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小學一年級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學作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觀察、研究等綜合能力的一門學科,在小學階段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今,一、二年級也開設了科學課程,低年級的科學課程對于提高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微課,相對于傳統的科學課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科學課里不能實現的項目,可以通過微課來補足。微課與傳統課程的相結合,能夠充分發揮課堂的實效性,讓科學課堂更加生動、高效。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包含很多的實驗與觀察,還有各種需要理解與掌握的知識點,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傳統的科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做探究實驗,根據實驗進行分析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但有些實驗與觀察并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微課則可以將課堂上不能實現的實驗制作成視頻,讓學生更直觀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或某些知識。下面就微課在一年級課堂上的幾點運用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傳統課堂與微課的差異
傳統科學課堂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同學合作實驗,交流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方式,可以個別指導學生的操作。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會觀察到現象,激發思考。而傳統的課堂受材料、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有些課程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微課可以將周期較長的、無法在課堂上很好展現的實驗通過視頻將整個實驗的過程完整系統地讓學生觀看。傳統課堂上有些操作的演示、儀器的使用、教師的演示往往不能讓每個同學都清楚地看到,微課就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每一個動作。相對于傳統課堂,微課針對性更強、短小精悍、更加生動,易于學生接受。
二、微課在一年級課堂的運用
(一)微課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微課以其新穎、生動形象、直觀清晰,能夠讓學生更加感興趣,更能夠進入課堂。比如:一年級《形形色色的動物》一課,相比于簡單的圖片引入,我們使用微課引入,展示各種形形色色的動物,學生更加感興趣,學生可以看到動物的動作、神態以及生活的環境。再比如《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課,我們可以通過微課展示植物的種類以及植物的四季動態的變化。
?。ǘ┪⒄n講解操作要領,清晰又直觀
教師在講解實驗操作的時候往往只有前面的學生能夠觀察得清楚,而后面的同學可能看不太清楚。微課可以通過各個角度放大教師的操作,配上批注講解,可以讓每個學生看得更加清楚。比如:《鹽和糖哪里去了》教師在講解用玻璃棒攪拌時就可以通過微課讓學生看清教師是如何攪拌的,有哪些要求。再比如《水是什么樣的》這一課,滴管的使用方法可以通過微課放大展示操作要領,這樣學生可以清楚直觀地掌握滴管的操作方法。
?。ㄈ┪⒄n將有限的教學資源擴大化
科學課有時需要準備許多的材料,而有些材料不易于收集,如果只是單純地利用書本上的圖片來講解往往顯得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微課可以將難以收集的材料動態地展示給學生。比如:《石頭》這一課,課堂上無法將很多的石頭帶入課堂,我們可以通過微課將自然界中的各種各樣的石頭通過微課展現給學生。這樣將有限的資源擴大化,解決了材料不充裕的問題。
再比如《找空氣》這一課,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地點兜空氣,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里兜空氣,在室外兜空氣,而其他的地點往往難以實現。我們可以通過微課展示森林里、 村莊里、電梯里等等地方兜空氣的視頻,讓學生知道除了教室、學校里有空氣,其他地方也是有空氣的。這樣可以通過微課將課堂延伸到校外,開拓學生的視野。
(四)微課可以在課后指導學生學習
有些活動需要學生課后在家完成,教師不可能到場親自指導,我們可以通過微課指導學生課后的學習活動。比如《鹽和糖去哪兒去了》這一課,課堂上教師已經通過課堂教學指導了學生如何操作,但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差,掌握不好。我們可以將這一節課的重點方法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帶回家根據老師的指導繼續操作學習。再比如《沙子與黏土》這一課,我們也可以將這一節課中如何篩出黏土的過程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回家操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教學中能夠將抽象的過程具體化,將細小的操作放大講解得更加清晰直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成為學生課后學習的資源。合理運用微課,可以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讓課堂更加高效、有效。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應考慮微課使用的對象,注意內容的選定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可大包大攬,將過多的內容融入微課中。我們應繼續探究微課的使用,盡可能大地發揮微課的價值。
【作者單位: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