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庭教育中的獎懲機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錄護 張仲慶 萬 妍
獎勵與懲罰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不但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的共識,而且在教育管理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必須具備對孩子培優抑劣的獎懲措施。今年暑假,研究者針對這一問題,和廣州市某中學初一年級30位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度訪談。(該課題屬于2006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
一、家庭教育獎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 獎勵內容單一與目標過高
根據訪談的結果,大部分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家長只把孩子學習成績的較大提高作為獎勵目標。這一獎勵目標,不但內容單一、缺少豐富性,而且較難實現。
在獎勵目標的內容方面,大多數家長專注于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培養孩子身上其他的優秀品質和學習社會知識。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只有近期目標,而沒有長期目標。90%以上的家長只是期望孩子能順利地考上大學,至于對大學畢業以后的期望,基本上沒有或是很模糊。這種狹隘的家庭教育獎勵目標,不利于孩子以后的長遠發展。
學生的學習成績受眾多因素影響,比如學生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家庭環境、學習策略、學習強度、學習主動性、課程作業的完成狀況等。因此,如果只是獎勵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調整和改進上述諸因素,孩子的學習成績難以得到較大的提高。其次,在獎勵實施的結果方面,訪談中80%成績中下游的學生認為家長沒有學習獎勵,而100%的家長都認為有學習獎勵,原因是那80%的學生從來都沒有實現目標,也就從來沒得到獎勵,這說明這一目標過高,不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
2. 獎勵形式單調
大多數家長都是運用物質手段獎勵孩子,或是一定數額金錢的直接獎勵,或是物品獎勵,或是出外旅游獎勵等,缺乏情感、精神、表情等方面的獎勵。而這些非物質獎勵對于孩子的細微進步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有效的作用。實際上,一些家長工作繁忙,和孩子溝通的時間不夠;一些家長職場壓力較大,把家變成緩解壓力的場所,對孩子的關注減少;還有一些家長缺乏豐富的生活,和孩子溝通的方式簡單。
二、家庭教育懲罰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 沒有懲罰的家庭教育
在訪談中,70%的家長都表示沒有懲罰措施。他們認為孩子大了,不適合打罵了,在他們的心中,懲罰就只有打罵;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沒有針對其它教育目標的懲罰措施;大多家庭經濟條件很好,覺得沒有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采取懲罰措施;父母在懲罰措施的使用上存在分歧,一方的懲罰被另一方所阻止,懲罰無法實施,時間一長就沒有了懲罰措施;一些家長沒有正確理解賞識教育、鼓勵教育等教育方法,一味賞識和鼓勵;家長工作繁忙,不能適當關注孩子的教育。沒有懲罰措施,孩子在學習方面及其它行為方面的不良表現或是缺點,不能得到有效的矯正,甚至是越積越深,養成習慣,最終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 極端打罵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長文化素質低,想不出除打罵外的其它的懲罰方法;一些家長工作繁忙,在家庭教育中傾向于使用打罵這種“立竿見影”的教育措施;很多家長崇尚傳統家庭的教育方法,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極少數家長工作壓力大,打罵孩子成為其緩解壓力的手段。這是最嚴厲的懲罰措施,經常使用它,不但失去了其應有的嚴厲性,而且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助長了孩子不適當的反抗行為。
三、建立家庭教育中有效獎懲機制的對策
1. 家長必須調整自己。如果家長自身不做調整,只是一味期望孩子進步,這是難以實現的。在訪談中,很多對孩子不夠滿意的家長,關注的中心始終是孩子的缺點,而不反思和調整自己,結果也就是父母對于孩子長期無法改正的缺點,一籌莫展。
2. 家庭教育目標需要多樣化。家長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善于培養孩子能夠適應社會和生活的諸多優秀品質,包括心理素質、道德品質、人際交往能力、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家長在實際的工作、生活、社會交往中,如果能不斷發現并善于總結別人身上的優點,并將此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個目標,在家庭生活中善于發現能夠培養孩子此品質的機會,那么,通過這些機會便可鍛煉和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質。同時,家長還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孩子身上的不足與缺點,及時限制與約束他,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制止乃至杜絕缺點的形成。
3. 家長需要保持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敏感性。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與此相伴的家庭教育也將是點點滴滴的教育,孩子身上優點的培養和缺點的克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長保持長期的教育敏感性,敏銳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學習,并針對孩子細微的進步和不良的表現進行相應的獎勵和懲罰。這可以是孩子感興趣的健康物品,也可以是家長的喜怒哀樂的表情和體態語言,以及社會交往、社會情境方面的許可或禁止等。
4. 家長需要建立家庭教育內部的協調性與外部信息獲得的多重途徑。在內部,家長需要協調彼此的獎懲立場,保持一致,而不能相互沖突。在外部,家庭需要加強和學校的聯系,協調家庭與教師的教育目標、教育方式等;家長還可以利用網絡、報刊,或是與其他家長、教育機構保持必要的聯系,就孩子的獎懲方法進行交流與借鑒。我在訪談中,也發現個別家長的優秀的獎懲方法。比如,一位母親在教孩子什么是家的感覺的時候,要求孩子在下大雨的晚上,帶著傘在外面待一個小時。孩子回來后,能向家長訴說家所具有的溫暖、安全、溫馨等感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27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