紅了他自己。收看易中天教授在中央臺百家講壇上的“品三國”,頓時有耳目一新之感,并深受吸引。原來,在那樣嚴肅的場合、講這樣一個理應嚴謹的學術話題,卻可以講得如此輕松、雅俗共賞,把一個個三國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其中,除了易教授豐厚的知識功底作為鋪墊之外,與他本人的語言風格有很大的關聯。在“品三國”中,由于在語言中加入了許多時尚的生活元素。如“PK、帥哥”等詞匯,韓信是待業青年、“諾,相當于現在的OK、曹操是問題少年”等表述,輕松、幽默,拉近了與平民百姓的距離,使講課的氣氛不再僵硬,聽眾如沐春風。這種以廣大聽眾為本位,貼近大眾生活的講課手法運用于語文課堂,也能拉近師生距離,從而激括課堂。
  3、注意語言表達藝術。教師課堂語調或字正腔圓,娓娓動聽;或沉郁頓挫,或慷慨激昂,都要以聲引人,以情動人。此外,課堂教學僅靠有聲語言是不夠的,很多時侯,要借助動作、表情、姿勢乃至衣著等無聲語言傳遞信息,表情達意。恰當的手勢,和藹的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梢詣撛O和諧多彩的語言情境,增大師生感情交流的強度,減輕學生的視覺和心理感受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使課堂充滿活力。
  總之,語文教學,教師應把思想、情感、審美、知識、能力與智力完美結合在一起,從教學內容、教學語言和教學技能等方面人手,努力講究語文教學的藝術性?!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教學藝術的創造與追求,應以“活”為指導,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揚學生的生命智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227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