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育供給側改革 為了圓孩子的“教育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學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堅持兒童立場,就是為了使學校教育更加貼近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規律,更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梢詮乃膫€方面著手努力:一是要加強設施建設與使用,讓校園成為學生留戀的地方;二是要注重培育“好老師”,營造師生心心相印、彼此牽掛的感覺;三是要持續推進校本教研,用集體的智慧創造“精彩的課”;四是要努力豐富校園課程文化,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像孩子那樣快樂,讓學校成為匯聚快樂的文化場所。
  關鍵詞:教育供給側改革;學校設施建設與使用;師生關系;精彩課堂;課程文化
  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個普通的孩子這樣表述自己的“教育夢”:
   “上一所好學校,
   遇見一位好老師,
  聆聽一節又一節精彩的課,
   參加一次又一次有趣的活動,
   每一天都能在校園里開心學習,健康成長,
  讓自己在學校學習生活的經歷成為人生一段最美好的記憶,
   因為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成就一生的幸福?!?
  教育供給側改革,就是為了使學校教育更加貼近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規律,更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就是為了圓普通孩子的“教育夢”。
  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要加強設施建設與使用,讓校園成為學生留戀的地方
  事例1:今年期末考試,六年級語文作文試題是“與校長道別,說說你最喜歡的那位老師,或最留戀的學校一角,或最愛上的那門課,或最愛參加的那項活動”。閱卷結束后,有老師對我說:“校長,你真應該看看六年級學生的這次考試作文,有好多孩子寫到最喜歡上的是你的課?!蔽艺襾砹昙壵Z文試卷一看,心里立刻生出了滿滿的喜悅與感動——我所帶的兩個班的學生有一大半寫的都是“我最愛上的那門課是王老師的閱讀課”。
  孩子們在作文中生動真切地記錄了我帶領他們閱讀小古文并鼓勵啟發他們自由地模仿創作時的快樂,記錄了我帶領他們閱讀繪本《每一個善舉》組織開放式討論時的感動與感悟,記錄了我帶領他們閱讀視頻短片《天堂午餐》時觸發的內心震撼,還有的記錄了自己在閱讀課上因為老師的耐心傾聽和鼓勵的眼神與話語而克服膽小慢慢變得敢于大膽大方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寫得最多的還是我帶領他們到學校新建成的圖書閱覽室去上課、下午放學后能夠去那里借閱圖書時遨游知識海洋的享受、收獲與歡喜。
  孩子們的作文讓我感動,也讓我滿足:的確,現在,每天下午放學后,我們的新閱覽室是許多孩子最愛去的地方,我們的圖書管理員老師與她招募來的小圖書管理志愿者和家長志愿者認認真真地為每一位學生辦理借閱手續,常常有陪同的低年級學生家長默默地在門口等候,滿臉的安靜與喜歡。
  事例2:我之前工作過的南山小學有近一半的學生是居住偏遠的留守兒童,學校異地搬遷后,學校里新建了漂亮的食堂,后來我們還因地制宜精心新建了學生圖書閱覽室。新食堂不但方便了家住得遠中午留校的老師,更是解決了學生午餐難問題,而閱覽室則成了下午放學后乘坐校車回家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候車室”,甚至很多家住附近的學生家長下午放學后也都不再急著接孩子回家,因為“孩子想在閱覽室多看會兒書?!?
  啟示:一所“好學?!?,它的設施建設與使用應當是為了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求,成為學生向往、喜愛、留戀的美好所在,成為有生命力的育人資源。
  二、
  要注重培育“好老師”——營造師生心心相印、彼此牽掛的感覺
  事例1:我的QQ說說里,有這樣一段記錄:昨天大課間活動時,我和以往一樣與分管的三年級的幾個孩子一起跳繩,一個小男孩忽然走到我跟前抓住我的手輕聲說:“老師,你對我們真好!”心里暖暖地顫了一下。其實,小孩子最善于感受小幸福,課堂上給他們多一點鼓勵,課下多跟他們一起玩,于是,小小的他們就很開心。孩子,你幸福所以我幸福!
