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閾下陳氏通背拳在鶴壁市開展的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武術的傳承已經密不可分,全國學校體育武術項目聯盟提出的“一校一拳”武術教育改革思路也正以“武術進校園”的形式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該篇文章作者運用了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法、行動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從武術傳播著手,系統分析了陳氏通背拳在社會和學校的傳播影響力,其目的是為陳氏通背拳的傳承培養后備力量,為陳氏通背拳的發展提供條件;也是為了相關部門制定適宜的政策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陳氏通背拳
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眾或某些個人視為其文化財富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活動、講述藝術、表演藝術、各種手工藝技能以及在講述、表演、實施這些技藝與技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實物、制成品以及相關場所”。為了順應新時代背景下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這一趨勢,陳氏通背拳傳人首先積極響應全國學校體育武術項目聯盟提出的“一校一拳”武術教育改革思路,以學校為依托來傳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武術特有的和諧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涵,其次在社會各界大力推廣陳氏通背拳的教授與表演以擴大陳氏通背拳的社會影響力。
一、鶴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通背拳的起源與歷史
陳氏通背拳起源于鶴壁市陳家灣陳氏始祖陳管三,距今600多年歷史,中原著名拳術之一。明朝永樂年間,陳管三隨皇帝南征北戰,在長期的廝殺中練就一身高超武藝,身懷絕技,出手不凡。其后解甲歸田,教授子女武藝,此為陳氏通背拳的源頭,陳氏后人世世代代對武術不斷改進終使拳術日臻完美,自成體系。
二、陳氏通背拳在學校的傳承與研究
2017年初,陳氏通背拳鶴正式將鶴壁市湘江小學作為陳氏通背拳傳承基地,六名體育教師均拜陳氏通背拳第二十六代傳人陳保江為師,學習陳氏通背拳,就此拉開陳氏通背拳在學校的普及與推廣的序幕。
同年5月,全體體育教師協同陳保江師傅創編《陳氏通背拳武術健身操》,并在學校積極推廣,全體教師利用體育課教授武術健身操,深受廣大師生喜歡,并在學校迅速推廣;同時還不斷完善陳氏通背拳的體系,八月份,二十六式陳氏通背拳也創編成功,與此同時,校本教材《陳氏通背拳》也在有序的編纂,經校領導協商,鶴壁市湘江小學確定以陳氏通背拳為大課間的核心,重新編排大課間,經過全體體育教師的辛勤努力,2018年初,鶴壁市湘江小學陳氏通背拳武術大課間正式創編成功。與此同時,陳氏通背拳在校園的推廣與傳承的體系基本完善。以湘江小學為媒介,陳氏通背拳在鶴壁市學校開始小有名氣,不斷有學校主動聯系陳保江師傅學習陳氏通背拳。
除此之外,陳氏通背拳的發源地鶴壁市山城區陳家灣村的陳家灣小學、鶴壁市第七中學也開始習練陳式通背拳,鶴壁市山城區體衛藝站決定陳氏通背拳作為地方武術特色向山城區學校推廣傳承,山城區學校認真落實,陳氏通背拳在山城區全面推廣,參與人數和普及面積迅速擴大,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與支持,陳氏通背拳迅速在鶴壁市得到推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學校和陳氏通背拳團隊的努力下,體系逐步完善,知名度和習練人數大幅度提升,并在不斷推廣與傳播。為進一步的加強在鶴壁市的推廣與普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中小學生武術錦標賽,專門將陳氏通背拳列為比賽拳術,制定各級別的比賽,通過競賽的宣傳,為省內外甚至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了解和學習陳氏通背拳搭建平臺,進一步促進陳氏通背拳的學習和傳承。同時,作為武術教學的拳種,還可以與教育體育部門協商,制定出武術教學大綱,讓陳氏通背拳走進教學大綱,分層次有目的走進課堂,通過課堂向更多的學生推廣傳承。
三、陳氏通背拳在社會的推廣與傳承
