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踐活動中理性與感性思維的認識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學的嚴謹與感性的浪漫,體現在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在實際的科學教育中,如何把握科學的嚴謹與感性的浪漫,是作為科學老師應該考思考的問題。
感性的是學生憑借感官獲取的,由個人的感情并未深入思考而做出的結論,同時也是基于平時語文教師給予的美好愿望。但是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是要基于事實與規律的、基于年齡及認識觀的。教師如何開展科學教學,既做到科學的嚴謹也兼顧感性的浪漫,既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強化,也利于教學效果的檢測,本文從以下內容進行討論。
一、科學的嚴謹
2017年2月公布的小學科學《課標》要求“科學課是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化思維可以體現在這些方面:尊重事實、講求證據的實證意識;運用邏輯推理、講求思維的嚴密態度與質疑精神;講求質疑的創新精神,這些才是科學的基本態度。
?。ㄒ唬┙虒W語言科學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功效”。的確如此,在教育教學中,課堂語言是科學教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對于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講,更應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科學化。
在小學科學課堂應該要有教學語言的科學性。筆者比較愛閱讀,更喜歡看些書籍,喜歡寫寫文字,所以在平時的科學教學中,總是會用一些通俗易懂得的言語去介紹知識和原理;同時在教學中組織活動,讓每一位學習者,可以向央視的朗讀者一樣,進行課題教學朗讀,讓每一位學習者都可以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科學知識。
科學課上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去掌握和理解科學知識。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采用嚴謹性的語言,學生能夠準確地去認識事物特征。在課堂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使用“觀察”“發現”“特征”等嚴謹性、科學性的語言,而不簡述成傳統的“看”。這幾個詞匯,雖然在科學教學中,都含有“觀看”的意思,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三者之間的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教師科學規范的教師語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過程,同時也是科學學科特性。
(二)實驗操作規范嚴謹
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涉及的實驗形式豐富,探究材料花樣百出。有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還有分組教學、單獨測試等形式。在科學實驗開展的過程中,科學教師應根據教學情境熟悉實驗步驟。
在實際的教學中,任何形式的探索和創新都起源于學生的仔細觀察與效仿。然而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是具有示范性的演示實驗在完全處于空白狀態的學生面前起著巨大作用。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能讓學生直接獲得直觀的認識,并科學知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它能使學生打開思路、拓寬視野,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等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受到良好實驗操作的科學習慣訓練。
因為每個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班級學生分布情況也不統一,在教學中各個班級是存在差異的??茖W實驗開展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科學課上學生對實驗的操作重點、難點的把握程度,熟練程度以及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對現象的分析及總結。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科學實驗是每個學生向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但由于學生的年齡段不一樣,特別是較低年級的學生,在進行科學觀察活動中,觀察教學重點事物時經常是毫無章法和規范。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目的性的觀察活動,容易受到個人興趣愛好和情緒的影響,經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學生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忙亂地開展實驗操作,這就導致了科學課堂中實驗開展容易出現意外或者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了解操作過程,重要實驗還需對實驗的安全事項、操作事項做重點講解、科學嚴謹的操作規范開展,才能高效安全地進行科學實驗。
二、感性的浪漫
?。ㄒ唬W習興趣的培養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興趣是激發一個人不斷進行深入研究的主要助力,特別是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有學習熱情和動力,關鍵是如何激發科學的興趣。通過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完成實驗等任務。
科學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生活科學知識以及常見的科學宣傳等,容易讓科學理念深入學生們的心中。同時也注重學生已有感性里的了解,貫徹情感基礎而進行的推廣,這樣就能夠增加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幽默的科學事跡,教師輔以幽默的語言,也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進一步促進學生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三維目標落實----社會與環境責任感塑造
科學課堂的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整體:科學概念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是互相聯系的。在科學教育中知識與操作技能需要規范與嚴謹,但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社會與環境責任感卻是需要感性地進行認識。
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感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應用。新課標中還新增了科學技術對倫理、環境、生活影響的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關注周圍世界的發展,體驗科學技術對個人生活、對社會發展以及對環境改變的影響。這類目標的達成需要學生發揮感性的情感在科學課上、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獲得個體對社會及環境相互影響的情感體驗。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也可以在科學課上得到很好的塑造與培養。
?。ㄈ┛茖W教育于生活中的重要性認識
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充分認識科學的重要性??茖W教育,對于學校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小學階段的科學素養培養,從小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需要懷揣一顆敏感的情愫,了解關注科學教育,
科學需要學生具有尊重事實、講求證據的實證意識;并且能夠運用邏輯推理、講求思維的嚴密態度;具備講求質疑的創新精神。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茖W課明顯區別于語數外,往往一個探究問題的提出,能讓全班同學都感到興奮,設計實驗都會讓他們課堂氣氛活躍的。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自己感性的理解也有科學規范的認識。
【作者單位:常熟國際學校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