  事例2:記得有一個雙休日,我陪同任教班級的班主任一同對幾個學生進行了家訪,幾天后,這位班主任遇到我對我說:“校長,今天,我班上好幾個孩子跑來問我:老師,你什么時候到我家家訪呀?眼里滿是期待,因為他們都聽某某同學說老師到他家家訪了?!薄瓉?,對小學生而言,有一種幸福叫“被關注”。
  事例3:上學期的一天早上上早讀課時,一位五年級的班主任跑來告訴我,她班有一個男孩昨天下午擅自曠課半天,她讓我協助她好好教育教育這個孩子,然后就將這個身上還背著書包的孩子留在了我的辦公室。我問孩子:“你昨天下午為什么沒到校上學?整個下午去哪兒了?”孩子漲紅了小臉,可就是一言不發。于是我說:“你要實在不想說,就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寫個說明給我,好嗎?”他點點頭,坐下來。沒想到,不到半小時,他就在我給他的A4紙上正反兩面寫了千余字的“情況說明”。原來,昨天上午,因為考試卷訂正“沒過關”,老師就“罵”他“字寫得不好”,對他的一些解釋也表示不相信,還“口無遮攔地說:像你這樣的小孩,初中肯定上不了,還不如在外面擺擺地攤呢……”這些話使他很羞辱也很憤怒,中午放學回家,媽媽也不理解他,他就一怒之下離家出走了。整個下午,他在附近的花雨廣場晃悠,實在閑得無聊,他就向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要了一元錢乘車去新華書店看書,晚上因為一天都沒吃飯餓得受不了,才跑到書店附近媽媽的售鞋店,沒想到,媽媽一看見他就抱住他哭了,這讓他很后悔自己的任性,并進行了認真的自我反思?!獞斦f,男孩的這次離家出走其實也是一次成長的經歷。而做老師的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在孩子的這段經歷中,我們留給了他些什么?
  啟示:“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分寬容而已”?!昂美蠋煛?,就是能夠以愛促進學生自尊、自信、自主地成長。有愛才有教育。什么是愛學生?愛是陪伴,是關注,更是尊重學生,尊重意味著信任、理解、寬容和善待;尊重,就是接納學生的現狀及其個性、人格和權益,并予以充分關注,讓學生在人性的關懷中得到心靈的慰藉,使學生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圍,獲得自我價值感;尊重,體現在校園活動中、師生對話時看似不經意的每一個動作、眼神、每一句話。尊重,能營造出師生心心相印、彼此牽掛的味道,這種味道,無形卻有力地牽引著師生向善、向上。   而“好老師”也是在學校關愛、尊重與理解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讀書交流活動,學名師、學身邊的榜樣,學法律、學時勢、學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參與學校年度十件大事的評選、發展規劃的制定,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講座、藝體文娛活動,等等,都能純正豐盈教師的職業生活體驗,提升教師的育人境界,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人際環境,進而營造出以愛育愛的人文氛圍,形成“領導——教師——學生(家長)”愛的傳遞鏈。
  三、
  要持續推進校本教研——用集體的智慧創造“精彩的課”
  學生的成績不是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加班加點磨出來的,而是在一節一節“精彩的課”里一點一點地長起來的。什么樣的課是精彩的好課?怎樣才能創造出精彩的好課?
  李玉貴在一次教學研討會上說過這么一段話:“一節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不管你是誰,課堂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所有的小孩不管老師講過幾次,他還不會,他愿意放心地對他的伙伴,對他的老師放松地說,我還不會,我還聽不懂?!笔堑?,只有安心,讓“不會”安心地說出來的課堂,小組合作才有可能……好課是看到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不是都一直會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用什么呢?用學生學的過程來教學。如果我們教學生,以學生學的立場而教學生的話,學生的問題會在教學中自然流淌,老師要有底氣面對學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就是我們本身的學科基本素養夠好?!?