陳氏通拳背團隊通過學校的平臺,在鶴壁市享有一定的聲譽后,推廣范圍進一步擴大,向全市推廣。以一條主線,即推廣傳承陳氏通背拳,兩路種模式(一種為通過學校的家校合作的模式,教授學生家長陳氏通背拳,一種為在鶴壁市淇濱區三和佳苑會所一樓教授廣大武術愛好者和喜愛武術健身的朋友)。陳師傅每學期抽兩次時間到學校指導家委會成員習練陳氏通背拳。此外,每周五晚七點準時在三和佳苑會所一樓與廣大武術愛好者切磋交流,還組建陳氏通背拳學習交流群。
在快速發展多媒體時代,陳氏通背拳的推廣與傳承應充分利用發達的多媒體進行宣傳和教學,通過整理和規范,錄制陳氏通背拳的教學視頻和宣傳視頻,方便更多的朋友學習了解。陳氏通背拳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拳種,作為鶴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充分發揮其健身價值,通過公園、廣場等健身場所向中老年朋友推廣,讓他們習練自己家鄉的武術,還能近距離接受陳氏通背拳傳人的指導,通過不斷深入習練,提高身體素質和增強免疫力,快速在中老年朋友創造影響力。
四、陳氏通背拳在社會應用與推廣的價值
?。ㄒ唬┯欣谒茉焓忻駨娊〉捏w魄。通過與陳氏通背拳的師傅交流得知,陳氏通背拳是一項將形體活動與呼吸吐納結合的體育運動。陳氏通背拳柔和有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改善大腦的循環,為循環系統補充足夠的血液,維持身體各部分的良好運行。在陳氏通背拳學習的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耗氧量會適度減少,可以減少呼吸的次數,加深呼吸的深度,從而提高肺部的呼吸功能。
?。ǘ┨找笔忻竦男郧?。由于陳氏通背拳是通過呼吸吐納來進行的輕緩的身體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心理狀態會得到有效的放松。陳氏通背拳武術動作緩慢有力,可促使習練者在鍛煉的過程中戒驕戒躁,培養耐性,從而使市民的身心得到舒展,陶冶市民的性情。
(三)豐富和發展了鶴壁市傳統體育運動。在陳氏通背拳應用與推廣的過程中,市民會在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結合時代的特點對傳統陳氏通背拳進行適度的創新,使之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陳氏通背拳在鶴壁市應用與推廣不僅能對市民產生積極的作用,對其自身的豐富和發展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陳氏通背拳作為民族傳統的體育健身項目,已經普遍受到校園學生的喜愛,無論在自身的特點方面還是政府支持方面都有著切實的可行性。
五、提高政府的重視程度,加強輿論宣傳
政府應該作為陳氏通背拳傳承的主導,不斷的加強政策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支持,通過舉辦省市級的賽事或是提供豐富的影視題材,將陳氏通背拳的形式塑造成各種的街頭、景點的標志性雕塑,提高人民對這種拳法的認識。政府應進一步將陳氏通背拳的發源地-----山城區陳家灣村的陳氏宗祠精心設計,打造一張一陳氏通背拳文化為主題的山城旅游的新名片,以此增加當地的經濟效益,提高人們對陳氏通背拳的認識和了解的同時,政府要鼓勵其成立陳氏通背拳拳術研究委員會,定期的開展各種的座談研討會,進一步發掘整理完善陳氏通背拳的相關資料,同時鶴壁市宣傳部已邀請陳氏通背拳團隊錄制陳氏通背拳的紀錄片,加強對陳氏通背拳的宣傳,制造輿論氣勢。
政策最基本的是要加強政策支持,制定相關的保護機制和措施,對陳氏通背拳的相關傳承人進行保護,實施相應的物質鼓勵,從而建立完善的傳承機制,從政府層面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此外,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舉辦陳氏通背拳武術競賽,根據影響力的不同,競賽分為市級競賽、省級競賽、國家級競賽和國際級競賽。廣邀國內外武術愛好者起來學習交流,以武會友,促進陳氏通背拳繁榮發展。
六、不斷豐富完善陳氏通背拳的相關文化資料
陳氏通背拳的傳承不僅是政府或是個人的支持,更要充分的挖掘其自身的潛在價值,向廣大的世人展示其不凡的文化價值和健身技擊價值,從而讓更多人的人有興趣了解學習這種拳法,我們要對陳氏通背拳法的套路進行詳細的整理,充分的發掘其獨特的技藝技術,按照練習的要求整理出由簡到易的所有拳法,從而方便不同層次的人的學習。此外,鶴壁市委宣傳部已著手錄制陳氏通背拳宣傳紀錄片,方便人們對其了解和學習。
七、結語
作為鶴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通背拳在現階段應充分發揮和展示其不凡的文化價值和健身技擊價值,同時不斷豐富完善相關資料,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進一步增強陳氏通背拳在社會的影響力,讓人們感受到陳氏通背拳的魅力,將陳氏通背拳打造成為鶴壁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