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智造物聯”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常態的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計算機科技的發展與新課改的推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開始實行教學模式改革,“智造物聯”的概念逐漸被帶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中。本文簡要論述了“智造物聯”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常態的模式探究。
  關鍵詞:智造物聯;高中信息技術;模式探究
  引言
  新課改的出現促進了一系列學科教學模式的改進,許多教學模式開始與現代科學技術聯系起來,逐漸的,“智造物聯”這一概念也開始參與到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當中來。同時,對該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究也是為了讓“智能制造”結合“物聯網”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模式浸潤到高中學生的腦海中去。
  一、什么是“智造物聯”
  在物聯網時代,與人類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都開始與網絡科技結合起來,比如智能手環監測人類生理健康實時狀態、智能家居應用于家庭生活、其他智能電子產品等一系列高科技物品應用于人類生活中。設備被不斷地網絡化和數字化,被生產并投入到智能健康、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等領域,所以說“智造物聯”幾乎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聯網是人類生活史上的又一偉大奇跡,它使得人與物、物與物智能聯系起來。物聯網的發展基于現代智能網絡科技的發展,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產業,它依賴于傳感設備,互聯網聯絡,輸出設備等。物聯網技術還包含智能處理功能,將掃描或智能接觸傳感獲得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根據不同要求輸出指令,達到人類想要達到的目的。另外,物聯網技術更多地依靠虛擬網絡空間,比如云空間、云計算、云引擎等一系列互聯網技術,它極大地節約了物質成本,智能化地服務于人類。
  二、為什么將“智造物聯”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
  “智造物聯”與人類的生活關系密切,而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發展也分不開,將“智造物聯”應用于課堂模式當中,對于學生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交流,減少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單純課堂講述的枯燥感,應用式教學增添了課堂的豐富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物聯網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將社會與教育、書本與現實有機的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的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面。
  三、應用模式探究
  第一,基本的認知模式。課堂上關于“智造物聯”的應用主要依靠老師的引導,老師向學生介紹物聯網技術具體應用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并試舉例一二,再通過學生們的舉例,引導學生進行按照不同方向歸類總結。例如,按照應用方向分,可分為農業、交通、物流、家居生活、工廠生產制造、健康等;按照應用的不同科技層面分可分為掃描類、傳感類(包括聲音、觸摸、光感等)等其它種類,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認知“智造物聯”是什么,應用在哪些層面。
  第二,初步的體驗模式。單純的講解舉例只能讓學生有了初步的認知,要想更加深入的了解,體驗才是更好的途徑。對于那些簡單的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插座、智能手環等),老師可以帶到課堂中來,通過真實的體驗接觸,輔以講解,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另外,多媒體設備的有效利用也是十分關鍵的,一些不能現實展示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影音播放功能,在網上找具體實例供以觀看。如果有資源或者好的機會條件,甚至可以帶學生到工廠進行考察學習,觀看大型有效的應用實例,比如物流公司的智能分揀分裝設備、工廠的電子自動化應用設備等真實例子,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智造物聯”在生活中的應用,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第三,深入的探究模式。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畢竟針對的是高中學生,對高中生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淺顯的了解和體驗層面上,深入的探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對于“智造物聯”模式的基本原理還是應該予以介紹,帶領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智造物聯”的內在運用原理。例如傳感技術中有關聲控、光控、溫控等的原理,解釋電阻絲是怎么由聲音、溫度、光強控制的,電阻大小與聲音大小、溫度高低、光的強弱是成正比還是反比的關系;或者電子自動化技術是如何通過計算機網絡編碼控制機器的運轉來保證其精準度的。另外,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簡單的編程,比如可視化的編程語言Scratch,編寫基礎代碼,例如簡單的運算程序之類的。讓學生有了真正的操作實感,從而對于“智造物聯”的真正概念其背后隱藏的技術手段有了深刻地了解。
  四、結語
  “智造物聯”在高中信息課堂上的應用使學生對現代科技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僅讓學生明白智能制造結合物聯網這一產業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還讓學生了解了這兩者的基本運用原理!“智造物聯”在課堂上的應用模式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幾種,其教學常態的模式探究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叢林.基于技術、應用、市場三個層面的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D].遼寧大學,2016.
  [2]盛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吳振宇.基于Web的物聯網應用體系架構和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4]夏學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9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