  是的,只有讓“不會”安心地說出來的合作學習的課,只有學生的問題在教學中自然流淌、師生情智交融的課,才是“精彩的課”;也只有“學科基本素養夠好”的教師才能上出精彩的“好課”。
  顧明遠先生說:“師德就是教師自己要成長。教師工作的專業性、教師之愛的專業性決定了一個有師德的教師必須是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努力提高的人?!痹谡n堂上用不科學的教學方法、不能跟隨時代、不能及時察知學生新變化及時更新要求的教師,很難教好學生,很難讓學生“信其道、尊其師”。從這個角度,不成長的教師,即使特別熱愛教育工作、特別關心學生,他的師德也是不完整的?!币虼?,我們從師德建設的高度抓課堂建設,著力校本教研,持續引領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
  ——我們提出自己的改革目標:課題引領,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助力,建立教學研訓一體化研究“新模式”,培育與時俱進、專業化發展的“新教師”,建設以學為本、“互聯網+”的“新課堂”,踐行“行知教育”,著力提升教學品質;
  ——我們建立并實施“合作互惠”的校本教研制度,立足常態課教學開展主題教研活動,通過議課辯課,帶領并鼓勵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小改革、微創新,讓課堂建設成為“所有教師進行公開教學、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學習經驗的創造性的、合作的活動過程”(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
  ——我們樹立全學科的教學質量觀,追求全學科育人育“全人”,扎實開展面向全部學科、全體教師的常態課視導活動,倡導全體教師“讓‘減負’從提升常態課教學質量做起”;
  ——我們承辦大學區年度主題教學研究周活動,與兄弟學校教師、市區教研員和學科名師專家以及家長代表教學研討互動。
  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永葆課堂教學創造性和有效性的精髓在于對課堂教學堅持不懈的進行改革與思考!
  四、
  要努力豐富校園課程文化——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像孩子那樣快樂
  一所好學校拿什么吸引學生和家長?除了優良的設施、優秀的教師、規范的管理,健全、開放、多元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其魅力所在?!坝腥さ幕顒印?,就是讓孩子像孩子那樣快樂,讓學校成為匯聚快樂的文化場所。
  ——我們改變周一升旗儀式一人講千人聽的傳統模式,確定每周一以“夢想舞臺”為載體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各班級按學校計劃輪流承辦,自編、自排、自演,使學生在更具趣味性、主動性中接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
  ——我們在校園一角開辟出一塊“行知種植園”,讓學生充當“小菜農”,體驗勞動與收獲的快樂;
  ——我們創意、策劃、組織校園歡樂體育節活動及魅力科藝節活動,通過整合開發具有時代氣息、符合兒童情趣的藝體科技活動項目打造活力校園,師生家長一同狂歡,努力給孩子更多成長、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不同的選擇參與中獲得同樣的快樂、更好地發展,感受到生命行走的意趣。
  ——我們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進行了改革,變以往的教師對學生的單項評價為現在的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方位的多角度的綜合性的立體評價手冊。我們把過去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這樣的大而泛的評價,改成了我們自己提煉出的“九村小學學生需要培養的10個好習慣”的自我評價,使評價報告單更具主體性、趣味性、激勵性、教育性,幫助學生更加樂觀、全面地認識自己,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并有信心成為更好的自己。
  五、 結語
   教育供給側改革是個系統性的長期的工程,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個性的發展、幸福的成長。
  有一次我們就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做學生問卷調查。學生在問卷上對“你最不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一題中,反映較為集中的是“講課枯燥死板;只講答案,不讓思考;整天板著臉;上課不認真,不負責任”;在“你最喜歡的學?;顒印币活}中,大部分學生填寫的是“大課間體育活動”“運動會”“學校少年宮活動”“春游”,而“原因”是“可以放松心情,鍛煉身體”“可以跟老師有更多的互動”“可以跟老師、同學一起玩”。
  面對征集到的這些意見建議,我頗為感觸,并反思:當我們過度地關注“成績”時,會不會使原本美好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校園生活變冷、變硬、變單???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減輕課業負擔,開展多彩生動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是學生的渴望,因此,也正是我們改革的方向和發展的目標。
  作者簡介:
   王永紅,安徽省馬鞍山市,馬鞍山市雨山區四村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4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